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敏(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設計系)
?
中國高校動畫教育及教材開發模式淺析
◆周文敏(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設計系)
摘要:近年來,隨著“動畫熱”的風靡,大量的動畫作品踴躍而出,動畫生產大國如何才能變成動畫創造的強國呢?關鍵在于人才。動畫人才的產生與造就,源于動畫教育。動畫教育成為中國動畫產業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將從中國動畫教育現狀進行梳理剖析并得出結論:教育制度的改革與創新,是培養出大量符合市場需求的動畫人才、形成新型動畫產業、實現中國動畫強國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動畫教育 教材 改革發展 人才培養
動畫藝術作為文學、繪畫、戲劇、電影等藝術門類發展成熟后融合產生的綜合藝術,被譽為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物。它是經濟因素和意識形態雙重性質的藝術現象,既受藝術規律的制約,又受經濟規律的支配。由于其高度的娛樂性、欣賞性、教育性,促使它在如今這個互動性非常強的時代形成了一股“動畫熱”。而隨之而來的是國家政策以及高校教育的對于這一熱門饃饃給予的高度關注與扶持,中國動畫產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假象。
近年來各大高校以及各培訓機構順應潮流的發展趨勢,大力開展動畫專業相關課程,同時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比比皆是。雖然動畫作品在數量上得到空前的增長,但量的積累究竟有沒有引起質的飛躍,中國動畫教育的誤區何時才能真正得以改善,本文將從教育模式以及教材開發這兩大方向逐一進行解析,望引發各位動畫工作者的深究與反思。
1、教育模式
動畫產業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的動畫教育規模也逐步增張,其中以高校動畫教育首當其沖。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國高校動漫類畢業生9萬人,到2012年高校為中國動漫輸送人才近60萬人。如此龐大的數字卻還不是完全數據,這是因為不少高校還在相關專業設立動畫方向,因此數據難以概全。大量的人才培養和輸出卻未帶來動畫行業的欣欣向榮,傳統的動畫教育模式卻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傳統的動畫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卻沒有隨著時代改革創新,出現諸多問題,如:課程設計不合理、動畫專業師資不足、教學方式過于傳統、教學設備資源落后等等。傳統動畫教育缺乏明確的動畫人才培養方案,且動畫藝術涉及藝術門類較多,其技術與藝術緊密結合給動畫課程的課程設置帶來了迷霧與障礙,各課程設置缺乏整體的內在關系和邏輯性,很多高校開設了一些雖然表面上與動畫有關但實際上可能關聯度又很低的課程。本科與高職課程建設雷同,沒有區別層次又容易引起人才培養雜亂,特別是研究生課程培養也是如此。各高校沒有根據自身特色明確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只有有目的的培養具有動畫素養的復合高端人才,才能夠在動畫專業基礎上拓自身的發展方向。
從課程開設的分析中不難看到,專業課程的混亂或多或少都是由于這些高校的教學資源較為匱乏和師資力量不足。傳統動畫模式基本上一個師傅帶幾個徒弟,言傳身教,如動畫大國日本。然而中國動畫教師的缺乏、師生比例的不合理,不但達不到這種特殊的要求,甚至連基本教學開設都有待完善。
現代動畫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從原來的二維到如今的多元化發展,動畫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前進。因此培養的動畫人才也應該是多種多樣,如:原畫、美術設計、導演、編輯、三維技術等等,所以說在教學方式應當不再拘泥于傳統,要培養時代所需的人才就要懂得創新。
2、教材現狀
需要改革創新的還有動畫教材。教材是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的載體,一般的教材都是根據課程、教學大綱進行編寫的。隨著動畫產業發展的動畫教育同樣推動了動畫專業教材的相繼出版。其中也涌現出了一些優秀的動畫專業教材,但由于課程設置的多樣性與缺乏性使得教材的出版也是參差不齊,主要問題也大致如以下三點:
(1)教材產量多,精品少
隨著動畫的相關專業課程的開設,各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在客觀上助長了動畫教材的需求量。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教材的市場需求不斷上升,導致一部分出版社和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盲目追求金錢效益,忽視了動畫教材本身的質量。部分教材都是趕制拼湊,導致教材質量大打折扣。
(2)理論、實踐市場比重失衡
動畫類教材大多數以技術類教材較多,理論型較為缺乏。多數教材也是針對性較強,目前市面上多數以高職、本科為主,研究生教材幾乎是空白。原因不僅是因為市場的需求,多數公司企業招生以實踐技術為主,導致技術類書籍市場遠超理論研究;而且也與高校教學模式有關,其教育體系的建設尚有欠缺,是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直接原因。
(3)教材體系不全,缺乏整體性
教材的編寫本來就應與教學相呼應,在教學模式尚且混亂的情況下,教材可謂是五花八門。動畫課程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個軟件的應用,同時還有其他基礎課程相輔助,然而世面上的教材在編寫的時候其章節邏輯結構、體系意識不強,缺乏整體性。無論是專科、本科、還是碩士,都缺乏相應教材或是階梯式的遞進聯系的教材體系。
從全球來看,目前動畫產業發展最好的當屬美國,日、韓產業價值也是緊追其后。中國今年來雖也邁入了世界動畫大國的行列,與那些動畫產業巨頭相比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中國存在著世界上最大的動畫市場,我們只有先立足于本土才能躋身動畫大國和強國。要想推動這一產業的宏博發展,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市場,更重要是的人才。人才的成長才能推動動畫產業的發展,而動畫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則是人才的根本,所以說,教育創新才是推動產業起飛的翅膀。.
1、教育模式的創新
傳統的教育模式使人才培養的方式過于規格化,培養出來的學生過于“標準化”,事事按照講究教條主義,既無創意更無創新。我們應當打破傳統,不再強調“量身定做”的“批量生產”。孔先生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部好的動畫作品所涉及的專業并非某一項技術,更多的是涉及多個“專業”。我們應當把握產業與教育的本質,分析其發展的趨勢,不盲目追隨,不盲目開課,而且針對性地提供相關的課程,并呼吁各高校理智規劃切勿盲目擴張招生,探索一條“精而少”的道路,集中國家優質資源,培養真正的創新型人才。
2、師資、硬件、技術等的創新
目前來看,我國的動畫教育還不足以滿足動畫產業的發展,其原因還在于動畫教育硬件發展的滯后。少數高校硬件條件出色,教學儀器先進,教育場地也寬敞;然而在國內大多數高校在新媒體儀器方面還是存在各種問題,如:設備老化、教學場地不足等。因此,在高校開設相應的實驗室、工作室、機房等是解決場地設備不足的方法之一,從基礎設施上給予保證。同時,在師資力量上應進行專業教師的培養,即分批組織教師去動畫行業領先的國家、企業或者動畫專業教學領域的知名院校進修、學習、訪學、交流。優化教師隊伍的同時加強引進具有教學、科研經驗的學科帶頭人或優秀教師進行科研工作。加強學校與動畫企業的合作,在增加老師的實戰經驗教學的同時給學生學習模式注入新的血液。
3、教材建設的創新
教材體系的建設與課程設置的合理與否有直接的聯系,因此教材的創新的基本依據依賴于高校動畫專業課程體系的規范,完善課程教育體系的建設則成了重中之重。其次,教師是動畫教材編寫的主力軍,在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時,應采取措施提高他們在編寫時的責任與意識,以及編寫水平。最后,教材的選取與受用人群應有明確的針對性與各年級的整體性。有針對性的編寫和完善各層次教材的質量,是提交教材的實用性與使用率的重要保障之一。當然,教材質量與創新還需要各個環節的通力合作,這不僅要求編寫者有嚴謹的學術態度,更需要出版商對書籍質量的嚴格把關,規范出版市場,拒絕利益誘惑。
總之,動畫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動畫產業穩步發展的有利保障,也是中國步入世界動畫強國之列的奠基石,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學校,都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動漫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從現有的動畫教育中尋找不足,學會改革創新,順應時代發展,加速動畫產業的提升,讓中國完成從動畫生產大國到動畫強國的偉大蛻變。
參考文獻
[1] 張宏,許歌.動畫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肖永亮.中國動畫教育啟示錄[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3] 中國產業年報課題組.中國動畫產業年報[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4] 丁海祥.技術、藝術、新媒體--論動畫的三重屬性[J].當代電影,2010(5).
[5] 江涌.高校教材出版工作面臨的困境和對策[J].中國出版,200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