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語溝通能力的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高羅笑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教育科學特殊教育研究基地,湖南 長沙 410217)
?
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手語教學研究
——基于手語溝通能力的提
高羅笑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教育科學特殊教育研究基地,湖南 長沙 410217)
摘要:手語在聾人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當前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手語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零散陳舊、手語教材匱乏、師生互動不足、手語溝通能力不強等問題。通過分析問題原因,提出轉變傳統觀念、整合教學資源、改善教學方法、加強教師引培和實行“雙證”考評等策略來提高手語教學質量,提升特教專業學生手語溝通能力。
關鍵詞:手語溝通能力;特殊教育;手語教學
我國現有聾人2 000多萬,約占全國人口的1.67%;新生聾兒也以每年2~3萬的速度增長。聾人的增多促進了特校教師、手語翻譯、手語新聞等職業發展,特校教師、手語翻譯、手語新聞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手語教學。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是手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但當前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手語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零散陳舊、教學方法傳統落后、學生手語溝通能力不強等問題,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改善特殊教育專業手語教學,提高學生手語溝通能力已成為手語技能人才培養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高職手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內容零散陳舊
目前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普遍采用以手語詞匯教學為主的大綱體系,過分注重手語詞匯掌握,而忽視了手語句子、對話場景的學習[1],造成學生手語機械僵硬、溝通斷鏈等問題。傳統“中國手語”的教與學,忽略了聾人的“漢語手語”,也不利于學生與聾人的溝通和聾生的教學管理。
1.2手語教材明顯匱乏
目前我國高職特殊教育專業多將《中國手語》作為手語課程的主要教材。出版于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的《中國手語》是手語學習的重要詞典,包含5 000余詞匯,不及《現代漢語詞典》所含漢語詞匯6萬余的1/10。隨著近年漢字新詞匯的噴涌,現有手語詞匯早已不能滿足手語教學需要。另外,涉及聾生計算機、汽車、醫學等專業的手語教材也較匱乏,這些都不利于特教專業手語的學習。高職特殊教育專業亟待開發具有行業特色、崗位特點的實用專業手語教材。
1.3師生缺乏互動
隨著多媒體的日漸興盛,多媒體手語教學也因直觀、生動等特點頻繁運用于手語課堂。然而,當前多媒體手語教學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學媒介局限,忽略傳統的教學方式等。高職手語教學中,教師多將教材內容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利用多媒體講授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知識被動,師生互動不足,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
1.4專業教師培訓機會不多
目前我國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高校約20所,在校生規模約4萬人,每年畢業生數千人,其中從事學校特殊教育工作的約占15.64%,從事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教學的教師約占5.88%。目前我國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高職院校有15所,特殊教育專業學生比例小,特殊教育專業人才招聘存在明顯缺口。當前高職手語教師多為本科層次,研究生(含在職)層次的少;以年輕教師為主,教學經驗普遍不足,或半路出家[2];專業培訓機會少,且培訓時間較短、學校重視不足,造成手語專業教師缺乏。
1.5學生溝通能力不強
重課堂輕實踐,學生手語溝通能力不強是普遍存在于手語教學中的問題。以長沙某高職院校為例,特教專業手語教學的學分與學時設置為82學時(其中理論26學時、實踐56學時)、5學分,這與我國高職院校學分、學時設置標準相符。但在實際教學中,手語教學以課堂學習為主,學生缺乏手語實踐機會。在特校短暫的實習,見習多、實習少;加上膽小、畏懼等因素影響,學生手語實踐機會甚少。如此一來,即便是“精通”《中國手語》的學生,如不能較好掌握“中國手語”,必將影響手語的靈活運用,阻礙今后手語的教學與管理。有的學生系統學習了《中國手語》,但拼打緩慢僵硬,與聾生溝通吃力;有的新教師熟練掌握了《中國手語》,但打出的手語聾生看不懂;電視中的手語主持按《中國手語》和漢語句子順序拼打內容[3],電視機前的聾人多數詞匯看不懂,不愿意看。
2高職手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教學內容繁雜,學習能力有限
高職特殊教育專業開設有特殊教育概論、特殊兒童行為矯正等多門課程,枯燥晦澀的海量理論教學易使學生產生倦怠情緒,手語課程因詞匯多、內容豐、關聯少,部分詞匯手勢相近易混淆,部分詞匯無規律熟記難等影響,熟練掌握手語對初學學生很不容易。此外,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語學習的難度。
2.2教材開發困難,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專業手語教材匱乏是影響手語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原因在于手語教材開發難度大、手語專業人才匱乏。由于手語教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針對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因此手語教材的開發也須由專業素養高、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完成。但特教人才本就稀缺,別說專業的研發團隊了,以致我國手語教材陳舊單一,多年未能有效更新[4]。
2.3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方式的沖擊
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對我國教育領域產生了巨大沖擊,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微課、MOOC等廣泛使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特教領域,手語教學也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聽講練習的方式,逐漸被多媒體教學取而代之。
2.4傳統觀念影響,手語教學愿望不強
部分社會人對聾人的“歧視”導致其對特殊教育、手語教學產生偏見。有學生、家長認為聾人數量有限,特教就業狹窄,前景堪憂;有家長認為聾人不健全,進入特校工作會影響自身子女的身心健康,不愿意讓其選擇特殊教育或手語翻譯專業學習發展;有人認為正常人習慣于口語交流,試圖通過兩年學習并熟練運用手語存在難度。這些傳統觀念造成社會將特殊教育置于“底層”。
2.5課堂教學為主,缺少手語實踐
缺乏實踐機會是學生手語溝通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我國大力倡導校企合作,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升實踐技能。但特教專業學生的見習實習大多安排在最后一學年,多集中于特校、培訓學校,學生見習多、實習少,聽課多、交流少,且部分學生因為膽小、自卑等因素,根本無法主動與聾生或手語教師進行手語交流,開展手語教學更是困難重重。因此,特殊教育專業不僅要重視手語基礎知識的學習,更要增加手語實踐機會,重視手語技能的長期培養。
3高職手語教學優化策略
3.1轉變傳統觀念,明確培養目標
目前全球聾人超過6 000萬,數量仍在持續增長。漸長的聾人數量使與特殊教育相關的職業日漸興盛,目前特教專業畢業生就業由原來單一的特校、培訓機構逐漸拓寬至殘疾人福利(康復)機構、政府機關、電視媒介、企業特殊人群產品研發部門,銀行、醫院、旅游景區等多領域。其中手語翻譯的就業早已拓寬至公安、新聞、宣傳以及醫院、景區等窗口單位。2008年奧運會期間需要900名手語翻譯,但專業翻譯不到100人。近年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在我國舉行,高水平手語翻譯人才的缺失已無法滿足當前需求。“特殊教育就業前景堪憂”的傳統觀念早已過時,當下手語教師、手語翻譯非常緊俏,社會應加大力度關注特殊教育,鼓勵學生選擇特殊教育。此外,高職特殊教育專業要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手語》課程目標,注重學生手語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手語溝通能力的提升。
3.2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
特教專業手語教學內容的整合應注重整體性、實踐性和時代性。首先,要注重句子、文章的手語教學。手語詞匯是句子、文章學習的基礎,但手語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手語溝通能力,因而應側重句子、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在短文與對話中提高手語,更要關注日常手語的練習。其次,要注重與時代結合。社會的發展衍生出房奴、互聯網+等大量新詞匯,因而手語教學應使用準確、形象的手勢巧妙表達詞匯“精髓”,并將新詞匯普及應用于日常手語交流。只有關注新詞匯產生、舊詞匯消亡,更新手語詞匯庫,方可適應崗位和社會需求。此外,還應適當增加“聾人自然手語”“聾人與社會”等實用手語教材和手語課程學時。
3.3并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職業教育應與特殊教育相互滲透、銜接,從教學方法入手改善手語教學質量,融入情景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手語學習興趣。如教師設置故事場景和主要情節,要求學生分組練習、拓展故事內容,發揮主體性和團隊智慧,創新實踐(表演)故事情節。教師亦可采用看圖說話的方式,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建構故事情節,通過道具、手語等輔助表演,活躍課堂與思維,提高學生手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或邀請聾人參與手語實踐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手語交流氛圍。
3.4加強人才引進,關注教師培訓
現有手語教師并不能滿足手語教學需要,存在手語技能高、學歷層次低,學歷層次高、手語技能低的尷尬局面。因此,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加強專業人才引進,鼓勵有手語經驗的人才參與手語教學實踐;另一方面要加強手語教師在職培訓。同時應協調把握好教師的培訓時間與培訓質量;可邀請手語名師來校兼職,加強聾人手語的實踐培訓,鼓勵教師參與主題演講、手語翻譯等實踐活動,加強手語實踐能力培養;注重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培養,逐步構建專業化、國際化的手語教師團隊。營造聾人生活學習的氛圍(如讓教師到聾校兼課或與特校、康復機構開展聯合“助殘”活動等),促使教師、學生將聾人的自然手語與《中國手語》融匯貫通,生動手語課堂。
3.5多方聯動研究,開發特色教材
高職院校應聯合教育、殘聯、行業、特校和聾人代表,組建手語教材研發團隊,開發具有時代特征、行業特色、崗位特點的手語教材,如《媒體手語》《汽車手語》等。教材中設置手語演講、情景劇表演等訓練內容,突出手語表現力和翻譯能力的培育。
3.6深化校企融合,增加實踐運用
高職院校應多與醫院、景區等窗口單位和福利(康復)機構、企業、特校聯系,組建專家委員會,了解手語崗位需求,靈活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與內容;采用專業人才培養、聯合辦學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5],增加學生實踐及就業機會,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跨越式發展。
3.7實行“雙證”考評,提高綜合能力
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應引入并實施“雙證”制度,從看話、拼打等基本功和反應力、表現力等方面綜合考評學生手語水平,或以手語資格證代替學期考核,實行嚴格“雙證”考評畢業制度。通過課堂教學、校內外培訓、技能比武、日常交流、見習實習、頂崗實訓、手語考證等多種途徑,培育與提高特教專業學生的手語翻譯與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梅芳.怎樣提高手語教學效果[J].才智,2011(31):249-250.
[2] 盧葦.我國高校手語教學研究及建議[J].長春大學學報,2014(5):689-692.
[3] 吳玲,方紅,李磊.聾人教師手語的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1(1):42-46.
[4] 鄭璇.面向聽人的中國手語教學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2(4):15-18.
[5] 白瑞霞,王俊珍.高校手語翻譯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2(12):8-13.
(責任校對莫秀珍)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49
收稿日期:20150831
基金項目:2013-2014年度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重點課題(CZJG14A01)
作者簡介:羅笑(1984-),女,湖南長沙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特殊教育、手語教學、手語翻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G7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3-01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