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常態下,江蘇應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升服務性消費供給水平;依托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市場監管,改善服務消費環境。提升江蘇服務性消費水平,促進消費結構改革和產業升級。
關鍵詞:新常態;服務業;服務性消費
在經濟增長的新常態下,服務業增速快于工業(規模以上)增加值,服務業已經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我國已經開始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邁進的步伐,發展現代服務業也就成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助推器。江蘇作為全國經濟的排頭兵,應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提升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完善服務業發展體制和政策。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主要歸因于居民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的增長。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是指用于人們支付社會提供的各種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務費用,包括部分在外飲食費、家政服務費、護工費、旅游費、美容費等等。2015年,江蘇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達到了9036元,占消費支出的38%,這一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而我們將通過江蘇省服務性消費的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進而提出加快服務性消費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江蘇省城鎮居民服務性消費發展的現狀
1.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額不斷提高
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形勢低迷,處于中低速增長狀態。我國從2012年進入了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08年以來,隨著政府不斷公共投入的加大,如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免除中小學學雜費等,江蘇城鎮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不斷增加,至2014年,服務性消費支出翻了一倍,呈現較強的持續增長之勢。與此同時,江蘇農村居民消費性支出也在不斷增加,人居生活消費支出也增長了一倍多(見表2)。
2.居民服務性消費結構穩步升級
08年以來江蘇省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穩步下降,到2013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下降為34.7%,農村居民下降為36.3%,說明江蘇省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通過表3,我們可以看到與08年相比,江蘇省城鎮居民的食品支出比例明顯下降,同時居住成本顯著提高;農村居民的食品支出比例也呈現相同的現象。
3.服務性消費方式不斷出新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在更新,服務性消費方式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比如醫療保健方面,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的健康,在醫療保健的支出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大,健身房健身、服用保健品、自費體檢等都已成為廣為接受的消費方式;旅游方面,人們越來越追求旅游的質量,出行方式也由比較單一的參加旅行社變為了多種出行方式,通過度假游、休閑游等相對自由的旅游方式來放松身心,緩解壓力。
二、江蘇省居民服務性消費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1.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近幾年,江蘇省服務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2015年,江蘇省第三產業增加值34084.8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8.6%,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5.7∶45.7∶48.6,實現產業結構“三二一”標志性轉變。但與我國服務業發展快的上海、浙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15年上海、浙江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達到了67.8%和65.7%,服務業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2.服務性消費需求的地區性差異明顯
服務業地區發展不均衡,蘇南服務業優勢明顯,2014年,蘇南五市南京、無錫、蘇州、常州、鎮江五市服務業發展成績顯著,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分別為55.8%、47%、46.7%、46.5%、46.3%。但蘇中、蘇北則發展相對緩慢,第三產業增加值蘇南、蘇中、蘇北分別占61.86%,17.63%,20.51%。雖然近年來,近年來,蘇中蘇北經濟對GDP的貢獻率不斷提高,但第三產業仍以蘇南為主。
3.服務業的服務整體質量偏低
2015年,江蘇省12315共受理消費者各類投訴120651件,其中,服務消費投訴占47.01%,同比增長0.62%。服務類消費投訴呈現上升趨勢。比如預付卡欺詐,已經成為服務消費投訴的重災區,各種欺詐事件頻頻出現,尤其在美容美發、洗浴、健身、親子教育等行業,數據表明,2015年涉及文化、娛樂體育服務的投訴共計3607件,同比增長18.96%,躍居2015年服務類投訴增幅第一位,而且這種案件呈現個案金額大、人數多、調解難等特點。消費者預付買卡,后續消費過程中存在商家停業,預付款無法繼續消費或退款;辦卡后服務質量下降,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4.服務性消費環境較差
提供服務性消費商家進行虛假夸大宣傳,各種霸王條款不斷出現,蒙蔽欺騙消費者現象時有發生;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規不健全,有待進一步完善;人們的維權意識還比較淡泊,當侵權事件發生時,忍氣吞聲,沒有意識或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三、擴大我國城鎮居民服務性消費需求的對策
1.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消費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收入決定的,江蘇省的服務性消費不均衡問題主要來自于收入的不均衡,雖然近年來蘇中蘇北經濟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但與蘇南的差距仍比較明顯,江蘇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把國民收入這個蛋糕做大的同時,也要切好蛋糕,通過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結構和制度,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使經濟增長的福利真正惠及于民。
2.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升服務性消費供給水平
江蘇省服務業主要依托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產業,以生產性服務為主,生活性服務相對滯后,要不斷拓展生活型服務業的模式,提高服務性消費供給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依托城市的歷史文化,建設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活性服務集聚區,打造一批休閑娛樂街、美食街;推動不同功能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以連鎖促規范;服務性供給企業走進社區,使生活性服務更加便利化。打破一部分企業的壟斷地位,鼓勵自由競爭,政府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和競爭平臺,通過公平競爭,提升服務性消費供給質量。
3.依托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服務業的發展依賴于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江蘇省要依托“協調推進城鎮化、區域發展差異化、建設模式集約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新型城鎮化建設道路,加快推進城鎮化水平,力爭203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80%左右,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服務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服務性產品的供給也會更加豐富,這樣形成良性循環,服務性消費水平能夠不斷提高。
4.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統籌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讓城鄉所有居民都能享有社會保障,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提高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和大病保險參保率。加強政府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適度增加財政支出,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健全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強化激勵之機制,提升群眾能夠的自我保障和社會互助意識。
5.加強市場監管,改善服務消費環境
完善消費相關法律,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加大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以法律為保障,將相關標準提升到法律層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進行市場監管,形成強有力的消費監管體系;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建立科學的服務質量管理體系,使服務消費倒查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楊碧云,張凌霜,易行健.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的決定因素-基于中國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實證檢驗[J].財貿經濟,2014.6;122~135.
[2]程大中.收入效應、價格效應與中國的服務性消費[J].世界經濟,2009.3;14~25.
[3]和淑萍.我國城鎮居民服務性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消費經濟,2010.8;22~25.
[4]陳岑,汪波.上海服務性消費指出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現代商業,2012.5;116~117.
[5]路紅艷.加快創新我國生活型服務業發展模式[J].中國經貿導刊,2013.5;38~40.
作者簡介:盧丹(1080.11- ),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經濟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