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超
[摘要]宋代院體畫在寫實技巧對于傳統中國畫有極高的價值,其中院體花鳥畫為后代古典寫實繪畫留下眾多精品,我國繪畫內容與形式在此階段發生巨大轉變。本文討論宋代院體花鳥畫的表現形態,并對傳統中國畫中院體花鳥畫的價值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國畫;宋代院體花鳥畫;寫實性;當代工筆花鳥畫
宋代院體花鳥畫在發展早期主要運用勾勒填彩的表現手法,直至南宋,花鳥畫的發展達到巔峰,對中國畫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對后世朝代影響頗深。
一、院體花鳥畫的表現形態及影響
畫院主要經歷了萌芽時期、繁榮時期與衰落時期。早在秦代僅有畫工為宮廷服務,無專門畫院,隨著國家經濟水平提升,政治經濟聯系不斷加強,文化藝術慢慢走向繁盛。院體畫的作者大多是宮廷畫家,以精巧的藝術手法,細膩地層現出宮廷人物的日常生活。不同年代的畫家創作的院體花鳥畫表現方法不同,主要分為北宋院體工筆形態、院體沒骨形態、崔白院體形態、南宋院體工筆形態等。在院體花鳥畫風格分化方面形成了“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分流畫面,也形成了院體花鳥畫頂峰階段的兩宋時期呈持續發展的狀態。院體花鳥畫在一定程度上對治理天下的戰略高度發揮重要的政教作用。宋代院體花鳥畫的教學理論逐漸完善,形成一套系統的理念。宋代院體花鳥畫高度強調詩性思維,吸收前人畫法,形成了以勾線法為主的瘦金體書法形式。宋徽宗趙佶在描摹孔雀時,通過細心觀察,總結出孔雀行走之前必定會首先邁出左腳,并將此觀察細節滲入作品中,表現出客觀、嚴謹的寫實態度。
宋代畫家在社會潮流的推動下,可以真切地感悟自然,素材都取自自然,因此表現出較高的傳神境界。由于重視詩意與情趣,因此成就了“以畫言志、以畫寄情”的風格。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對象主要選取梅、蘭、竹、菊等,將內心崇高、堅毅的精神融入“四君子”身上,在寫實的同時更傳達出深深的詩意。
二、院體畫的歷史價值
宋代院體花鳥畫在萎靡柔媚處的取舍十分得當,雖然風格中包含刻板、柔媚等缺點,然而卻有無可替代的歷史價值。院體花鳥畫注重畫工的精細處理,因此創作過程中堅持了一絲不茍的書畫態度。院體花鳥畫對生活細節格外注重,在物像形似與寫實方面表現突出,采用寫實的工筆技法使整體畫面足夠精巧,畫面內容豐富,且富有詩情畫意。院體花鳥畫創作較為復雜,絕不是單一的物像描摹,而是更加注意意境的追求與表現,因此整體來看可以達到更加脫俗優雅的藝術境界。從文入畫理論等方面考慮,宋代院體花鳥畫不僅注重真實物象的重現,而且強調內在精神的提取,在協調入主觀情感和客觀存在方面有長足進步。色彩色調選取方面,院體花鳥畫多使用偏濃艷的顏色,這也是表明創作者對自然世界的尊重,由于美好的世界難以用黑白兩色完整勾畫,用五彩繽紛的顏色才能更好解釋世界原貌,所以院體花鳥畫在色彩方面的偏好也是其客觀寫實態度的重要體現,但這一特點也無疑增加操作難度,然而我們不能消極地認為院體花鳥畫局限性較強,應當積極地看到院體花鳥畫對我國傳統繪畫的促進作用。從古到今,有不少書畫作者借助寫實的手法表達內心情感,在表達心理變化時將實物與意象巧妙地融為一體,院體花鳥畫就是這種淋漓盡致的表現形式。宋代院體花鳥畫將花鳥作為人和自然間的媒介,以花鳥傳達出創作者對自然的情感與看法,由于畫面內容真實性高,所有院體花鳥畫形似程度高,可以實現逼真的傳神效果。形似不單能夠將真實的物象再現于畫中,而且必須精準地傳達作者意愿。
與此同時,宋代院體花鳥畫受當時“理學”理念的影響,追求理性為本,在鄭午昌等畫家的作品中可以發現其對“理”的重視。宋代時期的理學家強調“順理而行”,可見深知真知來自于親眼所見。
我國古代畫院的書畫創作者大多數情況下均為受命創作,這一點和文入畫家“以畫為樂”的創作態度截然不同。宋代在統治階級控制下,畫家很難真正按照自己意愿進行創作,所以無法完整而真實地表達出自我個性與想法,創作出來的作品僅僅是為了迎合統治階級的審美情趣。在當時,畫院內部的畫家均有很高的學術權威,因此這些畫家的藝術表達風格也指引了大部分畫院教育的發展,學徒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應當尊重畫院藝術風格。因此宋代仿古風氣十分流行,導致畫家普遍不具備創新意識,盡管書畫功底深厚,卻極少出現突破此風格的作品。上述分析盡管片面性較強,但卻客觀地表現出院體花鳥畫的局限性,對后人理解院體花鳥畫奢靡、浮躁等意義有幫助作用。
為了保持作品的生命力,必須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這一點在院體畫的演變過程中得到極好驗證,從繁盛走向衰亡盡管與國家政治經濟緊密相關,但從另外一方面講,院體畫嚴格的法度不利于個性的藝術表達,阻礙風格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院體畫最終走向衰亡與作品俗氣、呆板等因素不無關系。
三、院體花鳥畫的現實價值
院體花鳥畫從繪畫特點方面有顯著的華麗、細膩等特征,對傳統中國畫的學習有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盡管院體花鳥畫有固有的缺陷,但是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是我們對待藝術畫作的正確態度。
當前時代和以往朝代差別很大,人們的物質水平與精神境界均得到極大提高,在這個崇尚和平發展、和諧發展的社會中,時代精神也發生巨大改變,主流思想也高度弘揚個性的培養,人們在心理愿景上強調“健康”“平安”等字眼,因此審美情趣對“祈望吉祥”偏愛有加。這種對吉祥、健康的向往和宋代弘揚的富貴氣息截然不同,在審美品味上層次更高。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地位不斷提升,人民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強烈,因此推動著國畫藝術創作的快速發展與創新?,F代工筆花鳥創作中繼承了院體花鳥畫的寫實技巧與風格,人們對藝術創作的需求已從生活描摹、景物再現轉向內心意境的表達、藝術個性的張揚。
四、宋代院體花鳥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的促進作用
如今工筆花鳥畫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應當發揮優良傳統,從而提升花鳥畫的自身表現力。在徐悲鴻的影響下寫實主義得到長期的堅持,即便是利用繪圖軟件進行構思拼接同樣注重“形似”。
兩宋院體的寫實風格對當代工筆花鳥畫影。向頗深,在新時期也將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在吸取宋畫精髓的基礎上,不少畫家通過色彩、構成創新、動植物擬人化等手法贏得更多觀眾的擁簇,但真正深入人心的無疑是“寫實性”的語言特點。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寫實性一方面是畫家自身對物象的提取與再加工,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師造化”。宋代院體花鳥圖之所以講究寫實,和當時朝代的文化、宗教等緊密相關,在不同時代的背景下為了重新振作寫實之風,應當遵循傳統、創新發展、借古開今。畫家應當明白除了個人悟性與天性,自然世界的提煉對寫實風格的養成更為重要。色彩方面應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做出勇敢的創新,將個人情感及夙愿滲透至畫面色彩中,通過調節冷暖對比、純度對比,以及創新用線的方式,使創作出的作品不僅可以感動自己,而且引起觀者的共鳴。
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中國畫中宋代院體花鳥畫代表著一個時代藝術作品的特征,如今在全球文化思潮的影響下,我們應當冷靜地找準寫實之風的切入點,并實現從單一內涵向宇宙生命關注的轉變,促進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