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感寫作領域最受關注的名人陸琪走到了他的十字路口。
從一個無名網絡寫手到情感專家陸琪用了不到5年時間。陸琪曾描述自己粉絲的典型生態:普通本科或大專畢業,城市小白領,幾乎不看書,大概也不看美劇,喜歡韓劇和TVB,最大的愛好是淘寶和逛街。
媒體很難關注到這個數量龐大卻并無新聞的群體,但新老網紅們注意到這了個市場。他們微博上百萬千萬計的粉絲成就了網紅的今天。十余年前引起關注的木子美也開始做起了電話咨詢,通話10分鐘100元,可交流感情及相關問題。
情感的生產和市場供給已形成情感產業,在互聯網語境和市場語境下,情感專家隨情感產業進化,又或者說,前者帶動后者的壯大。
在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學者王寧看來,情感產業包含心理咨詢產業、流行文藝產業等。心理咨詢產業從業人員主要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醫生,解決心理問題和情感困惑。流行文藝產業則提供小說、歌曲、戲劇等產品供消費,以引起情感共鳴。區別在于是提供內容還是服務。
情感專家冷愛認為,陸琪是在提供內容,而他提供服務。他不將陸琪視為同行,而視其為作家,但在大情感產業中,陸琪仍是他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
陸琪常從星座、經驗入手,以求達到共鳴、寬慰效果。冷愛則推崇進化心理學,用情感理論框架使情感咨詢標準化。冷愛說,不能被復制被檢驗的理論就是耍流氓。但兩者有共同的自我提升方法:借助心理學,通過分析案例和數據來積累經驗。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性別優勢對陸琪來說很關鍵,對兩性的了解有雙向角度,但這種優勢也成為他被謾罵的原因之一——被視為男人中的“叛徒”。
這點在情感專家冷愛身上同樣明顯。他早年還曾是PUA(pick-up artist,把妹達人),為“宅男”助力。PUA在西方被視為“惡魔的社交藝術”,按著框架來,便能接近甚至攻克目標。男性情感市場空間不大,2014年他及時轉向女性情感領域,聯合幾位情感專家成立機構,開展咨詢業務使親密關系產業化。
好友夏烈說,陸琪在寫作上現在走到了瓶頸期,便用市場手段來彌補——新媒體運營、開淘寶店、做網絡節目,甚至涉足電影。他用個人影響力培養粉絲發展產業鏈。
為維系粉絲,陸琪發微博頻繁,重復被視為“雞湯”的情感觀念。如何重復自我以強化印象,又在重復上有變化避免厭倦,在微博的商業價值之下這是他面臨的挑戰,現在他正被倦怠感折磨。
以微博粉絲量來衡量,毫無疑問陸琪是情感行業里的佼佼者。但這些粉絲并無多少認同感和向心力,從線上互動、線下活動來看,他們對其他群體也無粉絲常見的仇視和敵對態度。粉絲將陸琪視為疑惑時的臨時求助工具,看陸琪言論達到“吃藥”、“喝雞湯”的效果,麻痹精神或找到一種暫時的驅動力。
冷愛問,你會尊重陸琪么?他自己接著回答,其實你、我也好,只要是個智力正常的普通人,你跟他提陸琪,他的表情都會告訴你。
夏烈則認為,陸琪在頂這個社會情感領域的空缺,他賺錢是應該的。
在取得巨大成功后,陸琪正經歷轉型的陣痛。他反思了文人與商人的混沌身份、自己與粉絲的關系以及他要成為誰等一系列問題。他似乎準備隨時從這個蓬勃興起的市場抽身。
但這市場不用擔心缺少后來者,就像陸琪的暢銷書作家朋友跟他分析的,“不斷掉底線,讓更多的腦殘粉和烏合之眾變成你的受眾,這點很重要。”畢竟,雞湯就是生產力;畢竟,永遠不缺愿意一再降低底線的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