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波孫吉廣
(1天津市勘察院天津300280;2天津市測繪院天津300381)
信息化測繪技術的發展思考
■崔海波1孫吉廣2
(1天津市勘察院天津300280;2天津市測繪院天津300381)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其在工程測繪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而產生了一種新型的測繪技術~~~信息化測繪技術。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城市測繪工作的主要任務。信息化建設,豐富了城市測繪功能,提高了測繪質量和效率,推進了城市測繪事業的全面發展。信息測繪工作量大,測繪信息化發展為測繪工作帶來偌大的改變。本文首先對信息化測繪技術進行分析,然后分析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并提出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供有關人員參考。
信息化測繪技術 未來發展
信息化的新時代對于測繪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在比較傳統的原本的測繪工作中,工作人員通常都是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怎樣能夠準確獲取到被測量目標的地理信息,得到信息之后怎樣能夠對信息進行更科學的整理以及如何有效的管理和實用測繪工作中得到的成果。現如今測繪工作進入信息化層次是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定然會產生的產物,同樣是在數字化測繪得到高速發展和完善的情況下的延伸,同時也是在當前社會的工業化不斷發展產生的新需求的背景下產生和表現出來的一種新型的測繪工作中呈現的形態。
所謂的信息化測繪技術,其實就是綜合了多個學科的知識,最后形成的一種現代新型測繪技術。這種測繪技術以數字化測繪體系為依據,實現對測繪目標地理空間位置的實時獲取,同時這種測繪技術正向著智能化、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在工程測量中,信息化測繪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的融合地理空間信息,為工程項目提供多尺度、多角度的綜合性服務。信息化測繪技術主要包含了衛星重力探測技術、衛星測高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PS技術等等,在我國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這些技術被逐漸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測繪技術。
2.1全球定位技術和測繪儀
測繪儀是當前城市測繪工作中應用作為廣泛的設備。長期的實踐應用使得測繪儀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目前的測繪儀已經擺脫了原有的信號模擬設備形態,進入到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階段。測繪儀在城市地理測繪工作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地理數據的獲取方面。使用測繪儀取得大量具體的城市地理信息,是城市測繪工作的基礎工作,衛星技術的成熟使得人們進行遠距離精確定位成為可能。全球定位系統(GPS)作為當前主流定位技術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野外作業、遠洋工作等方面,在城市測繪領域中作用更加突出,能夠實現城市范圍和輪廓的準確定位。
2.2地理信息服務可視化技術
城市測繪的基本目的是為了獲取城市位置附近的地理、地質信息。而這些信息內容往往都是呈連續性的,彼此間存在著共性和聯系。所以以之為研究對象的城市測繪工作過程中也會出現類似或相同的地方。隨著城市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城市測繪的成果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測繪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將地理測繪的結果應用到不同領域中,為多種用途服務,是現代測繪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為此,就必須實現城市測繪在各個領域中成果的融合和通用性,通過可視化技術,城市測繪取得的地理信息得以在不同方面提供服務。目前可視化技術已經成為城市測繪的一項基本技術手段。
2.3RS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指從外層或者高空接受來自地球的電磁波信息,然后對此類信息掃描、傳輸以及處理,對地表各類現象進行遠距離的識別。遙感技術包括信息傳播技術、信息處理以及應用技術,多用于植被的資源調查以及作物的產量估測、病蟲預測等。遙感技術按照所選的波譜性質分為:電磁波、聲納、物理場的遙感技術。電磁波技術是利用多種物體的電磁波遙感的,可分為紅外、微波等技術。按遙感器使用的領域分為海洋遙感、氣象遙感、環境遙感等。遙感圖可以反映水的色調、形態、紋理方面的差別,據圖像顯示,可以識別水體的污染源。
2.4激光掃描技術
激光掃描技術(LIDAR),又可細為機載/空載激光掃描系統和地面掃描系統兩個方向。其中,機載激光掃描系統應用最為廣泛,它主要包括了激光測距儀、GPS全球定位系統、慣性導航系統(INS)等,在進行航拍時,由全球定位系統確定傳感器的空間位置(經緯度),然后由慣性導航系統(INS)測量飛機的仰俯角、側滾角和航向角,由激光測距儀直接測量地形。由于激光掃描技術集合了慣性導航系統和GPS全球定位系統,可同時確定傳感器的位置和方向,獲得地表的數據,從而可自動、快速獲取地學編碼影像和大比例尺的二三維高程圖。
空間數據從內容、形式和質量以及提供等方面都難以滿足應用的需求,高質量的空間基礎數據的集成管理明顯成為地理信息系統(GIS)建設、應用和服務的瓶頸。在今后的發展中應該從提升服務水平為主,為網絡信息用戶提供良好的互動交流服務,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與及時的更新,促進空間數據生產以及管理應用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在當前空間數據標準化的因素逐漸突出的狀態下,應該不斷的提高空間數據標準化質量,以此來滿足技術發展的實際需求,在數據的及時更新基礎上需要確立明確的政策規范來加以保護,明確信息使用中的責任分配問題,這樣可以使空間數據的獲得與使用可以達到可持續運轉的模式效果,符合我國的國情的現狀,在數據生產層面應該不斷對技術自動化進行完善,增強數據來源的多樣性,逐漸形成信息服務的大眾化、社會化的發展。
現代社會,城市建設發展的影響因素越來越多。為保障城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城市建設者在進行城市建設規劃時,必須盡可能地收集城市極其周邊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相關信息。地理信息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要素其意義不言而喻。加快推進城市測繪信息化建設,是滿足我國城鎮化建設需要的必要措施,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深入推進,突破創新,為我國社會建設全面進步做出基本保障。
[1]寧津生,王正濤.測繪學科發展綜述 [J].測繪科學,2012(1).
[2]測繪新技術的理論與實踐 [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11.
[3]陸玉峰.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 [J].房地產導刊,2014(7):129~129.
P204[文獻碼]A
1000~405X(2016)~4~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