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河北秦皇島066000)
內蒙古小東溝鉬礦成礦地質條件分析
■李洪波
(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河北秦皇島066000)
近幾年來,隨著勘探技術與設備的不斷發展與更新,對于礦產的勘探效率和勘探質量有了較高的提升。通過對內蒙古小東溝進行地質勘探,發現小東溝存儲有大量的鉬礦,并且經進一步研究,鉬礦以中型斑巖型鉬礦為主。
東溝鉬礦地質條件意義分析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經過對小東溝的勘探評價工作的開展,初步確定了小東溝鉬礦的礦區范圍。小東溝鉬礦地屬于大興安嶺山脈巖漿斷裂結構中隆起的地脊,其地理坐標為:E177°,N43°。本文淺析了研究內蒙古小東溝鉬礦地質結構的意義,小東溝鉬礦的基本特征以及成礦地質條件的分析。
就目前實際情況來說,研究內蒙古小東溝鉬礦地質結構非常有助于人們掌握鉬礦的含量、價值,方便人們能夠更好地利用鉬礦。
1.1有利于了解小東溝鉬礦的地質結構
雖然對于礦藏地質的理論研究發展已經逐漸趨于完善,隨著現代勘探設備與勘測技術的應用對于不同地區的地質構造研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對內蒙古小東溝的鉬礦進行了初步的勘探工作,對于成礦的地質環境了解較少,加強對于內蒙古小東溝鉬礦地質結構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可以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小東溝鉬礦地質的構造。由于不同類型的巖石對于鉬礦含鉬量的影響較大,充分研究與分析小東溝鉬礦的地質特征,還有利于對內蒙古其他礦區開展勘探工作。
1.2有利于鉬礦成礦機理的研究與分析
我國礦區豐富,地理環境復雜多樣,不同礦產地區,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周邊環境、自然氣候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形成的礦產類型和礦產種類千差萬別。小東溝鉬礦隸屬于大興安嶺山脈北段的隆起的地脊,與國內其他山谷河川或盆地環境下的鉬礦礦體的特征對存在一定的差別。加強對小東溝鉬礦的地質特征研究,可以推進木吉村鉬礦成礦機理研究工作的進程與有利于整理數據、分析。通過對不同巖石類型的分析、判斷,進而建立小東溝鉬礦關相連密切的機理理論體系,完善成礦機理研究。
1.3有利于地質開采工作的順利推進
隨著小東溝鉬礦的發現,大大增加了鉬礦的開采量,目前對于小東溝鉬礦的儲量以及勘探方案并沒有進行科學的認證、分析,人們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對于小東溝鉬礦開采的經濟性分析。為了保障勘探成果,需要對內蒙古小東溝鉬礦的地質構造進行研究,進而有針對性的制定小東溝鉬礦開采的解決方案與應急方案。同時,還可以對含有鉬元素礦的整體經濟性進行地質勘探與開采的綜合性評估。總而言之,加強對內蒙古小東溝鉬礦地質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推進小東溝鉬礦地質開采工作的進程。
內蒙古小東溝鉬礦非常豐富,并且也有著自身很多獨特的特征,下面我們就內蒙古小東溝鉬礦在脈巖、礦體以及熱液蝕變這三方面的基本特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討,以便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內蒙古小東溝鉬礦。
2.1脈巖的基本特征
經過內蒙古小東溝鉬礦的巖石類型發現,鉬礦的巖石結構主要以脈巖的形式存在,這是由于脈巖的形成條件較為寬松,擁有多樣化的巖石類型,分布區間廣等特點。一般而言,脈巖成長條形,寬度約為4~65m,長度沿著大興安嶺地脊可延長至幾十米到幾千米不等。根據巖性,具體分為花崗閃長斑巖、流紋斑巖、中型斑巖、石英斑巖和閃長玢巖等等。
2.2礦體的基本特征
內蒙古小東溝鉬礦還含有一些鋅礦石,對于脈巖的類型來看,主要為中型斑巖型鉬礦,成礦的環境較為寬泛,后期大興安嶺地基板塊運動引發的巖漿活動對于斑巖鉬礦的干擾程度較低。在斑巖鉬礦的礦體中,從礦石品位來看,鉬礦石的品位在0.5~3%;從礦石空間分布來看,位于13~48線之間的斑巖鉬礦儲量較多,礦體厚度平均為99.8m,開采的礦體呈透鏡狀和層狀結構。
2.3熱液蝕變的特征
內蒙古小東溝鉬礦的熱液蝕變現象較為普遍。我國可以識別的蝕變有,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石化、角巖化以及少量的高嶺土化。而熱液蝕變是伴隨礦石強度與石英生長的地理環境溫度息息相關。對于斑巖脈發育不完整的巖石部位的蝕變作用表現較差,對于擁有裂隙的山脈巖石,熱液蝕變產生的影響較大,導致對于不同蝕變產生的分離帶無法準確區分。
對內蒙古小東溝鉬礦成礦地質條件進行詳細的分析,不僅有助于人們更加清楚的了解內蒙古小東溝鉬礦,而且還能使人們更好地利用內蒙古小東溝鉬礦,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出應用的作用和價值,下面我們就將內蒙古小東溝鉬礦成礦地質條件進行詳細的分析。
3.1花崗巖相連
與燕山斑狀花崗巖相同,內蒙古小東溝巖體與邊界形成的不規則巖體的巖墻是相互連接的,花崗巖中除了以鋁為過飽和的巖體礦石以外,含有較為豐富的鉬元素。經查閱相關資料顯示,證實了花崗巖相連,然而由于受到礦床深度的影響,多數鉬礦體的巖石品位較低。小東溝鉬礦成礦的斑巖型礦石的巖體隸屬于邊墻巖體,當地殼與板塊之間活動較頻繁時,巖漿浸溢帶來大量的鉬元素,在小東溝巖體的四周的巖體帶內逐漸沉積下來,形成鉬礦石。
3.2接觸帶差異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總院公布了對于巖體內接觸帶和外接觸帶不同礦物質元素的含量測量數據,不難發現,鉬元素在內接觸帶的儲量與含量明顯少于外接觸帶,然而對于接觸帶的過渡地段分布較為均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鉬礦石的形成是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的,當高溫巖漿在流經小東溝礦區時,沒有裂隙通道可以讓巖漿外流,而巖漿中帶有豐富的鉬元素,受沉積作用的影響,大多沉積于外接觸帶。
3.3小巖株影響
在對小東溝鉬礦進行勘探時,以電阻率為6600歐姆每米作為區分巖體分界線指標,我們發現,在小東溝鉬礦的西部區域內出現的巖體都具有斑巖的基本特征,形狀較為規整,高阻體在巖體內分散均勻。經過推測,可能主要是由于小巖株作用產生的結果,這些小巖株的存在使得小巖株的前邊緣可以富集較多的鉬元素,使得鉬元素主要分布在中型斑巖巖體中。這就是斑巖型鉬礦為主要型鉬礦的主要成因之一。
綜上所述,鉬作為在軍事領域中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加強對于內蒙古小東溝鉬礦地質條件的分析與礦區地質構造的研究,有利于對鉬礦進行開采與提純工作的開展。希望通過本文對小東溝鉬礦成礦地質條件的淺析,可以增強人們對于鉬礦的了解和認識。
[1]張曉內蒙古小東溝鉬礦成礦地質條件分析[J]-《地質與勘探》-2014(5).
[2]魏學華內蒙古小東溝鉬礦外圍物探異常特征及找礦潛力分析[J]-《地球》-2014(4).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