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隨著互聯網普及和智慧旅游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與網絡的聯系日益密切,促使人們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發生轉變。人們更愿意在網絡上表達其真實情感,互聯網上信息量劇增。近幾年,有學者開始注重對網絡文本內容的分析進行旅游研究。本文對國內學者基于網絡文本研究旅游的文章進行總結和梳理,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研究的現狀和發展。
一、引言
國家旅游局下發《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了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行動要求,主要包括基本思路及發展目標兩大項。行動要求,到2020年,旅游業各領域與互聯網達到全面融合,互聯網成為我國旅游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和重要支撐;在線旅游投資占全國旅游直接投資的15%,在線旅游消費支出占國民旅游消費支出的20%。
來自eMarketer的數據表明,在美國手機和平板電腦兩塊的交易將在2016年達到51.8%,而這一比例在去年僅為43.8%。該研究機構估計,桌面預訂的下降將至少持續到2019年,那時消費者已變得適應更舒適的移動設備,并且”不介意在小屏幕上預訂住宿和機票”。
eMarketer預測分析師Oscar Orozco表示“酒店、 航空公司和在線旅游網站更好地優化他們的移動預訂網站。因此,人們更加簡單和方便的在他們的設備上去購買和預訂旅行,這預示著行業前景更好”。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普及和智慧旅游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與網絡的聯系日益密切,促使人們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發生轉變。比起現實,人們更愿意在網絡上表達其真實情感,互聯網上信息量劇增。在網上,我們可以獲取到相對以前更多的信息,在這些網絡信息中,評論類型的信息占著十分大的比例。這些評論信息十分復雜,并且有很多無效的信息,從這些評價信息中獲取有價值信息十分困難。因此針對評論信息的對其進行內容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是當務之急。
二、文獻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文獻來源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國內網絡文本內容分析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對近10年國內關于網絡文本內容分析的文獻進行了檢索和篩選,2015年10月通過河西學院圖書館網上系統對國內CNKI數據庫進行了檢索。
筆者以“網絡文本”、“旅游”、“內容分析”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剔除與研究主題無關的文獻,共得到有效文獻74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內容分析法和歸納法。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研究對象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方法。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文獻內容進行分析,從而提煉該類研究內容的實質,系統、客觀地把握其研究動態和趨勢。歸納法,又稱歸納推理,有時叫做歸納邏輯,是從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結論。
通過對近10年的相關文獻進行歸納分析,了解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旅游相關研究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的發展。
三、國內網絡文本在旅游研究中的應用及發展
(一)相關研究成果
網絡文本內容的分析在國內旅游業中的應用比較晚,2006年Soojin Choia,Xinran Y. Lehtoa (2006)等通過對澳門官方旅游網站、在線旅游博客、旅游經營商和旅行社的網站、網上旅游雜志相關網站的內容進行分析,指出由于網絡的受眾不同,不同的在線信息來源,目的地網上形象是不同的;Zhen &Zhu(2006)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星級酒店的網絡評論進行了分析,指出游客選擇酒店并不是單純根據其星級來選擇的,而是比較關注其設施、服務、房間大小等。之后陸續有學者通過對網絡文本內容的分析來研究旅游,但進展較慢。之后,陸續有學者通過對網絡文本的分析進行旅游研究,但研究較少,如圖1所示,直到2012年后,文獻數量增長,2014年文獻數量快速增長。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文本來研究旅游。這與旅游業的發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線中間商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在未來,網絡文本內容將越來越多的被用來做相關旅游研究。
(二)研究內容
對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網絡文本分析進行旅游研究多集中在對旅游地旅游形象的研究上。其中大部分文章是對不同景區、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研究或是游客感知形象研究,如肖亮,趙黎明(2009以兩岸綜合旅游網站、旅行社網站及臺灣旅游官方網為樣本,利用ROST Word Parserr軟件對網上的內容進行高頻特征詞提取,研究指出臺灣在網上傳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題有:度假,文化,鄉村,城市等;付業勤,王新建,鄭向敏(2012)以鼓浪嶼為例,對其旅游形象進行研究,60個高頻詞,結合SPSS軟件,對其評價屬性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對鼓浪嶼提出管理意見。此外還有部分學者通過網絡文本分析對旅游者行為進行研究,包括旅游者的滿意度、旅游者情感、旅游者動機、旅游者投訴、旅游者偏好等方面;還有學者對窮游、重大事件的意義、歷史街區意象等方面進行研究,但相關研究成果都較少。
網絡文本分析法多被用來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說明通過這種法研究目的地的形象是有效的且比較成熟的。但不應僅局限于形象研究,雖然也有學者進行其他方面的研究,但只是少數。網絡文本分析法應該應用于旅游多方面的研究,而不僅局限與形象研究。如國外學者通過網絡文本分析,研究人們對于在移動設備主動報告自己旅游行程的研究;比如對網絡宣傳對人們選擇出行方式的影響研究等。未來,人們的旅游將會越來越依賴于互聯網,包括目的地的選擇、出行方式、游覽到最后的評估,都會在網絡上進行。所以,網絡文本將會是為旅游研究提供大量的、有效的、真實的研究資料,網絡文本分析法也將會應用于旅游研究的更廣的領域。
(三)研究方法
國內學者對網絡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研究旅游現象時,多是采用內容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內容挖掘軟件,如采用ROST Content Mining軟件對文本內容進行高頻詞的統計與分析,有一些學者結合SPSS軟件,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
(四)研究地域
通過網絡文本分析對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相關研究較少。只有少數幾篇對青海和西藏旅游形象的研究,與甘肅旅游相關研究只有兩篇,分別是苗紅(2014)《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嘉峪關市游客感知形象研究》運用網絡文本內容分析方法,并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軟件對嘉峪關市旅游形象宣傳和游客實地感知形象進行挖掘,結果表明:嘉峪關市旅游宣傳形象與游客實地感知形象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應繼續保持對景區的宣傳、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拓展市場范圍,進行國際化的旅游市場定位;程圩(2014)《基于網絡文本的絲綢之路旅游形象感知研究》采用文本挖掘法分析螞蜂窩中關于絲綢之路( 中國段) 的 440篇游記,結果表明:游客所選擇的游線集中于西安-敦煌段,尤其是敦煌,游客對絲綢之路旅游資源認知形象較為綜合,應分別采取不同的形象建設策略等;還有王昱力《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甘南州旅游形象研究》。
西部地區相關研究成果較少與本地區智慧旅游腳步滯后、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們的觀念有很大關系。隨著西部地區旅游業的發展,以及“旅游+互聯網”和在線旅游中間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會通過網絡參與到西部旅游中來,西部地區的居民也將越來越多的借助網絡出游。我們也要進一步重視網絡的力量,借助網絡文本進行旅游研究,不光是個別城市,不光是對旅游形象的研究。
四、結語
通過網絡文本分析進行旅游研究是目前較新的一種研究方法,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通過網絡文本分析研究旅游,很多學者的研究成果也證明了其的有效性,隨著我國“旅游+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借助網絡文本分析進行旅游研究將會是我們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作者單位:河西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旅游縱覽·行業版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