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明,游華
(福州大學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6)
?
高等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鄭愛明,游華
(福州大學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6)
摘要:在高等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有較大的作用。教師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中應起到積極作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對高等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其勤奮刻苦學習,提高高等數學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等數學;非智力因素;培養
智力因素[1-2]主要包括六個方面: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識、適應社會、情緒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勵、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能力。非智力因素是后天養成的。
我校是一所211高校,一般來說學生都有較高的智力因素。但有的學生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不認真學習,貪圖安逸,產生了懶惰的想法;有的學生由于不能進入理想的學校或專業,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還有的學生認為高等數學是公共基礎課,跟自己所學的專業關系不大,對高等數學這門課不夠重視,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落后。高等數學沒學好,嚴重影響其專業課的學習,導致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正常畢業,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筆者結合高等數學的教學,淺談幾點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做法。
1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
常言道:“一切行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為此,作為一名高等數學的教師,我們應該先從學習動機上引導學生。高等數學是大一學生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之一,課時較多,難度較大,學生一入大學就學這門課。但學生還處于高考后的放松狀態,沒定下心來專心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講述高等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是科學的皇后”“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數學是現代高科技的基礎和先導”等等來自不同視角的對數學重要性的各種評述,足以說明數學是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的必修科目,對他們學習專業課以及今后的工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專心學習。
2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對高等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很明顯,興趣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加強學習動機,增強記憶力。老師在備課時,可以選擇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材料,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從而產生強烈的興趣。特別要重視課堂案例的選擇,可以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例子進行講解。
在實際中許多事物是屬于這個模型的,特別b→∞,如物體的冷卻、細胞的繁殖、樹木的生長等等,都需要應用到下面的極限[4]:


在講到等比數列時,例舉下例:某人為了買房,向銀行按揭貸款20萬元,年利率為6.15%,采用等額還款的方式20年還清貸款,每月應還多少錢[5]?
由于年利率為6.15%,則月利率為6.15%/12=0.512 5%,假設每月還款x元,則

求得x=1 450.22元,即每月應還1 450.22元,我們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的例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用處,激發了其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其勤奮刻苦地學習
原子說的創作者首爾頓說:“如果我有什么成就的話,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結果,而是勤奮和毅力的結果。”學習高等數學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于內容多,學時少,難度大,這就需要學生有堅韌的意志品質,勤奮好學[6],不能知難而退。在學習過程中,要掌握概念、命題、論證的數學思想,課前要預習,上課要認真聽講,課后要認真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多做習題是一個較重要的環節,可以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討論,讓一些勤奮、有毅力、學習好的學生帶動周圍的同學一起學習。
4任課教師在教學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是直接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認清自己的身份,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首先,教師應加強自身的修養和學識,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教師的觀念轉變,適應社會的發展。其次,可以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在課堂上,講課要生動活潑,積極開展師生互動,適當提出一些有趣的、經過精心設計的問題請學生討論,有時間的話,可以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提問。還可以利用網絡優勢,開辟師生網上互動等方式。教師要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中起到積極作用,提高高等數學學習效果,為培養新一代的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曉星,游華.數學分析教學中重視促發非智力因素[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414-415.
[2] 李苗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開發[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166-168.
[3] 吳志丹.在概率統計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J].高等數學研究,2009(1):110-114.
[4] 趙樹嫄.微積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 同濟大學數學系.微積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陳曉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6(4):383-384.
(責任校對莫秀珍)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26
收稿日期:20151212
基金項目:第八批“福州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521047)
作者簡介:鄭愛明(1966-),女,福建永春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應用數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3-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