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譚麗平 /江蘇省沭陽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網絡創業”推動沭陽花木產業轉型升級
張 峰 譚麗平 /江蘇省沭陽縣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沭陽縣地處江蘇省北部,是江蘇省人口第一大縣,也是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在沭陽縣,電子商務有一個代名詞,叫做“網絡創業”,其主要形式就是利用各類電商平臺,開設網店銷售商品。目前,在全縣3萬余家網商中,約有80%從事花卉、苗木類商品的銷售,商品種類也從籽種、樹苗、鮮花,干花、盆景、喬木,發展到花盆、肥料、鐵鍬,遮陽網、灑水壺、保鮮膜等,一應俱全,應有盡有?!盎ヂ摼W+”,正推動沭陽花木產業轉型升級。
沭陽縣地處我國南花北移、北木南遷的優質馴化過渡地帶,自古就享有“花木之鄉”的美譽。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古栗林公園、普善寺、生態盆景市場、胡家花園、岔流河風光帶等眾多景點。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當地政府就不斷引導農民以規?;N植苗木等經濟作物替代傳統農業作物生產,由于花木種植的收益高、見效快,很快就在全縣得以推廣。境內的新河鎮、顏集鎮等地是花木產業最集中的區域,在2000年的時候,這兩個鄉鎮的傳統農業作物被各式各樣的花卉苗木所替代,因為花木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使該區域土地“寸土寸金”。該縣花木種植面積從當初的幾萬畝發展到今天的近50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近四分之一),品種超過3000余種,帶動了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并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基地。早在2000年左右,互聯網還沒有被廣泛進行商業應用之時,該縣的一些農民就開始嘗試利用為數不多的門戶網站、聊天室、論壇在網上展示、推銷自己的花卉苗木。2003年以后,網絡銷售正式成為花農拓展業務的新渠道,先行農民很快成為當地學習的楷模,到2007年左右,廣大農民朋友的網絡創業熱情被全面激發,從種植到銷售,從客服到采購,從包裝到物流,較低的就業門檻極大地消化了農村勞動力,大量的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也返鄉加入創業熱潮,帶動就業人數從2003年的5000人到現在約13萬人。伴隨著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寬和銷售量的不斷提高,線下從育種組培到栽植管護,從市場批發到物流配送,線上從店鋪裝修到攝影美工,從客服推廣到運營策劃,實現了線下和線上、虛擬和實體、主體和配套的高度融合,有形市場與電子商務加速融合發展。該地區對電子商務的充分利用,不僅將商品銷售到全國各地,部分高端苗木產品還打入國際市場。許多農民通過開網店掙錢開上了轎車、住進了樓房,花木主產區的一些行政村,是目前蘇北農村地區戶均擁有轎車量最多的地方。在新河、顏集等花木產業核心區域,幾乎沒有“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中國農村的突出問題,不僅治安案件相對很少,甚至連各種信訪都很少,“花木電商”讓大家忙起來、富起來的同時,也讓“家庭更和睦、農村更安寧”。根據阿里平臺的統計數據,沭陽縣以花卉苗木為代表的農產品銷售排名全國前三名,淘寶上約40%的花卉苗木銷售集中在沭陽。2015年度沭陽縣電商網上交易總額達60億元,快遞發件量近6000萬件。境內的新河鎮就擁有5000家網店,36家快遞公司,2015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從業人員2.2萬人。2015年12月獲評中國首家全覆蓋的“淘寶鎮”,10個行政村全部獲評中國“淘寶村”。顏集鎮堰下村2013年在全國首屆“淘寶村高峰論壇”上,獲得全國首批二十個“淘寶村”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為全省首批“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
沭陽縣委、縣政府通過營造氛圍加強創業引導。對待廣大群眾早期自發形成的“淘寶”創業行為,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一方面,運用行政手段召開電商創業專題會議,形成政府關注支持電子商務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各類媒體,宣傳電商創業的優勢和先進典型,激發引導廣大群眾創業熱情,助力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創新服務理念加強人才培訓。一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面向社會免費開展電子商務初始培訓、提升培訓和精英培訓。并結合年輕人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開展免費創業培訓。今年以來,已累計培訓1萬余人次。二是政企合作。政府與電商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由電商企業為創業者提供就業崗位,加入分銷隊伍,進行實戰訓練。如創業者認為尚需磨練,則可繼續分銷;如認為羽翼豐滿,則可自立門戶;創業者和網商各得其所,兩全其美。三是在縣內職業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結合縣域電商發展需求,重點圍繞美工、策劃、運營、攝影等方面,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為電子商務發展壯大提供人才支撐。
運用市場機制加大資金扶持。
一是金融機構扶持。根據網商“重流水、輕資產”的特點,該地政府與金融機構探索開發出全省第一款面向網商的信貸產品“電商貸”,普通網商可以享受到年銷售額10%的免抵押信用額度。短短兩個月,已發放貸款4700萬元,深受好評。二是政府資金扶持。縣財政拿出1500萬元,設立農村電子商務專項發展資金,用于倉儲物流、創業培訓、孵化基地、典型獎勵等方面的補助。
運用互聯網思維加強載體建設。
一是線下載體建設,政府出資在城區核心商業區租賃4萬m2建設“沭陽縣網絡創業孵化基地”;引進社會資金4億元,建設20萬m2的蘇奧電商產業園;改造建設2萬m2的軟件產業園;同時,在每個鄉鎮都建立了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網商提供“低房租”乃至“零房租”的辦公場所;二是線上載體建設,為解決初期創業者“選擇商品茫然、壓貨資金緊缺、議價能力較低”等困難,該地政府搭建了一個面向電商創業者的公益平臺——花鄉創業網,共為創業者提供35大類、近萬款單品,所有創業者免費注冊成為會員后,即可加入平臺分銷,只需開店接單,壓貨資金、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工作均由平臺完成,基本上是“零門檻、零庫存、零風險”。目前已發展會員2200余人。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就是要在傳統與創新的融合中實現共贏,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傳統產業提高效益,優化服務,讓全社會的信息流動的更快速、更透明,社會資源的配置更科學、更合理,帶來經營效率上的大提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該縣抓住機遇,通過大力發展網絡銷售,拉長花木產業鏈等途徑,突破傳統花木產業發展瓶頸,推動花木產業實現區域化、集聚化、規劃化、特色化發展。先后成立花木協會、苗木商會、電商協會等行業組織,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和發展合作社,形成“政府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持續發展格局,有效的帶動了全縣花木經濟、網絡經濟發展。
制定科學合理的遠期規劃。自90年代初開始,該縣新河鎮黨委就根據實際選準一條適合本地產業發展的路子,明確花木興鎮的發展思路,堅定不移的發展花木經濟。近年來,先后編制了《新河鎮總體規劃》、《花木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發展規劃》、《新河鎮網絡創業工作規劃》等規劃,進一步明確了花木大鎮、電商強鎮、旅游重鎮、文化名鎮的特色化發展道路。
實施花木品牌化發展戰略。品牌就是軟實力,就是競爭力。近年來,該縣圍繞打造“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淘寶第一鎮”核心品牌,唱響苗木、盆景、干花、鮮花和園藝五大子品牌,改變原來有數量沒質量、有樹名無商標的狀況。
完善配套夯實發展基礎。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配套的保障,該縣新河鎮先后投入資金1.5億元新鋪5.2公里長虞姬路,投入資金1億元實施6.2公里扎新路改造工程,實現南北干道暢通對接;2015年,籌集資金480萬元鋪設村組道路近80公里,建農橋12座,疏浚河道26公里,實現水泥道路村村通。2013年改造高低壓線路7.7公里;2014年改造13.6公里;2015年改造高低壓線路35公里,新增、更換變壓器56臺。2013年就在全市率先實現光纖信號全覆蓋;2014年率先實現4G網絡全覆蓋;2015年全鎮電信移動光纖用戶達22000戶。
加強政府引導提升電商質態。
沭陽農村電商與本地農業的高度契合,使得沭陽農民網商們更加繁榮而富有競爭力。通過當地政府不斷的引導,沭陽的農村電商質態也在不斷的提升,當地的農民也逐漸認識到差異化經營的必要性,不斷將重心調整到提升網店運營能力上,原有的“草根經濟”已逐漸向“品牌經濟”轉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