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 燁
新聞傳播學專業化與素質化的融合性研究
——評《新聞傳播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
□ 田 燁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新聞傳播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收錄了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新聞專業10名教師近10年來的主要學術研究成果。該著作研究領域較廣,包含傳播史研究、傳播理論研究、新聞業務研究、廣播電視研究、廣告研究、新媒體研究、新聞體制研究、新聞教育研究、媒介發展策略研究、影視美學研究、新聞攝影研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新聞出版研究等。它不僅充分展示了該學院新聞教育與新聞研究的學術成就,也對高校新聞教育與廣播電視網絡及手機微博微信等現代媒體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是新聞傳播學專業化與素質化融合性研究的新開拓,是一本很好的高校新聞教師教學研究和學生以及媒體從業者學習的指導用書。
該著作凸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力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研究相交融,進而形成了學術性與指導性并重的內容體系,具有極強的專業化研究特色。其內容體現主要由四個板塊構成。其一,傳播史與傳播理論研究。該著就《大公報》特色、中國四大民營報紙精品副刊特色、《生活日報》以及被毛澤東贊譽過的中國報人進行了回溯和梳理,還深刻思考了傳播客觀性的生成邏輯與危機、媒介依賴理論、第三人效果理論、新聞尋租理論等。這就為新聞傳播的探討奠定了理論基礎。其二,新聞理論與業務研究。對新聞吸引力、“新聞評論”教學、影視美學研究方法、災難事件新聞采訪過程的二次傷害及化解等進行了闡述。這就把新聞理論與業務實踐進行了十分有效的結合。其三,廣播電視傳播研究。書中深入討論了廣播電視節目用語的娛樂化現象、數字時代地市級電視臺的角色推敲、如何增強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生命力、付費頻道推廣與用戶發展、深化“制播分離”改革提升廣電媒體競爭力、數字電視收入構成、植入式廣告熱等議題。這些議題有力地回應了廣播電視新聞和廣告傳播的前沿問題。其四,創意設計與新媒體研究。該著深刻聚焦了書籍設計中材料和工藝“問道”、書籍裝幀設計材藝的發展趨勢、材料與工藝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形態研究、廣告創意的七種策略、廣告語言中語音變異類型及語用效果、紙媒實現媒介融合的機遇與挑戰、微博輿論視閾下的政府社會管理創新、微博關系傳播偏向等。這以古今中外廣告案例為研究書籍裝幀、微信、微博等營銷宣傳力量,進一步豐富了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其五,媒介發展策略研究。這主要通過個案分析傳播策略,如主持人缺位下的一次成功的綜述報道——基于對央視“四川汶川地震82小時紀實”的思考、《非誠勿擾》——跨文化交流的平臺、電視選秀節目的品牌塑造策略——以《中國好聲音》為例、明星競技電視娛樂節目的多贏營銷理念分析——以《我是歌手》和《星跳水立方》為例、城市文化資本與城市文化形象建構——以黃石市為例等。這些個案研究既是傳播現象的深入考察與理論透視,也是對新聞傳播學新鮮話題的深入解析與回應;既涉及宏觀的理論問題,又涵蓋了微觀的實踐分析。
該著作不僅重視新聞傳播學的專業化研究,也是素質化研究的典范。新聞傳播學的素質就是指新聞傳播者在從事新聞實踐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或實現自身的目標和任務所應該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點、專長和能力。以信息多元化、復雜化、碎片化為特點的網絡時代對新聞傳播以及新聞傳播者的素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本書“新聞攝影與人文精神的打造”、“新聞標題藝術化的三大表現形式”、“變舊聞為新聞的三種方法”、“廣告創意的七種策略——以古今中外廣告案例為研究藍本”等文中充分重視了新聞人的創新性、自主性和人文精神,重視了新聞人的社會活動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以及較強的新聞敏感度等業務素質。在“簡論廣播電視節目用語的娛樂化現象”、“消費時代中國傳媒的社會責任”以及“媒介娛樂化的過度發展及其對策”等篇章中,則在對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現狀的批判和反省基礎上,重申了新聞傳播學的社會責任和倫理價值等道德素質,如對人民有極大熱忱,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齊愛憎;要求有堅持真理、為真理獻身的精神,無論什么情況,敢于講真話、講真理,不惟上、不惟權、只惟實等。
數字化、網絡化的多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實踐呈現出越來越紛繁復雜的景象,新聞傳播學也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新聞傳播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展現了社會轉型和變革中新聞傳播學既異彩紛呈、碩果累累又亟需批判繼承、改革創新的趨勢,不僅對學者學術研究、學生了解新聞學相關研究領域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參考,而且對新聞傳播學的進一步發展更具有極大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
(作者系西安體育學院體育傳媒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