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雅倩,李學
(湖南科技大學 a.教育學院;b.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基于農村教師住房調查的政策思考
鄧雅倩a,李學b
(湖南科技大學 a.教育學院;b.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通過對湖南、山西、新疆、浙江4省45所農村初中和小學的調查發現,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現有住房狀況堪憂,教師住房對教學工作影響較大,教師住房滿意度不高并對政府的住房政策前景不樂觀。應當通過落實、調整、新增教師住房相關政策,改善教師工作臨時住房和有產權的生活住房條件,為教師安心工作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住房;調查報告;政策思考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近年來,黨和國家將教育優先發展作為國家的基本戰略方針,多次提出要提高教師社會地位,保障教師在體面生活的基礎上安心從事教育工作。安居才能樂業,教師地位有沒有提高、生存狀況有沒有改善,首先可從其居住條件體現出來。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已經成為農村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1],成為影響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關鍵因素,因此,了解農村教師住房情況,關注其居住條件,對教師隊伍穩定和專業發展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1調查概況
農村是與大中城市相對對應的區域概念,包括農業人口集中地區和縣級以下小城鎮。本調查的對象是在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從教的教師,涉及湖南望城、桃江、邵陽、永順、慈利等地及山西、新疆、浙江4省共45所初中和小學,有經濟較發達地區、中等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三個層次,調查對象所在地域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78份,有效率為96.9%,效度符合調查要求。
調查問卷主體內容包括教師住房實際情況、教師對住房狀況的滿意程度及期望的政策支持,涉及以下四大方面:教師現有住房條件,教師住房對教學的影響,教師對現有住房的滿意度,教師對住房政策的意見與看法。問卷還設置了與住房相關的個人信息部分,旨在了解教師住房與教師個人職稱、所在學校位置、配偶職業及家庭成員情況之間的關系。
研究主要采用excel和spss15.0等軟件作為分析工具,通過數據整理、分析、統計、對比的方式得出結論,結合當前教師住房政策,在文獻分析等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2調查結果及分析
2.1教師現有住房狀況堪憂
教師住房情況主要受家庭人員職業、父母經濟條件等個人因素影響,又與任教學校所處位置、學校住校要求等工作條件密切相關。調查中近1/3的教師工作時間常居住的地方是在學校,在校外自購房、與父母同住及租房居住的分別占42.12%、11.46%和12.03%。按照人均住房35 m2的小康標準計算,72.21%的被調查教師達不到這一標準,其中人均10 m2以下的占36.58%,僅有27.79%的教師在學校住房面積超過35 m2。此外,居住的位置也存在較多的問題,絕大部分教師在校期間居住的是集體辦公室或教室之間的隔音間,僅少數教師有相對獨立的空間(住在教學樓以外的單間或套間)。
在學校住房緊張難以滿足需求情況下,自購或自建住房成為廣大農村教師的首要選擇。被調查對象中除極少數教師通過從學校出售獲得有產權的住房外,相當一部分教師已經通過購買商品房或在農村獲得宅基地自建商品房,但仍有超過1/3的教師有房住但沒有獲得房屋產權。數據關聯分析顯示,工作時間常住住房位置與年齡呈現負相關(-1.119)、與學校距鄉鎮中心遠近呈顯著相關(0.220),說明年齡較大的教師與學校位置較好的教師能夠較好利用自有住房。而教學時間校內人均居住面積、住房類型及獲得有產權住房方式與教齡、學歷、職稱等因素都沒有明顯關系,說明教師住房的分配和獲得的方式呈現多樣化差異,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當前還缺少產生較大影響的教師住房政策。
2.2教師住房對教學工作影響較大
教師生活工作條件對教學質量有較大程度的影響。首先,農村購房或自建住房雖然價格要遠低于城市,但農村教師工資相對較低,其他渠道收入來源少,對大部分購房者是一個較大的經濟負擔。調查顯示,67.83%的教師獲得的住房均價在1 500元以下,但負債10萬元以上的比例卻高達40.76%。其次,從住房到學校的路途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32.15%的教師從住房到學校所用時間在半小時以上,如果按早晨8點到校的要求計算,這些教師至少要6點半起床才能準時到校,擔任班主任或語文、英語科目的任課教師還有指導晨讀、早操等工作,起床時間更要提前。農村地區公共交通欠缺,主要依靠步行或騎乘摩托車、電動車等,58%以上教師日均用于往返的費用在5元以上,一個月需要上百元交通開支。第三,教師在住房獲取教學信息資源困難。大部分教師在常住房間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料不太方便或很不方便,并且沒有獨立書房或雖有書房但并不實用。
2.3教師對改善住房條件充滿期待
教師住房與學校距離的遠近對教學、生活必然會有一定程度影響,特別是農村地區教師流動性較大、女教師多,在兼顧家庭、教學及子女學習多種情況時住房的位置成為最糾結的一項內容。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最關心的是住房所在位置是否方便教學,把工作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選擇;但超過一半的受訪教師對現有住房情況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認為住房對教學有較大程度的不利影響。主要原因是校外住房距離學校太遠,校內住房的用水、廁所等基本條件沒有保障,個別偏遠的學校還需要挑水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因此絕大部分教師希望學校能夠無償提供住房使用。
2.4教師對改善住房政策前景不樂觀
住房問題是涉及民生的基本問題。國家的住房政策對普通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生活影響很大。農村教師群體生活在農村但又不能享受農村住房補貼,按照法律規定也不能在農村集體用地上購買宅基地自建住房;同時又不屬于城市居民,不能申請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菁稗r村教師的住房政策少且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建設農村艱苦邊遠地區學校教師周轉宿舍。研究制定優惠政策,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在絕大部分地區還是停留在文件層面。唯一推廣面最大的住房公積制度,也由于農村教師基礎工資低、扣繳比例低,而被半數以上教師認為對改善住房狀況沒有什么幫助;另外由于教育行政部門不太關心也無力關心教師住房,導致教師對政府改善教師住房普遍不看好,除要求新建教師住房外,教師普遍希望通過提高工資福利自由選擇住房。
3結論與政策建議
農村教師群體是當前中國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國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已達1 064.01萬人,縣鎮以下中小學教師占到79.5%”[2],提高他們的住房質量能夠直接推動社會公平和保障教師隊伍穩定。由于農村教師工作性質的限制,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面臨著許多矛盾:一是教師為工作著想希望住校與為生活便利希望在城鎮購房之間存在沖突;二是學校建房意愿與現有政策之間存在沖突;三是農村教師工作的流動性與住房的固定性之間存在的沖突。化解這些矛盾,需要教師個人合理進行職業規劃、恰當定位生活方式、科學設計支出方式,同時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在公積金政策、住房建設用地及教師工資福利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才能從源頭上切實解決問題。應當在現有農村教師住房政策基礎上,從“落實”“調整”和“新增”三個方面著力,構建符合農村特點的教師住房政策立體網絡。
第一,落實好現有的教師住房相關政策。當前政策層面并非沒有體現出對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住房關懷,問題是政策并沒有落實或缺少落實的保障機制。國家層面義務教育督導評估中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指標沒有涉及到教師住房問題,省、縣級的教育綜合情況評價更是如此。如《湖南建設教育強省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改善教師居住條件,將教師住房納入保障性住房體系予以保障;加快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但在教育督導評價指標體系針對教師的條款主要是指教師應達到的義務水準、從教資格等方面的要求。《湖南省義務教育合格學校驗收標準》雖然提出了“校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和生活需要,教學用房及教學輔助用房、辦公用房、生活服務用房等相互配套”要求,但其表述也較為籠統,且在評估中所占分值過低。
落實好現有教師住房相關政策,首先需要制定出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細則。要根據現有社會生活條件和政府財政情況,優先解決影響農村教師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問題。農村教師住房當務之急是在學校能夠有一個較為穩定的居住條件,據此就應當將“周轉宿舍建設”放在第一位,需要在建設用地、資金來源、項目審批、時間規劃、使用條件等環節做出明確規定,保障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錢可用。其次要提高政策統籌的層級。目前我國農村學校主要由縣級政府管理,由于縣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在財政支出能力方面差別很大,因此教師住房政策的落實應提高到省級層面,由中央、省、縣按適當的比例分擔經費支出,形成省籌縣管的政策落實體系?!皼]有地方政府的財力作支撐,沒有地方政府的高度領導,教師周轉房建設是難以真正落到實處的?!盵3]其三要有效利用好現有教師公用住房。在有限的教師公用住房中,存在教師調動、離職、退休等各種原因導致的教師不在崗但仍然占用情況,需要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及時加以解決,最大限度發揮公用住房的流動使用特性。
第二,針對農村地區特點調整教師住房政策。農村教師由于其工作區域的限制,自購商品住房主要集中在鄉鎮、縣城,價格要遠遠低于大中城市;農村學校用地成本、住房建設成本也遠遠低于城市和鄉鎮。但在現有政策框架內,農村教師屬于城鎮戶口,無法享受農村建房在宅基地、稅收等方面的便利,也難以獲得申請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政策性租賃房的資格,即使得到批準,也因為工作關系在居住方面造成許多不便。因此,靈活調整現有的政策限制并支持農村教師在工作地就近購房或集體建房,能夠在解決教師住房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農村教師對住房問題的考慮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一是方便當前的教學工作,二是考慮到退休之后老有所居。農村教師對住房的這種特殊要求對相關政策的靈活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據此現有政策應當做出以下調整:首先,將農村教師住房問題納入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農村教師長期扎根于農村、服務于農村,理應通過縣級以上行政部門的規劃,獲得集體建房用地使用相關優惠。其次,根據教師在農村地區的服務年限增加住房貸款額度。學?;蚩h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為滿足教師合理住房需求提供借款擔保,并在利息上給予最大優惠。三是充分利用與改造學校現有住房資源。允許學校根據區域內未來上學人口情況利用富余的、具有可改造條件的教學用房建設為生活用房。
第三,根據農村教育發展新增教師住房政策。需要政策暢通社會資本進入渠道。由于農村教師群體基數大,待遇相對較低,而國家現有財政并不是特別充裕,因此通過政策杠桿引導社會、企業和其他組織參與農村教師住房的改造與建設,是對教師個人投入、政府計劃投入的有力補充。當前存在的問題不是缺少資金,而是接受公益基金、企業和其他組織資助改善農村教師住房條件社會投入渠道暢通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中國社會轉型以及急需大力發展的教育,民間教育公益團體和理論界一樣,也很容易感到無奈甚至痛苦?!盵4]一方面是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存在困難,另一方面是類似于農村教師住房等問題急需資金,這個環節的打通就需要政府扮演可靠的中間人角色,通過政策調節加以解決。
政策可針對特定教師群體而設置。如隨著農村特崗教師招聘政策的持續進行,這一群體的數量已經相當龐大,并且相當一部分人遠離家鄉、在工作地無親無靠,收入普遍不高并且服務滿期后的去留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如何使他們有一較為穩定的居住條件增加當前崗位的吸引力,應當通過制定新的政策來實現。又如“單邊戶”教師家庭,其配偶為農民或下崗職工時,如何在住房公積使用、自建住房或購買住房方面給予更多的傾斜,都需要制定新的政策來支撐。
此外,需要在組織機構方面調整,如在農村教師集中的縣級以上行政部門的房產局設立專門機構,負責協調處理教師住房興建的相關手續;將農村教師住房建設納入縣或市的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在規定時間內落實到位??傊?,農村教師住房的歷史欠賬較多,只有高度重視這一現狀,并通過有效的政策推動,才會使這一職業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才能保障中國教育的均衡水平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金奇.農村教師的身份認同狀況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34-38.
[2] 中國中小學教師人數已超千萬 縣鎮以下約占8成[EB/OL].(2010-09-02)[2015-08-20].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0/09-02/2507709.shtml.
[3] 容中逵.當前我國農村教師住房問題研究——來自浙江、河北、四川3省的調研情況[J].中國教育學刊,2013(2):18-21.
[4] 何珊云.社會轉型與民間教育公益團體的興起[J].北京大學教育評價,2012(4):68-78.
(責任校對龍四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08
收稿日期:20151023
基金項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CX2015B524);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XJK012AJM002)
作者簡介:鄧雅倩(1991-),女,湖南桃江人,碩士生,主要從事學科教學(語文)研究。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3-0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