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基于藍鴿語言學科平臺的《初級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張琪
(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現代信息化條件促使不同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本課程小組突破英語寫作傳統教學模式,基于藍鴿語言學科平臺對《初級英語寫作》進行了改革探索。把英語寫作的教與學拓展到課堂外,延伸到網絡平臺,引導學生主動應用信息技術與網絡平臺來自主學習英語寫作。改革實踐表明,藍鴿語言學科平臺能有效輔助英語寫作教學,明顯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力地推動了我校教育信息化。
藍鴿語言學科平臺;《初級英語寫作》;信息化條件;教學模式改革
21世紀以來,現代信息技術促使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諸多領域發生深刻變革,固然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發展。以網絡化、智能化、云平臺、數字化等為特點的教育信息化,引發了教育觀念、方法、結構、模式等多方面深層次變革。“藍鴿語言學科平臺”(下文簡稱“藍鴿平臺”)等英語學習平臺、網站、數字課程的開發,提供了個性化學習條件,順應了教育部2007年所提出的“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要求[1]。顯然,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求英語寫作等各學科教學能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包括本人在內的一些教師已利用句酷批改網等信息化條件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改革[2]。湖南科技大學于2015年下學期引進藍鴿平臺,為大學英語等課程教學改革創造了新的信息化條件。
作為二語寫作的英語寫作,是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面臨學生寫作水平不一、學習需求各異、教學時間不足、寫作操練不夠、學習被動等問題;誠然,在現代信息化條件下,包括《初級英語寫作》在內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把信息技術與英語寫作課程整合起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創作生動的信息化學習環境”[3]。2016年上學期在我校校園平臺、移動終端等條件下,本課程小組基于引進的藍鴿平臺,對《初級英語寫作》進行了改革實踐,把教與學拓展到課堂外,延伸到藍鴿等網絡平臺,為學生創造有利的信息化學習環境。
藍鴿平臺是廣州藍鴿軟件有限公司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并基于校園網使用的語言學科平臺,是適合外語學科網絡教學的專業化語言學科平臺。學校購買該系統使用權,通過開放接口與原來校園網絡進行有機融合,即可在校園網上建立一個虛擬網絡外語學院,實現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結合。該平臺可實現涵蓋教、學、評、測、管各環節,可在該平臺進行教師備課、課程教學、自主學習、網絡作業、課程考試、學習管理等教學環節。顯然,藍鴿平臺為外語教學由教到學至管理提供了整體方案。該平臺現已在全國300多所院校得到應用,促進了外語教學信息化進程。
藍鴿平臺這個綜合性軟件平臺包含大量應用功能,主要涉及8大功能系統:1)包括聽說教學、交替傳譯等課程的課堂教學系統,2)包含資料瀏覽、自我測試、口語訓練、自學計劃等的自主學習系統,3)包含試卷制作、網絡考試、教師閱卷、試卷管理在內的考試系統,4)包括教案制作在內的備課系統,5)包括學生學籍信息、網絡使用等信息管理系統,6)目前擁有300G左右的資源庫,7)擁有大量試題的題庫,8)可進行作業布置與評估、作業成績統計等作業系統??梢?,藍鴿平臺擁有豐富的資源庫與題庫,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系統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檢測,完備的考試功能與與強大的管理功能有助于減輕教師工作量。顯然,藍鴿平臺提供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和學習資源;應用該平臺能促進信息技術與語言課程的整合,便于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與自主式學習。
湖南科技大學自2015年下學期引進藍鴿平臺,在校園網覆蓋范圍內的電腦、平板或智能手機都能在安裝該平臺插件后憑教師工號或學生學號登陸該平臺,教師還可在校園外憑工號使用該平臺來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本課程小組結合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藍鴿平臺,在2016年上學期對《初級英語寫作》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在教學結構、安排、內容、作業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實踐。改革對象是15級英語專業與對外漢語專業學生,共9個班級?!冻跫売⒄Z寫作》不涉及文體寫作,注重書寫規范和句子與段落及大綱寫作技巧的學習與熟練。該課程總的教學安排是一學期16周,每周一堂課(2學時),共計32學時;每堂課學習一個教學內容。改革前,16周的教學都是固定時間在教室里進行課堂教學。本學期基于藍鴿平臺,《初級英語寫作》采取課堂教學24學時與藍鴿平臺自主學習8學時相結合的模式。顯然,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既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新型的、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結構”[3],是信息化教育的體現。課堂教學安排12周,每周一堂課 (2學時),共計24學時,教師精講后,學生練習及討論為主,傳統教學在此不贅述。
《初級英語寫作》除了課堂教學外,學生必須在教師指導下在藍鴿平臺上自主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計劃,時間不少于8課時。藍鴿平臺上的自主學習,沒有固定時間與場所,但所布置的學習計劃必須在規定時期內完成。這就要求學生“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內容、材料與方法,能夠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并對學習進行評估”[4]。鑒于目前藍鴿平臺沒有可用的英語寫作共享資源,所需資料需要教師制作后上傳。主要上傳了兩類資源。一類為“點播類”,主要是標點符號與行尾分字等書寫規范、逗號錯誤等常見句子錯誤類型及其改進技巧、細節法等段落拓展方式與連接詞的不同類型及用法等寫作基礎知識;其次是句子的統一、連貫、簡潔、強調、多樣性及段落的連貫等好句、好段的寫作技巧,這些是課堂教授重點,也是學習難點。本學期要求學生點播自學12次。學生通過自主點播學習這些資源,掌握課堂沒有講授的一些寫作基礎知識,鞏固加深課堂講授的重點與難點。上傳的另一類資源為“練習類”,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段落寫作、大綱寫作四類題型。如填空類的分字練習、選擇類或填空類的標點符號練習等針對上述點播類資源學習情況的鞏固與檢測,這類練習提供標準答案,學生做完后,到學習截止時間可查看練習完成質量與所得分數;還有段落寫作與大綱寫作等互評類練習,學生自己寫完段落或大綱后需3位同學來互評,互評完才算完成單次練習。本學期要求學生在藍鴿平臺完成12次練習;教師可隨時在線答疑解惑。鑒于藍鴿平臺缺乏英語寫作資源,這些資源是在教師制定藍鴿平臺學習實施方案后才逐步制作與上傳的,因此藍鴿平臺自主學習計劃是自學期第三周開始,一直持續到學期末。每次上傳的點播或練習資料都有學習期限,一般為期3周左右,學生必須緊隨教學進度安排、按部就班地在規定時期內認真完成每一項學習計劃。
為了督促學生在藍鴿平臺上自主學習并按質按量完成每次點播類或練習類的學習計劃,本課程組采取了以下評價方法。其一,學生在藍鴿平臺自主學習的總分為240分,整個學期得分達到一定分數方能參加期末考試。其二,根據授課計劃,每周學完一個內容后,要求學生能夠學習“點播類”知識40分鐘,計10分,本學期點播學習書寫規范、句子寫作與段落寫作等寫作技巧12次,計120分。其三,根據授課計劃,每周學完一個內容后,要求學生能夠完成相關選擇題10個,計5分,本學期布置句子類型等選擇練習12次,計60分;填空題5個,計5分,本學期布置分字等填空練習6次,計30分。其四,根據話題寫段落,學生互評,1次計10分,寫2次,計20分。其五,根據題目寫大綱,學生互評,寫1次,計10分。根據學生在藍鴿平臺上自學的時間與完成練習的質量,該平臺自動實現對學生的形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既是評估手段,又是反思性教學手段”, 不但監控和督促學生完成寫作教學中每一個學習計劃,還“能夠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寫作能力”[5]。此外,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利用藍鴿平臺上“學生學習情況查詢”等管理功能進行全程跟蹤,對學生自主學習計劃的進展進行監管,可隨時查看每個學生點播類學習的開始與結束時間及有效學習時間,還可看到學生練習類的正誤詳情。通過以上評價方法與藍鴿平臺的形成性評估與管理等功能,教師可引導并督促學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所布置的學習計劃。
2016上學期《初級英語寫作》主要應用了藍鴿平臺的自主學習、網絡作業、形成性評估與管理等功能來輔助教學。這是對英語寫作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突破了教師面授的傳統教學模式,打破了時空對英語寫作學習的限制,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學習機會。基于藍鴿平臺的寫作教學新模式,既采用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利用了校園網與信息化技術優勢,發展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與自主學習;形成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結構,達到了教室內、外英語寫作學習一體化。改革實踐結果表明,藍鴿平臺能有效輔助了《初級英語寫作》課堂教學。學生借助藍鴿平臺上的個性化自主學習,變革了被動學習英語寫作的方式,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掌握了基本寫作規范與寫作技巧,養成了良好寫作習慣。這種向信息化模式轉變的教學,真正做到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形成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等為基礎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促使英語寫作信息化教學改革平穩過渡,促進了我校外語教學的信息化建設。
雖然藍鴿平臺能為外語教學提供多方位、多層次服務,能實現對教、學、考、評的有效控制。但對《初級英語寫作》等寫作課程來說,尚存在一些問題,如藍鴿平臺上的資源庫中幾乎沒有可用的寫作資源,這極大地增加了教師初期使用該平臺的課外工作量;又如寫作網絡作業布置適合給出客觀性答案的選擇練習,不太適合主觀性強的句子與段落寫作等練習;再如作業的互評批改不能提供即時反饋,學生不能根據及時反饋來自我反復修改等等。希望藍鴿平臺不斷改進完善,今后能在應用中解決這些問題。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張琪.基于句酷批改網的“英語基礎寫作”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122-124.
[3] 楊世偉.現代教育技術[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12.
[4] 傅玲芳,楊堅定.基于網絡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0):36-38.
[5] 唐芳,徐錦芬.國內外英語自主寫作研究述評[J].外語界,2008(4):26-33.
(責任校對 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1.034
20160725
2015年湖南省教育廳高校教學改革項目(湘教通[2015]291號-273);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XJK015AGD007)
張琪(1969-),女,湖南邵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與文化及比較文學、英語教學研究。
H319.36
A
1674-5884(2016)11-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