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林(山東中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招遠265400)
膠東區內成礦特點及找礦方向探究
■楊松林
(山東中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招遠265400)
膠東地區是中國境內產出大規模巖金型金礦床的集中地之一。該地區金礦受區域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明顯,大型-超大型金礦均分布在大的區域斷裂帶上,顯示區域規模的構造帶控制大型-超大型金礦產出的規律。本文通過總結多年來該地區金礦主要集中區成礦富集規律,分析其成礦潛力,為該地區重點探礦區域的圈定指明方向。
招平斷裂接觸帶花崗質碎裂巖蝕變帶
膠東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金礦集中區,并以玲瓏-焦家式金礦享譽全球。多年來,在該區發現了一系列不同規模的大、中、小型的金礦床和礦點。三山島斷裂帶、焦家斷裂帶和招平斷裂帶是其重要成礦帶,其地質條件優越,成礦條件良好,其內現已探明金礦儲量約占整個膠東地區金礦儲量的86%。對膠東金床的成礦特征與成礦機理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揭示金的區域成礦規律和指導找礦都具有重要意義。
膠東大型金礦多為隱伏礦,如倉上、新城、大尹格莊、臺上、夏甸金礦等,其主礦體均在-400m以下。近年來,在三山島斷裂和招平斷裂等重要控礦構造帶上多個金礦相繼在-500~-800m深部探礦取得重大突破。對比礦床(體)地質特征,總結成礦帶控礦特征和礦體富集規律,可見從已知礦床看,地表礦體規模較小,較零亂,而深部普遍存在第二找礦空間,-300m以下礦體變厚變大,品位增高,資源量占總儲量的80%以上。
沿焦家斷裂帶已發現金礦床16個,包括焦家、新城、望兒山、河西、上莊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金礦床,資源/儲量約400噸,其中新城金礦床控制垂直深度目前已達1000m。
招平斷裂帶控制了玲瓏、大尹格莊-夏甸、舊店3個金礦田,已發現玲瓏、臺上、東風、大尹格莊、夏甸、舊店等金礦床14個,資源/儲量約800噸,臺上、東風、大尹格莊、夏甸金礦床控制垂直深度已達1000m。
三山島斷裂成礦帶內發現3個大型焦家式金礦床:三山島金礦、倉上金礦和新立金礦,其探明資源/儲量約200噸。
膠西北雖然金礦眾多,已發現的主要大型-超大型金礦床均產于前寒武紀變質地層與燕山期花崗巖體的接觸帶或巖體與巖體的接觸帶內側,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礦背景和成礦條件及成礦潛力。一方面,金礦床深部探礦工作取得較大突破;另一方面,構造-成礦帶走向方向上的地質科研與探礦工作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經驗證均發現深部礦體,充分展示出其金礦成礦的巨大潛力。
2.1深部找礦
破頭青斷裂帶內的礦體因在不同標高上的走向長度常出現較大的變化,而在垂向上表現出膨大尖縮或稱之藕節狀的變化特征,從剖面上看脈體呈尖滅側現和斜列分布現象,礦體分布在由緩變陡的陡坡處,說明主成礦期斷裂具正斷層性質,這與區域上主成礦期斷裂活動性質(正斷)是一致的。
礦體在垂向上的上述變化特征主要是受到成礦期斷裂構造活動在垂向上的局部壓縮、啟張以及受斷裂上、下盤相對運動方向改變的作用的藕合所控制的。由于成礦期斷裂的右行正斷導致陡坡處為引張開部位,同時又是斷裂破碎強度大的部位,因此十分有利于礦化富集;而緩坡處則為無礦的構造圈閉處[2]。
東風礦區內主控礦斷裂為破頭青斷裂,為招平斷裂北東段,屬新華夏系具壓扭性特征。破頭青主裂面由斷層泥及糜棱巖組成,它對礦液運移起到阻隔作用,為此,礦體大部分均賦存于主裂面之下。由于主裂面下0~80m范圍內黃鐵絹英巖化碎裂巖帶和黃鐵絹英巖化花崗質碎裂巖是斷層活動最強的部位,蝕變作用強烈,巖石破碎程度高,裂隙發育利于礦液的滲透和擴散,易于富集成礦,礦體主要富集在此段。礦體的賦存部位、形態、產狀、規模嚴格受破頭青斷裂帶制約,礦體賦存于斷裂帶引張擴容地段與斷裂帶產狀波狀起伏變化相一致。該斷裂帶沿走向和傾向規模巨大,礦區深部應有良好的成礦前景[3]。
尤其是東風礦區礦體在垂向上具有較為連續發育的規律,礦體沿傾向延深大,且愈往深部,礦體厚度增大,形態規則,品位較高。已探明礦體下限與金礦化關系密切的圍巖蝕變仍然較強烈,且厚度寬大[4]。
此外,隨著區域內金礦勘查工作的不斷深入,區域內所發現的工業礦體的賦存深度也在不斷加大。最近的探礦成果表明,招平斷裂帶內的大尹格莊金礦和夏甸金礦都在原地質勘探圈定的深部發現了較大的礦體,控礦深度約達-1500m。三山島斷裂帶內的三山島金礦床2010年施工完成的最深鉆孔超過2km,在-1859m附近見到富金礦體;最近實施完成的多個-2000m深鉆,也在深部見到厚大金礦體。
2.2沿主構造找礦
本地區主要礦體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斷裂的分支、復合、轉折及交匯部位是成礦的有利部位,再結合其他預測方法,可提高成礦預測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2.3接觸帶及構造碎裂巖帶找礦
在膠東群變質巖與花崗巖體接觸帶,玲瓏花崗巖體與花崗閃長巖體接觸帶,鉀化花崗巖與玲瓏黑云母花崗巖接觸帶,斷裂構造發育并出現糜棱巖、碎裂巖帶及的地區應進行金礦的地質找礦工作。
2.4鉀化蝕變帶找礦
鉀化蝕變是成礦前蝕變,使圍巖中分散的金元素進一步活化富集,有利于成礦,在大面積鉀長石化帶中找尋絹英巖化帶和密集的石英硫化物細脈,可能發現金礦體。
綜合研究發現,任何區域的成礦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本地區最主要的成礦因素是主構造控礦,其次級構造起到容礦容礦和導礦作用;接觸帶及構造碎裂巖帶也是重要的金礦富集所;此區域巖性分帶較明顯,主要分為花崗巖-鉀花花崗巖-黃鐵礦化絹英巖-硅化帶,這樣的分帶使地質探礦具有了明顯的方向性。
[1]張道俊等.2009.山東玲瓏金礦地質特征及深部找礦潛力分析[J].地質找礦從論,34 (2):1-2.
[2]戴立新,宿曉靜等.2007.玲瓏金礦田金礦成礦地質背景特征研究[J].黃金地質,29 (5):1-2
[3]莊立建,王榮超.2009.玲瓏金礦田脈巖與金礦化的時空關系及其找礦指示意義[J].黃金地質,37(5):3-4.
[4]姜維明.2011.玲瓏礦田東風礦區礦化富集帶特征與深部第二富集帶的預測[J].礦物學報,39(5):4-5.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1-54-
楊松林(1987~),男,2013年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金屬礦山地下地質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