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五汛中學 黃加余
?
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培養途徑探尋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五汛中學 黃加余
德育教育是事關青少年成長以及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德育的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階段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好德育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與義務。初中語文做為初中教育的核心載體,是我們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平臺。將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與初中語文課堂完美的結合起來,十分有利于我們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開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做為課堂的主體之一承擔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顧名思義“教書育人”,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做為社會上一個無比神圣的職業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尊敬與愛戴,教師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對得起社會的這份信任。在初中階段,教師的行為對于學生的重要性更是舉足輕重。教師的言行對于學生的影響往往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父母的作用,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根據其身心發展規律,一般都把教師做為崇拜、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應該注重端正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做到這一點。例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這一課程時,教師應該向學生講解錢學森的事跡,傳達出錢學森愛國報國的深情,感受中國知識分子不畏權貴,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同樣作為知識分子,教師可以現身說法,舉自己以及身邊其他優秀教師的例子,用實際案例來感染影響學生,用正面的能量來傳達給學生。這樣的例子帶給學生的震撼往往會比教材來的更加深刻,而且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不會覺得遙不可及,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也更容易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用優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正確引導學生,真正發揮教師的責任。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是教育專家精心研究的成果,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課程安排設置也是十分科學合理的,而且作為初中階段的學生,絕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課堂中度過,因此充分利用好教材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可行的。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在初二年級的課程中就有一個專門的單元是以“愛國情懷”為主體開設的,包括《最后一課》《晏子使楚》《革命烈士詩二首》等等,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帶給學生的感觸會更加深刻,既有利于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又能再學生心中播下愛國的種子,一舉兩得。課本每單元的教材設置都有明確的主體,可以從各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再比如在“道德修養”這一單元的學習中,課程設置包括《紀念白求恩》《敬業與樂業》《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等等,這些優秀的課文都是良好德育品質的縮影,通過學習這些課文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追求美好、心地善良、幫助他人的良好品質。在初中學習階段就是做好學習這一本職任務,在長大步入社會,邁向工作崗位后也會以教材中的優秀人物為榜樣,愛崗敬業,真誠奉獻,這對學生的影響是伴隨其終生的。
德育教育貫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創新路徑,從多角度考慮,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內課外的活動來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的灌輸。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溝通交往的能力,鍛煉自己交朋友,接受認識新事物的能力,消除心理障礙,更好的融入學校生活以及以后的社會生活。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創新形式。例如,在講解課文《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舉杯》的過程中,因為這是一篇演講的形式,目的就是鼓勵擁有青春生命的年輕人不懈的追求創造,而且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有很多口語化的特點。教師可以借此機會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選取具有積極正面意義的演講主題,可以是對父母的感恩,對祖國的熱愛,或者是對社會正能量的歌頌等等。教師可以適時引導,給予學生演講方面的指導,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知識的灌輸,不枯燥無味以致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還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寫日記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記錄下每天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小事,讓自己感動的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鼓勵學生去發現自己每天的進步,去發掘生活的美好,尋求生活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行為,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去感染學生,同時應該深度挖掘課文教材內容,吃透教材,在課堂講解中滲透德育精神。再次教師還應創新德育形式,充分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傳遞社會正能量,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德育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且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充分利用初中語文這一教學平臺,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