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鎮大興中心小學 朱為國
?
讓詞語教學更扎實有效
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鎮大興中心小學 朱為國
【摘 要】
詞語教學是極其重要的,它是段落教學的基礎,也是段落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詞語教學扎實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筆者從提出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運用比較法”“演示法”“聯系生活實際法”等詞語理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有效地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
詞語 生活 演示 扎實
詞語是構成語言的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每個詞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即詞義。詞語的意義包括本義、引申義、比喻義。“本義”是指這個詞語最基本、最常用而派生能力最強的意義。“引申義”是在詞的本義的基礎上經過演變發展而產生的意義。“比喻義”是由本義通過比喻的方法而逐漸固定下來的意義。正是由于詞語具有引申義、比喻義等特點,所以想要準確理解詞義比較困難。在平常的閱讀中,詞語理解得含含糊糊,對文章的理解、分析就會受到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詞語理解,常以字典、詞典為主,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詞語意思。造成了表面的理解而并沒有真的領悟事實。因此,詞語教學應聯系上下文語境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細細地咀嚼,慢慢得品味,使詞語內化為學生生命活動中的“生氣勃勃的細胞”,從而提高語詞教學的實效性。
沒有比較就沒有區別,通過比較,更能發現細微差別,更能發現異同,從而接近事物的本質。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詞語與詞語比較,也能促進學生對詞語更深入理解,比較法也越來越多運用于語文課堂之中了,是一種很常見、很高效的教學方法。
1.近義詞比較法。有些詞意基本上相同的,讓學生在比較這類詞的異同時,細致地辨析它們之間的同異,體會用詞的精準性,體察詞語蘊藏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異詞比較法。就是兩個完全不同詞語之間的分辨,從而形成反差,感受文本主人翁的人物品質、精神境界。
3.同詞異義法。有時同一個詞語,用在不同語境中所呈現出的意義已完全不同,有時甚至差別很大,這就要根據具體語境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通過抓住關鍵詞語來領悟其含義,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與“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鐘”兩句中都有一個“才”字,但所表達的意思,所表達的感情色彩已經完全不同。需要引導學生滿滿地品味、感受、咀嚼,從而把握全文主題思想。
1.聯系上下文詞句義,感知詞意。一些詞語在出現時,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詞語意,觸手可及,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時,就應放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理解詞語。如《學會查“無字字典”》一文中“驚濤拍岸”一詞語時,下文有“聰聰和爸爸來到大海邊,只見海面上……山本地裂的聲音”。這句話就是對“驚濤拍岸”最好的解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讀課文中這句話,讓學生說說仿佛看了什么,想到什么,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將文字轉換為畫面,形成流動的一幅幅圖,這樣學生就會發現,原來文中藏著詞語的意思,并且掌握了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的目的。
2.依據課文情節發展,領悟詞語。小學課本中有大量的寫人記事的文章,這類文章往往有生動曲折的情節,有明顯的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教學時,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對故事保持著吸引性、有一種強烈的欲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心理特征,抓住時機,利用故事發展情節來理解詞語。
1.學生自行演示。兒童喜歡模仿和表演,喜歡挑戰,喜歡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因此,適當的課堂表演,不僅能促進學生獲得一種感同身受的體驗,而且能理解一些抽象的詞語含義,真正達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課堂簡簡單單,輕輕松松,但又充滿著高效。
2 .教師示范演示。通過教師對詞語的理解,將其意思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觀察發現,從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教學《哪吒鬧海》時,文章出現了“砍”“躲”“扔”“取”等表示動作的詞語,教師融入情景,通過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很容易體會到動詞使用的巧妙,感受到哪吒的勇敢、機智的品質。
3.多媒體展示。現代媒體的使用,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有時通過聲音、視頻、圖片等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更能將詞語所表示內在意蘊、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化抽象為形象,便于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
體驗一種很有效、很常見的學習方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需要學生自身對其建構。如何促進學生進行體驗學習呢?可以適時地將學習內容與課堂教學有效的鏈接,教師在課堂與生活之間為學生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走得更便捷、更輕松。其實,語文學習一刻也離不開生活,生活就是大課堂,語文課堂是小課堂,教師要有“大語文觀”意識,一旦學生所學習的內容與孩子們緊密的生活連接起來,孩子們便會特別感興趣,學習也特別投入,這樣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將會大大提升。同樣很多詞語就可以誘發孩子生活體驗來理解詞語,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內涵。比如“魚貫而入”的理解,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在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到過這樣的景象?讓學生自己描述生活中的所見,這樣對詞語的理解自然和生活聯系了起來,也就顯得輕松自如了。
當然,要準確而快速地理解詞語,最主要的還是要靠我們平時多閱讀,多思考,多在語言實踐中進行訓練,以此來提高語言感知能力。因為憑語感解釋詞語,那才是最有效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也還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去進行訓練與方法的歸納與梳理,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理解詞語。
【參考文獻】
【1】葉圣陶.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
【2】斯米爾諾夫.文藝學、評論和美學著作八卷
【3】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