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桐 王 赫(天津市東麗區地籍管理中心天津300300;天津市測繪院天津30038)
信息化測繪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運用
■劉桐1王赫2
(1天津市東麗區地籍管理中心天津300300;2天津市測繪院天津300381)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為了使我國的土地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和利用,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測繪工作更加注重,而土地測繪信息化技術則實現了這一目標。本文主要針對信息化測繪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探討,以供參閱。
信息化測繪土地利用管理運用
信息化測繪技術克服了許多傳統方法的弊端,為土地的規劃和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改變了土地規劃和管理脫離國情、管理的局面,使土地規劃和管理更加地科學和合理。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的規劃和管理的領域才剛剛起步,它還需要繼續的發展和完善,信息化測繪技術將會為土地規劃和管理這個領域做出更多的貢獻。
信息化測繪的原理是利用先進技術完成信息的采集與整理,在網絡中共享,方便工作人員及群眾查閱。這種體系基于數字化測繪之上,以計算機為載體。這一技術的完善象征著我國在測量工作中以從傳統方法過度到信息高速的發展階段,是科技進步的硬性證明。真正意義的實現了地理數據實時測量,工作透明面向群眾,提高了上報工作的效率。不單在土地面積中有準確的測量,這種技術應用廣泛,將多種先進科技融合在一起,適用于長遠規劃。對社會經濟有著重要意義。
2.1遙感技術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遙感可以理解為遙遠的感知。遙感技術是指不直接接觸物體,在離物體一段距離的操作平臺上,通過遙感器接受物體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記錄并傳送到地面,最后服務用戶的全過程。遙感技術的優點很多,第一它的探測范圍很廣,能夠有效滿足我國國土面積大的要求;第二它獲取資料十分迅速,這樣節省了人們很多的時間;第三它不受冰川、沙漠、雪山等地面條件的限制。遙感技術的優點還有很多,能夠最大限度地延伸人的感官,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更好認知。
2.2地理信息系統
GIS技術是通過衛星與軟硬件的配合,對監測區域的地表至大氣層內的地理信息數據全面采集,包括空氣中各種物質的含量、大氣層厚度、氣候溫度變化。系統完成采集工作后還可將這些信息計算、傳遞,以達到工作目的。工作狀態中程序將各種技術設備收集到的圖片以及數據信息拼湊在一起,使管理人員通過查閱信息了解地域的自然情況。在進行土地管理利用工作中,將雨水多的地方種植合理的植物,環境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地區作為經濟開發區,可大幅度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增加農作物產量同時可發展經濟。為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依據,高效科學的進行。在城鄉規劃工作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可將爭議土地合理的劃分,是價值估算工作的有力證據,減少法律糾紛。
2.3全球定位系統
定位技術的使用已經非常成熟,涉及到汽車導航、電子地圖軟件等多個民用方向。原始于軍用領域,經過多年的研發,如今廣泛應用在地理信息測量中。定位系統原理是通過測量計算工作衛星到需要定位的地面距離,將多個衛星同時測量到的數據結合數學公式進行計算,可確定定位點的準確位置。工作狀態中,衛星會在間隔很短時間內連續的將距離信息傳送到地面,接收基站有專用的頻率碼,不會接收頻率波意外的磁感信號。接收功能的計算機中會編入一個三維坐標,將采集信息區域的面積數據輸入在坐標中,發射和接收的過程中會存在時間差,所以在坐標軸的計算中還要導入一個時差的變量。這一過程形成了三個未知量,即坐標軸中三點的距離、時間差,將未知數分別代入方程中,計算結果,完成整個定位過程。
2.43S技術
3S技術的發展是未來土地開發管理的主要發展趨勢。目前,全球定位系統主要是3S技術的數據源。3S技術把野外調繪獲得的遙感影像作為參照,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對圖形直接進行繪制,然后再在這基礎上一一對各地的狀況進行標注,最后達到完成土地資源調查任務的目的。
3.1在土地利用調查中的應用
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是指在原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基礎上,利用現勢性較強的衛星和航空攝影影像,依據土地調查的有關技術規程和規定,運用最新的國家行政區域勘界成果,采用新土地分類系統,對調查區的土地利用現狀重新進行全面的實地調查,建設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與影像數據庫,達到土地利用的圖件、數據、現狀一致,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信息化、規范化和社會化打好基礎。
3.2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傳統方法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只能是利用由用地單位的上報和登記的數據,被動的了解變化,并且獲取數據的精度也相對較差。在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中,由于遙感解譯的矢量數據具有地理坐標,利用GPS的精密定位功能,可以在野外對室內不確定的解譯成果進行精確核查,從而提高遙感解譯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故采用RS、GIS和GPS的集成技術,可以有效地實施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信息化測繪技術用于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利用RS快速主動地發現土地利用的變化信息;第二,利用GPS準確而快速地獲取變化信息的數量和特性,將變化信息與歷史信息進行空間分析,獲得新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第三,利用GIS實現土地數據的計算機管理與可視化,實現土地利用數據庫的更新,實施土地動態變化成果制圖。
3.3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的應用
土地勘測定界是為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用地審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資料而進行的技術服務性工作,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權屬調查、土地測繪和編寫勘測定界報告。根據土地勘測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測定界分為外業調查、外業測量、內業整理匯總及歸檔階段四個主要階段。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無論是外業前端數據采集,還是內業圖形數據處理,均可廣泛采用信息化測繪技術。該測量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勘測定界精度,并且無需通視,觀測時間短,操作簡便。
在土地信息化管理方面,測繪技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應用使土地在信息化方面的管理更加完善。同時,它使土地資源與人口之間的矛盾得以緩解,使土地資源得到持續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夠使我國土地資源在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不斷迎接時代發展浪潮中的挑戰,使自身的羽翼逐漸豐滿。
[1]徐磊.信息化測繪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06).
[2]劉宇峰.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測繪技術的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5(06).
[3]周紅霞.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規劃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科技展望.2015(06).
[4]孟向明.試論土地測繪信息化技術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運用[J].企業導報.2015 (03).
P2[文獻碼]B
1000-405X(2016)-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