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沈建華 通訊員/宋新宇
抗災中持續閃亮的那抹綠色
——江蘇農業農經系統積極開展“6·23”特大災害抗災救援側記
本刊記者/沈建華 通訊員/宋新宇
7月中旬,雨仍間隙不停。江蘇省阜寧縣吳灘街道立新居委會四組,一片片綠油油的水稻在風雨中微微搖曳,充滿著無限的生機和希望。“這500多畝水稻來之不易啊!災后第三天,在縣農委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們就開始整理田地,搶栽秧苗,進行生產自救。”居委會副書記陳紅明動情地說。目前,阜寧縣受災嚴重的22個村1200多畝水稻長勢良好。
2016年6月23日,對于鹽城阜寧、射陽,乃至江蘇和全國人民來說意味著刻骨銘心的傷痛。龍卷風伴隨著冰雹襲來,巨大的災難頃刻降臨到魚米之鄉,8970多戶、31841間房屋倒塌受損,99人遇難,846人受傷……
重大災情突至,各級政府紛紛行動。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級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給予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各項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重點現已轉移到災后重建上。無論是抗災救災,還是災后重建,有一抹綠色在災區持續閃亮:在“6·23”特大災害發生后,全省各級農業農經部門心系災區,沖鋒在前,無私奉獻,給農民鼓足抗災的信心,向農民送去政府的關心,幫農民恢復生產自救的決心。
“6·23”特大災害發生后,省農委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吳沛良主任、祝保平副主任當即部署組織開展農業抗災減災工作。6月24日上午,省農委發布了《關于做好當前龍卷風冰雹強降雨等農業防災減災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當前防災減災工作,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認真落實工作責任,確保思想、人員、物資、責任、措施“五到位”,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并迅速制定各項應對措施,重點提出四個“突擊”:一是突擊修繕加固農業設施和動物疫病防控;二是突擊排水防澇;三是突擊補種扶苗;四是突擊加強災后管理。
張堅勇副主任迅速帶領省農委工作組趕到阜寧,會同鹽城農業部門深入現場調查了解災情,開展工作:一是指導當地農業部門幫助受災農戶向保險部門核定損失,爭取足額理賠;二是要求全力做好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工作,災區內所有死亡畜禽全部由獸醫人員到戶實地處置;三是指導開展畜禽大消毒,對所有養殖場戶、動物及其產品交易市場、屠宰場、畜產品加工場地及周邊環境嚴格實施全面消毒;四是陸續組織農技人員和幫扶隊對種養大戶、重災戶、有人員傷亡的家庭及無勞動力家庭進行愛心對接,幫扶解決生產困難。
6月29日下午,吳沛良主任帶領省農委相關處室主要負責人到阜寧縣受災鎮村,研究落實救災措施,指導開展生產自救。吳沛良主任一行深入吳灘社區、陳良鎮、碩集社區、板湖鎮、新溝鎮等受災嚴重地區,實地察看在田糧食、蔬菜園藝、畜禽養殖等受災現場,詳細詢問農戶生產規模、資金投入和災害損失等具體情況,鼓勵受災群眾增強信心,盡快恢復農業生產、重建家園。
“我們現在關鍵必須抓好三個方面:一是一著不讓抓好災后農業生產,二是全力以赴推進關鍵措施落實,三是精心籌措農業救災資金物資。” 吳沛良主任就下一步如何落實農業災后恢復生產措施提出明確要求。他說,“6·23”特大災害發生后,鹽城市及阜寧、射陽縣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快速反應,組織有力,及時應對,抗災救災取得階段性成效。當前已進入恢復生產的關鍵節點,必須環環緊扣,有序推進。
阜寧、射陽特大災情發生后,省農委各黨支部積極響應省委“把黨旗插在受災最嚴重的地方”的號召,在最短時間內實施救災舉措,取得明顯成效。為確保災后無大疫,省農委畜牧獸醫各部門密切配合,協同研究并以明電形式通知災區,迅速組織救災,做好動物防疫,消除疫情隱患,盡快恢復生產。同時,省農委組織畜牧獸醫技術專家當即奔赴受災現場,查看災情,指導災后疫病防控和恢復生產等工作。
省農委畜牧獸醫技術專家組一到災區會同鹽城農業部門立即開展四項工作:一是迅速進行災害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阜寧縣處理死亡生豬13520頭、死亡禽類276400羽、死亡羊628只;射陽縣處理死亡生豬169頭、雞6000羽。二是全面做好災后消毒滅源工作。重點做好災區畜禽飼養場所、動物及其產品交易市場、屠宰場、畜產品加工場地的消毒。災情發生后短短兩天,阜寧、射陽兩縣共出動消毒人員500多人次,日消毒面積40萬平方米以上,共使用消毒藥8.5噸。三是嚴格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監管。切實加強監督巡查工作,規范畜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嚴防災后死亡畜禽進入流通和屠宰環節,確保災后人民群眾肉品消費安全。四是迅速組織搶修加固受損畜禽圈舍及設施。幫助養殖場清理場所,修復損壞的圈舍、設備設施及糞污處理場所,協調廠家緊急調運飼料、藥品,幫助快速復產,防止損失擴大。
6月23日晚22時,即災情發生后不到8小時省農委園藝處便獲取初步受災情況,阜寧縣設施大棚損壞4.3萬畝,其中嚴重受損1.3萬畝;射陽縣設施損壞120畝,蔬菜等高效作物大量受淹。為科學指導抗災救災,園藝處會同省農技推廣總站等單位,要求災區加強田間管理、加快搶種補苗、嚴防病蟲危害,盡可能降低災害損失,并通過微信、網絡、電報等多種渠道,把災后生產管理技術意見迅速傳達到基層和農戶。 6月27-28日,組織南京農業大學黃保健教授、鹽城市蔬菜研究所孫興祥推廣研究員等產學研技術專家趕赴災區實地查看,田頭指導幫助農民恢復生產,鼓勵受災農戶增強生產自救信心,并就下一步災后恢復生產提出指導建議。
“6·23”特大災害發生后,鹽城市委農工辦會同相關保險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趕赴災區展開救災理賠查勘,快速啟動大災賠付工作,支援災后重建和農業生產。全市共支付高效農業保險245.71萬元,占保險理賠總額的69%。賠付款中,阜寧縣298.96萬元,射陽縣58.76萬元。東臺人夏楚清在阜寧從事大棚種植已有9年,自從有了高效農業保險后,他連年在人保財險投保。6月28日,人保財險鹽城市分公司向夏楚清支付442138元賠款,為他修復大棚提供了資金支持。阜寧縣農工辦掛鉤的計橋村,因災情比較嚴重,平均每個黨員掛鉤14戶,農工辦共掛鉤280戶,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6月23日下午兩點50分左右,記者由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趕赴阜寧縣采訪調研夏收情況,途經高速公路阜益段,與特大龍卷風擦肩而過,親睹大片房屋倒毀、樹木撕斷、人員傷亡的重大災情。與阜寧縣農委副主任王乃寧一碰面,話題就從夏收轉到如何抗災救援。他在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給每一位種植大戶打電話,囑咐他們注意生命安全,并開展災情調查。記者后來才得知,在這次災害中,王乃寧老家房屋屋頂被狂風刮走,但他堅持奮戰在抗災一線,帶領工作人員進入重災區10多個村了解災情,安撫受災群眾,組織生產自救,卻沒到老家看一眼,真正體現了農業人情系農民的品質。
目前,阜寧、射陽受災地區人心安定、社會穩定,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正常,搶險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力爭用半年左右時間完成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把受災地區建設成安居樂業、環境優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讓受災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
災情牽動著省城機關干部的心。6月24日下午,省農委舉行了主題為“情系災區獻愛心支農愛農渡難關”的愛心捐款活動。委領導、全委黨員干部職工踴躍參與,紛紛為災區群眾獻愛心。活動共募集捐款37萬元,全部用于阜寧、射陽等受災地區的救助工作。
省委農工辦及涉農的“全省農經系統”“全省農業系統”“三農論壇”等微信群和公眾號,均在最早時間向全省涉農單位和個人發出捐助倡議。鹽城市農委機關離退休老干部黨支部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和市農委黨委的號召,主動向災區捐款6800元,以實際行動向災區人民表示慰問和關懷。
為支持災區群眾早日重建家園,省農委各單位立即行動起來,在踴躍捐款的同時,抗災救援工作也有條不紊地展開。省疫控中心第一時間免費發放2噸消毒藥品和1000套防護服用于災區消毒滅源工作;省動物診療協會會員單位青島易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向災區捐助了5000元現金和5000元的礦泉水,為災區貢獻力量。委園藝處在歸口管理項目中對災區設施園藝重建予以重點支持,幫助聯系中江種業等育苗企業為災區籌措蔬菜種子種苗,幫助他們恢復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