□武漢市黃陂區老年教育委員會 吳方法 胡高康
?
整合資源共同發展
□武漢市黃陂區老年教育委員會 吳方法 胡高康
老年教育,是項“朝陽事業”,如何突破人力、物力、財力上的瓶頸,使這項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是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而發掘、整合、利用現有資源,是破解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早在2009年,黃陂區委、區政府辦公室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四個納入” 制度,即納入黨政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教育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目標管理,建立起老年教育的長效機制。2014年,黃陂區人民政府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區、街(辦事處)鄉政府是老年教育工作的責任主體。各相關政府部門承擔相應的職責。如區財政局應將全區老年教育工作經費和區老年大學的建設及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隨財政的增長而增長。區教育局要將解決老年教育的師資問題和指導老年教育教學工作作為工作職責。區民政局要負責全區公辦福利院和一定規模以上私人福利院建立老年大學、學校或教學點。區文體廣電局要將選送文藝專業人才從事老年教育和組織老年人開展文體活動作為自身職責等。
1.多措并舉,整合資源
全區各街鄉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整合資源,狠抓基層老年教育。一是老年學校與文化站合建,資源共享,全區19個街鄉老年學校中有16所與文化站建在一起,老年學校因文化站而興旺發達,文化站因老年學校而紅紅火火。二是因地制宜共建,擴大覆蓋面。木蘭山風景管理處雖然退休干部職工多,但都居住在城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由于設立不久,都是在職干部職工,兩處單獨建校不大適宜。于是,兩地與所在地的村結為共建對子,一起辦校,使學校名副其實。
2.多方配合,齊抓共管
區財政局對區老年大學的財政撥款由最初的5萬元增至2014年的55萬元,各街鄉財政所按街老年學校每年3萬元,村(社區)老年學校每年人均100元的標準納入預算并撥付。區教育部門已安排300余名在職和退休干部到區老年大學、街鄉和村(社區)老年學校擔任領導和管理工作,選派了600多名在職和退休教師到老年大學(學校)任教。各街鄉教辦還指派了包村、包社區援助教師,指導教學工作計劃并予以實施,實現了村校對接。區文體廣電局選派了186名退休干部和專業特長人員在各級老年學校任教。多年來,文化部門舉辦的各種文藝演出活動都有老年學員的身影。區民政局要求各街鄉民政辦從惠民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支持村(社區)老年學校建設。區委老干部局、區發改委、區衛計委、區老齡委辦公室等相關部門也緊密結合本職工作,盡力支持老年教育。
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基層老年教育事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全區19個街鄉新建老年學校15所,占總數的80%,有8所學校已獲得區、市示范校稱號;已開辦村和社區老年學校388所,占全區村(社區)總數的59.1%;老年人實際在校人數2.14萬余人,校外班11700人左右,占全區老年人口的16.2%。上述三項硬指標,均已達到并超額完成黃陂區“十二五”老年教育發展規劃所確定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