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目前而言,我國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信息內容還存在著一定的質量問題,針對質量提高的需求來增強其影響力,可以幫助上市公司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也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布其涉及的方面是多樣化的,所以企業在對信息質量進行分析與提高的時候,應當注重于從內外兩個方面來開展,進而實現其全面性與影響力。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一、會計信息披露的涵義
加強對上市公司內部會計信息的公布,有利于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具體來說,借助于這樣的工作模式,能夠幫助上市公司在證券發行、交易活動以及上市環節中將相關法律法規認真落實,提高管理活動的開展水平。同時,這也能增強報告方式的科學性與真實性,促使信息內容可以讓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模式以及投資結構準確、完整地呈現出來,確保公布活動的開展質量能夠被市場實際所認可。當然,這樣的運行手段,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成效以及資金變動情況可以在第一時間被投資者掌握,是投資活動的重要保障。另外,會計信息的高質量公布還會直接對投資人產生影響,使其在投資活動中,有所針對地完成對資金內容的優化分配,進而更好地滿足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
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
1.內在因素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
(1)管理層控制會計信息的形成和披露
上市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工作,首先需要公司管理者對會計信息加強重視,從權利分化角度出發,促使其可以在公司管理結構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2)股權結構的劃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因為股東可以對企業會計信息隨意操縱,使其在對股權結構進行劃分的時候,出現企業會計信息的隱藏與瞞報。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企業的董事會必須通過股東大會投票選舉產生。所以,董事會可以利用自身的權利來對人事任命進行掌控,導致大股東對企業的掌控能力較強,而企業的信息披露,也就難以滿足各方利益者的實際需求,導致信息內容的偏差,進而降低了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
(3)企業的內部董事會缺乏獨立性
因為,股東大多來自于國有股東的指派,因此,企業的內部董事會其決策內容是對大股東意志的表明,既缺乏獨立性,也不能做到對信息內容的及時、準確、全面披露。財務指標的技術性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真實性又因生產經營需要而片面地表達,導致企業小股東利益不能被真正意義上地重視起來。
(4)會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提升
首先,企業的會計工作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從企業的管理活動出發,加強對核心內容的重視程度,做到不斷學習與技能強化。其次,會計工作者還需主動地去了解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內容,促使自身能夠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活動的實際需求。再者,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會計工作者還需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外語掌握水平,促使其可以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借助于對外國先進經驗的學習,來實現自我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與現代化建設需求。
2.外在因素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
(1)會計準則制度不完善
會計準則需要能夠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并且能夠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幫助企業更好地在市場競爭中增強適應力。確保企業可以在復雜的會計信息處理過程中,選擇更為合適的程序內容,將其所帶有的時間周期較長、適應能力較差等特征有效解決,進而完成對所需內容的補充。
會計準則內容既需要具備一定的統一性,也要增強自我的靈活性,促使其可以在會計事務處理過程中,有著更為豐富的計算方法,進而確保會計操作內容可以公平公正,更具真實性。
(2)證券市場相關制度不完善
證券監督工作需要上市企業與外部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其中,就外部監管機構來說,其需要從有效性出發,根據上市企業可能存在的會計造假行為進行分析,促使其能夠在會計信息披露之前被指出并糾正。當然,企業的經營規模越大,外部監管機構的工作內容越復雜。所以,企業本身也要開展會計信息監督工作,其除了自身的機構的設立之外,還需引進第三方監管機構。目前而言,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已經提高到了幾百家,但是,其結構表現存在著極為明顯的不合理之處,造成市場影響力較低。同時,受地域性因素的影響,上市企業的空間選擇度較大,導致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受到十分明顯的影響,降低了審計工作的開展公平性。
三、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會計信息披露誠信意識較差
(1)上市公司內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上市企業作為證券市場的重要載體形式,其帶有一定的基本性。同時,因為缺乏內部可靠的信息管理制度,導致上市公司的內部組織活動顯得只是表面具體,實則缺乏實際開展成效,導致企業的管理水平較低,內部信用信息也很難發揮價值。
(2)用中介服務市場化程度低
隨著現代化市場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中介機構也隨之產生、發展,但是因為這類中介機構的信息服務水平較低,其所能為企業帶來的服務功能,在很多時候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3)誠信機制有漏洞,上市公司信用活動環境較差
就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內容,其對信用機制的建立尚未能對所有信用行為涵蓋,使得債務人在對義務進行約束的時候,顯得較為強制。同時,因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其不能做到對信用記錄的全面化記錄,導致制度內容顯得存在一定的漏洞,而這樣的漏洞又讓統一的互聯網溝通系統不能形成完整的信息記錄。這也就使得信息機制的監督功效不能被有效發揮,而上市公司的信用制度也就不能真正意義上地被建立起來。
2.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真實
就我國上市企業所需解決的問題內容來說,其首先應當針對于存在的虛假會計信息進行處理,其表現形式主要包括了:
(1)對企業資產的偽造與虛構,進而來提高自身的利益所得假想,使得更多的投資者能夠為其投資;
(2)股權說明書的虛假信息存在,導致其盈利數額被夸大;
(3)對收入概念的模糊定義,導致人為影響因素的較為明顯,繼而誤導了會計信息內容的真實性,使得其真實利潤與披露內容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3.會計信息披露缺乏時效性
會計信息內容的時效性,將會在市場信息中呈現出較大的誤導性。當企業不能將信息內容進行及時、準確報道的時候,證券機構對企業的監管力度會受到影響,而上市公司的披露時差會給企業謀取“利益”。這樣的不規范操作,給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了阻礙。
4.監管力度不高,規章制度不完善
在以往的研究活動中,許多學者認為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之所以長期處于較低水平,是因為會計準則本身的不完善所導致的。但是,當我國會計準則本身逐步趨向完善的時候,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不減反增,證明只有加強對監督力度的提高,建立更為合適的規章制度才能有效地降低失真現象的產生。根據大量的實踐調查證明,通過對監管力度的提高,配合更為嚴厲的懲罰力度,使得上市公司的造價行為在過去一年中不到100例,表現出了良好的開展成效。
四、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對策
1.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誠信意識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誠信,會計行業更是對誠信尤為重視。為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整個會計行業的從業者都應當主動地去學習誠信教育內容,增強自身的誠信意識,以此來實現自我的有效監督。同時,也能形成良好的行業風氣,促使誠信評價體系可以成為幫助行業從業者增強自身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再者,其也能引導會計人員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為信息內容披露工作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報道數據。
2.提高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性
(1)優化會計環境,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政府應當主動地發揮出執法部門的監督職能,促使相關法律的價值能夠被有效發揮出來,以此來提高整個會計行業的運轉秩序。
(2)加強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
針對于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應當從內部控制活動入手,確保其可以從各個管理部門的制約因素出發,來確保控制功能得以更為規范、具體、標準。
3.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效性
(1)調整財務信息披露的時限
報告內容需要按照定期要求來滿足財政結構的實際分配依據。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不斷提高,企業在對信息編制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會主動地將其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同時,因為財政報告的信息披露過程其所需的周期時間偏長,既不利于信息內容的靈活化處理,也不利于企業的股權利益、營業收入以及資產效益率得到準確計算,顯得極為局限。
(2)加強內部人員的工作效率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工作活動的開展對象,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水平將會直接決定了企業信息披露工作的開展水平。為了更好地推進信息披露工作的開展,其首先需要從工作程序出發,在對程序進行設計的時候,做到逐步改進,比如期初的余額應當在月初盡量完成,不要將其放在月末再處理;工資核算也是如此。再者,在對會計報表進行編制的時候,也要注重于對效率的追求,否則,將會因為信息披露工作的遲緩,讓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內容難以達到預期成效。當然,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活動中,應當主動將會計信息及時上報,如銷售進度。以此來確保企業的會計信息搜集機制可以更為科學、有效。
4.完善證券市場監管
上市公司的交易行為與大股東之間的聯系尤為密切。所以,在對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時候,首先,需要建立并完善兩方信息披露制度,促使關聯的雙方可以在政策的指導下,做到逐步深入,將信息披露存在的不合理、不及時的地方進行彌補。同時,其也需要在實踐中,將出現的缺陷、問題有效處理,將需要的新型內容具體的進行傳遞,確保關聯雙方的具體交易類型可以深入明確,對于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內容應當加強規范性。其次,法律法規的制定,需要確保上市企業的投資者利益都能得到保護。因此,法律內容應當對可能存在的蓄意隱瞞現象進行處理,嚴究其應付的法律責任,確保中小投資者可以得到最為全面的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白憲生.上市公司治理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務與金融,2010,(1):71-77.
[2]李曉紅.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北方經貿,2014,(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