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恒 耿獻輝 朱占國 嚴斌劍/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
推進蘇南集體經濟市場化改革的建議
周應恒 耿獻輝 朱占國 嚴斌劍/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
明晰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并探索政經分離,是江蘇農村集體經濟改革的最大亮點,江蘇通過先行先試走在了全國前列。
蘇南農村大多進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明確農村集體資產權屬關系。在兼顧所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利益公平前提下,積極開展以清產核資、資產量化和股權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區股份合作改革,重構了股份合作社、經濟合作社、股份公司等新形態的集體經濟組織,大大激活了集體經濟組織的活力,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隨著蘇南地區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以及運營機制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市場化、社會化要求,面臨著如何使集體經濟在兼顧公平的前提下進一步發展壯大并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地位需要進一步解決。目前,國家層面還沒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等法律法規,其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法人主體地位沒有完全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時常遭遇有法律地位、無法人地位的窘境。目前相關集體經濟組織只能按照合作社身份進行登記,但由于其獨特的經濟社會功能,集體經濟組織還面臨著一系列的管理和發展問題。
蘇南農村集體經濟產業轉型需要考慮。當前蘇南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形式仍然比較單一,“房東經濟”和“地租收入”是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的主要渠道,普遍做法是興建標準化廠房、打工樓、商業用房等物業用于出租,租賃收入接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三分之二;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問題十分突出。蘇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房東經濟”,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相當長時間內會保持良好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看,隨著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東西部差距逐漸縮小,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大量務工人員回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如何能夠找到新的增長點也需要有長遠考慮。
蘇南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方向亟待進一步明確。以股份合作社為載體的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的過渡產物(股權只能在組織成員內部流轉,從事的也主要是“房東經濟”相關產業),沒有完全開放化、市場化。雖然目前在保護組織成員利益以及風險控制方面具有一定優越性,但隨著產業升級,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方向問題(是否開放化、市場化、公司化)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蘇南地區的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重建輕管”。蘇南村集體建造增量物業的熱情高漲,但缺乏對出租后物業的有效經營管理,特別是一些企業廠家代為建造的標準廠房等資產,建設時以自身需求為標準,按照協議約定使用一定期限后歸村集體所有,資產折舊程度不一,再進入市場出現設計、規模、結構上的限制,不利于資產的保值增值。近幾年來蘇南地區的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規模逐漸龐大,分布廣泛、種類多元,對傳統的資產經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信息化管理趨勢勢在必行,但是目前大部分村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仍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與現代市場主體相比,競爭能力相對較弱,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蘇南農村集體經濟是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發展壯大的。面臨當前諸多挑戰,必須繼續以開放、多元和市場化的思路創新組織形式,健全機制并規范管理,實施資源資產化、資產(資金)資本化、資本股份化、股份市場化。
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地方立法,初步解決其當前的法人問題。
政府應該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立法,解決集體經濟組織的身份地位。通過對合作經濟組織頒發機構代碼,給予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尤其是農民物業(投資性)股份合作組織合法“戶口”(機構代碼證),有效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地位,解決其身份問題,避免因“戶口”帶來的管理和發展及“賦稅”問題。為盡快妥善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稅賦”等問題,在稅收承擔方面應與普通企業組織稅收區分,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進行稅收減免或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此,既能為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投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又切實保障了組織成員的相應收益。
要分步推進,進一步明確集體經濟組織的“公司化”發展方向。蘇州現有集體經濟組織類型包括 “存量改革”型社區股份合作社、“增量投入”型富民合作社以及“抱團發展”型集團公司。結合蘇州實際以及將來產業升級轉型的發展趨勢,“公司化”是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方向。根據以往的發展模式來看,集體經濟組織應按照“基于集體資源的、無風險的‘房東經濟’→基于各村出資額的、風險較低的政府公共設施投資項目→一般性的公司化的投資項目”的發展路徑,著眼社會發展趨勢,逐漸走出房東經濟的單一模式,探索實現集體資產的增值機制,謀求集體經濟長遠、高效發展,逐漸把集體經濟組織做大做強。
要在政經分離基礎上,促進社區股份合作社的集團化升級改造。政經分離后,由于不再承擔繁重的農村公益事務負擔,有條件的社區股份合作社可以進行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公開選聘職業化、市場化經營團隊或定向資產委托,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水平、盈利能力與發展潛力。以股份化、集團化為手段加速對現有社區股份合作經濟組織進行升級改造,推動由“農民的聯合”向“合作社的聯合”跨越,通過“退二進三”、現金參股、異地投資、跨區發展等形式,整合資源、加大富民載體建設,參與城市化、工業化,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要進行多元化經營,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業轉型升級。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蘇南需要結合當地集體經濟產業優勢,積極打造橫向或縱向發展的產業鏈條,逐漸擺脫當前對物業經濟依賴的局面,靈活運用集體土地和資金優勢,發展多元化的農村產業,在全產業鏈上找到新的增長點,實現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政府應設立集體經濟產業升級補貼獎勵專項資金,鼓勵農村集體經濟轉型升級,專門用于補貼獎勵集體經濟組織產業升級項目。
在市場化改革完成之后,蘇南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性質不會發生改變,但其經營更加多元、開放和市場化,其經營形式會從社區股份合作社轉型到公司和集團等,合理確定集體經濟組織積累和股東分紅的比例,做大做強蘇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保持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轉載自《新華日報》201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