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圣欽
(福建省尤溪縣林業局,福建 尤溪 365100)
?
試論種植毛竹收獲生態經濟兩效益
嚴圣欽
(福建省尤溪縣林業局,福建 尤溪 365100)
摘要:指出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也逐漸減少等等生態問題日益突出。而毛竹生長較快,不僅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也能夠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改善。以福建省毛竹規模種植情況為例進行了探討,就如何將毛竹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毛竹;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1引言
由于擁有四季常青、竹筍營養價值高、附加值多等特點,使得毛竹具有生態和經濟雙重效益。特別在當下生態環境遭受重大污染的情況下,加強對毛竹生長規律以及要求的研究,充分發揮毛竹帶來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2我國毛竹種植現狀和福建省的毛竹種植情況
毛竹是我國竹類資源中面積栽種最廣、經時最長、利用范圍最寬的竹種。毛竹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用途廣、效益大、四季常青等優點,因此毛竹成為了我國竹類中最重要的一個經濟竹種。在建筑行業、造紙行業、旅游業中常常看到毛竹的身影,而且在醫藥和飲食行業中毛竹應用頗多,我國毛竹產業年出口創匯接近40億元,竹業的年總產值就達到200多億元。毛竹的固炭功能對緩解溫室效應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和重視,據統計1 hm2的毛竹林一年能夠固炭多達5 t,是相同面積杉木固炭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因此,充分挖掘毛竹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還能有效地緩解溫室氣體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威脅和改善生態環境[1]。
我國毛竹的種植面積和毛竹產品均居世界首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將近90 %的毛竹林分布在丘陵地帶,有將近1 000萬人或直接或間接從事竹林生產以及加工產業。2014年我國的竹產業價值將近600億元,主要竹材產量為16.762億根,其中毛竹為10.67億根,占比達到64 %。多年的數據和實踐證明,竹業是壯大山區經濟,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支柱型產業。
福建省由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毛竹種植面積約占據全省竹業種植面積的1/4,而且在2014年,毛竹竹林的面積達到1 422萬畝,毛竹的采伐量達到2.2億根,無論是面積還是采伐量上都居全國第一。表1是福建省毛竹采伐量的一個歸納。

表1 2010~2014年福建省毛竹采伐量
3福建省毛竹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1)就目前而言,毛竹經營未能夠形成相應的規模,經營管理效率較低。在調查中,選擇95戶農戶進行調查,其中,86戶是毛竹承包經營性質的,租賃經營和股份合作經營的用戶各占其一,剩下的都屬于自留山經營的農戶。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農戶并沒有形成聯營、集體林場等形式的規模化經營,這也阻礙毛竹旅游產業的發展。而在對毛竹林的經營管理方式來看,集約經營的只占據了3.16 %,大部分農戶無法對毛竹進行較大規模的投入,將近1/7的農戶采取的是原始的粗放型經營方式,管理體系也不健全,導致對毛竹的經營管理效率低下[2]。
(2)福建省整體對竹林行業的投入不足。未能夠形成較大規模的投入,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資金投入不夠。在對毛竹進行經營的前期,對資金的需求較大,而且,短期內很難達到理想中的經營效果,造成了一些農戶對毛竹經營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持觀望態度的農戶大有人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毛竹經營中資金的投入力度以及零散經營方式向集約型經營方式的轉變。此外,因資金不足,福建省相當~部分竹農在毛竹農藥肥料的投入中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竹的生產規模。福建省毛竹藥肥費用的使用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福建省毛竹農藥肥料經費的投入情況
(3)科技手段在毛竹種植和經營中應用不夠。由于竹農大多對一些實用的技術了解不夠或者根本不懂,一方面導致新技術在毛竹經營中應用不足,從這個方面來說,拉低了毛竹產業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毛竹科技型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約毛竹產業加大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調查中,只有6戶竹農做到了對毛竹種植的土壤進行相應的測試工作,72.6 %的農戶未接受過與毛竹種植管理經營相關的培訓和學習,當碰上技術方面的困難的時候,只有42.1 %的農戶選擇向林業站科技人員進行咨詢,28.4 %的農戶只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或者干脆憑直覺來進行,此外,屬于毛竹示范基地的農戶僅占55.8 %,未能夠充分發揮帶頭示范作用[3]。
4毛竹種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的措施
針對福建省毛竹種植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并將措施方略推廣到全國,從而將毛竹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發揮到最大。
4.1引導竹農轉變毛竹經營觀念,實現多種經營形式并存的體系
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竹農形成新的經營理念,摒棄原始落后的經營理念,加大對分散經營方式向規模化經營方式的轉變,從而形成多種經營方式并存、科學的經營理念為主的聯合經營體系。比方說,一些經營規模過小的竹農可以聯合起來,逐漸形成“竹農+公司”的經營模式,這樣一來,能夠將毛竹的優勢跟社會上的資金形成絕佳的配合,充分發揮了種植管理技術、運轉資金和經營管理等優勢,實現了毛竹產業的高效經營,從而推動毛竹產業的持續發展。此外,各地各區域在發展毛竹產業的過程中,可以統籌毛竹產業跟當地的旅游資源、人文情懷等等因素,將毛竹產業與旅游產業進行有機的結合,合理的打造林海景觀,提高竹林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4]。
要注意的是,在對毛竹經營管理的時候,要嚴格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合理的對春筍進行采挖,嚴格禁止無序的采挖模式,在保證毛竹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將生態效益最大化。
4.2加強政策引導,拓展資金的籌集渠道
首先,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政策出臺上向毛竹產業傾斜,創新融資機制。如在貸款方面,可以適當的進行貼息或者降息;讓竹農將竹林權進行抵押等等。此外,可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和鼓勵社會機構對毛竹行業進行投資,從而減少竹農在資金投入上的負擔,有效提高竹農經營的積極性,給毛竹產業規模的壯大提供資金保障[5]。
4.3健全科技推廣體系在毛竹產業中的應用
首先,要加大對毛竹種植經營的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加強科學施肥、改良土壤、合理采挖利用、病災蟲害防治、引水灌溉等相關技術的推廣;其次,加大毛竹人才隊伍的建設,在竹農之間加大毛竹相關科技知識的普及力度,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實用技術的培訓,提高竹農的科學技術素養[6];最后,加大毛竹示范基地的建設力度,建立科技園、示范片、示范戶等強化毛竹示范基地的示范帶頭作用,從而形成“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氛圍,真正將實用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毛竹產業中來。
5結語
本文主要以福建省毛竹產業為例,就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就怎樣解決提出了相應的舉措。毛竹作為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存的一種支柱性產業,尤其是在當下生態環境日益惡劣、溫室效應愈發嚴重的情況下,加大毛竹產業的發展,既要認清毛竹產業中本身自帶的生態效益,又要看到毛竹產業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科學的經營理念、科學技術支撐體系以及雄厚的資金支持的引導下,加大毛竹產業的發展,形成青山、金山、銀山共存的良好局面,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鄺時援,盧偉長,謝法根,等.浙江省遂昌縣毛竹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探討[J].世界竹藤通訊,2011,9(1):19~21.
[2] 汪淅鋒,沈月琴,王楓,等.毛竹碳匯造林經營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6):943~948.
[3] 曾凡軍.論上猶氣候生態與毛竹、茶葉種植資源[J].科學種養,2014(7):243~243.
[4] 封煥英,范少輝,蘇文會,等.竹林專用礦渣肥對毛竹發筍成竹影響的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2,25(3):407~410.
[5] 潘瓊蓉.福建莆田市毛竹低產林改造技術措施研究[J].科技視 界,2014(3):312~312.
[6] 邱永華,王意錕,劉仙(石玄)等.毛竹林覆蓋技術對筍產量及產值的影響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14,12(2):14~17.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1-0016-02
作者簡介:嚴圣欽(1962—),男,福建尤溪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