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無人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的最終形態,而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是通向這項目標的必經之路。預計到2019年,搭載ADAS的新車的出貨量將占到全球總出貨量的25%以上,但目前歐美日等汽車業發達國家的ADAS滲透率在8%?12%,中國為2%?3%。汽車廠商對ADAS的需求將飛速加快,今明兩年的采購量也會加大。
輔助駕駛系統的種類達20多種,成立于2013年9月的前向啟創是國內為數不多研發ADAS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但也沒有覆蓋全部種類,主要提供車道偏離預警、前車避撞預警、疲勞駕駛監測、行人檢測報警、限速標志識別等9種系統解決方案。前向啟創曾在去年半年內完成2輪融資,投資方分別為上海浦軟晨暉和亞太股份。
前向啟創先進入的是汽車后裝市場,第一代產品主要提供車道、車距、限速牌等預警功能,已與多家研發中控導航、車載導航和車載記錄儀等設備的廠商進行大規模合作。創始人熊志亮稱,將會陸續推出紅外夜視、微光夜視應用以及對多目攝像頭、全景停泊等功能的研發。
目前全球75%的ADAS市場份額被以色列服務商Mobileye占據,它是特斯拉、寶馬、通用等高端汽車的提供商。Mobileye在國內前裝市場份額則占到了80%~90%,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造成這種現狀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國內相關技術研發目前尚處于初期,盡管有37家廠商在做ADAS,但核心功能集中在前車預警(FCW)、車道偏離預警(LDW)、行人檢測預警(PCW)這三種,做整體ADAS解決方案的寥寥無幾。另外,國內大多數廠商提供的前裝服務主要還停留在控制模塊服務上,即使是推整機也基本沒有太多的定制化服務,無法將接口直接提供給車廠。
但這也是前向啟創切入前裝市場的一個機會。熊志亮說,后裝進入市場之后快速積累了客戶和測試數據,在軟件、硬件包括模組和ADAS算法上也得到了很好的磨合,技術上以Mobileye作為對標公司,會逐漸在價格和定制化服務上實現超越。
接下來80%精力鉆前裝
“在國內,ADAS前裝市場面臨的挑戰是全方位的,面臨著技術困難、統一標準缺乏和推廣瓶頸。”熊志亮說。
具體表現在:
第一,ADAS部分技術還有待突破,如車道偏移、盲區監測、疲勞監測等的算法。目前ADAS算法主要包括車道偏離、前車預警、機車監測、交通標識監測、疲勞監測、盲區監測等系統算法。這些算法中只有車道偏離、機車監測有國際標準。
第二,缺乏統一的ADAS標準,這令開發者和汽車廠商都難以確認產品的基本屬性以及是否達標,無法按照統一標準驗收。
第三,汽車廠商處于不完全開放狀態,ADAS服務商很難直接推廣,中間還隔了直接供應商。
熊志亮表示,基于這種狀況,“開發者必須通過測試數據、測試環境、測試規范制定一定的標準,讓車廠有正確的ADAS測試規范,然后去確認這個技術指標,驗收這個產品”。
要在一個領域的初期去建立一套標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將ADAS、決策機構、執行機構、雷達傳感器、車聯網等體系融合起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對公司團隊成員素質、規格、資金的要求將非常高。
熊志亮表示:“(前向啟創)前期會依靠亞太股份和供應商,先去搭建一個比較基礎的測試體系標準,但這一過程中希望行業內在做同樣事情的公司能一起將這個標準建立起來。”
下一步,進軍半自動駕駛全套方案
AEB(自動制動系統)被稱為智能駕駛的縮影,主要由測距模塊、數據分析模塊和執行機構模塊組成,其中測距模塊的核心包括微波雷達、激光雷達和視頻系統等,它可以提供前方道路全面、準確、實時的圖像與路況信息。
AEB系統采用雷達測出與前車或者障礙物的距離,然后利用數據分析模塊將測出的距離與報警距離、安全距離進行比較,小于報警距離時就進行報警提示,而小于安全距離時,即使在駕駛員沒來得及踩制動踏板的情況下,AEB系統也會啟動,使汽車自動制動,從而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目前,歐洲部分國家已經在重型商業用車生產中將AEB作為強制配置標準,預計5年內也會在普通車中強制推行這一標準。隨著技術的成熟、法律法規的完善,歐洲國家汽車生產重心正從普通汽車向半自動駕駛汽車遷移。熊志亮稱,受國內不斷成熟的技術和國家政策的推動,這樣的變化正同樣發生在中國。
所以,前向啟創未來幾年的重點將投放在半自動駕駛領域,預計將于2018年初左右為車廠提供一整套包括ADAS算法、模塊、AEB自動制動系統等一系列半自動駕駛方案,為新能源汽車、國內中低端自主品牌車型提供服務。熊志亮相信我國政府也會制定相關的基本規范、強制標準等,半自動駕駛產業會在2?3年內大面積鋪開。
熊志亮在車載音頻、視頻、圖像處理等方面有近10年的芯片研發經驗,有6年ADAS算法研發經驗。他曾帶領團隊參加2014年LINC汽車創業大賽,并在汽車技術類項目中脫穎而出,后得到亞太股份2900萬元A輪融資,開始布局無人駕駛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