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暉,張家洋
(新鄉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
新鄉市主要城市園林植物綜合滯塵能力的研究
郭暉,張家洋
(新鄉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摘要:對新鄉市市區主要城市園林植物(喬木13 種、灌木及小喬木17 種、草坪植物4 種) 進行綜合滯塵能力的量化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類型園林植物的綜合滯塵能力為常綠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落葉喬木>草坪植物,研究結果可為城市綠地建設中的植物選擇與配置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綜合滯塵能力;綠地建設
1引言
新鄉地處中原腹地,水泥石灰巖資源儲量豐富,周邊輝縣、衛輝市等縣市水泥建材業發達,加之受暖溫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影響,新鄉市區秋冬季節污染比較嚴重,新鄉大氣環境中主要污染物為總懸浮顆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如何能夠減少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污染,對解決新鄉市城市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義。縱觀國內外大中城市,對大氣中顆粒物防治主要是以城市園林植物為主體的生物防治。因此,選擇適合新鄉市本地栽長且具有較強滯塵能力園林的園林植物,是城市綠地系統設計最基礎的基礎內容之一[1]。本研究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方法及技術,對新鄉市區主要城市園林植物的綜合滯塵能力進行量化研究,為新鄉市園林植物配置及降低大氣中懸浮顆粒物提供提供科學依據。
2研究的材料與方法
2.1研究地域概況
本研究主要為2015年6~8月期間新鄉市區(衛濱區、紅旗區、牧野區、鳳泉區)主要道路、市區主要公園及環城路城市園林綠化植物。新鄉市為河南省北部一地級城市,北依太行,南鄰黃河,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兩季較長,冬季寒冷夏季酷熱,全年風向以東北風為主,降雨量較為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656.3 mm,年平均氣溫17.3 ℃。土壤以褐土為主。植被的植物區系屬于華北植物區系的組成部分,兼具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新鄉氣候條件比較適宜大部分暖溫帶園林植物的生長,目前市區園林綠化中已經使用的木本、草本園林植物有70科210余種。
2.2研究材料
研究植物選擇時喬灌草兼顧,選用新鄉市長勢良好,適應性較強的國槐、白蠟等34個園林植物種類。其中常綠喬木有4種,落葉喬木有9 種,常綠灌木有8 種,落葉灌木有9 種,草坪植物有4 種(表1)。
2.3研究方法
2.2.1選點與采樣
采樣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諸如南環路、北環路、鳳泉區鳳凰山周邊及市區主干道,這些地段污染較嚴重,顆粒塵量較多。選擇采樣植物要求在本地長期生長且植物本身與環境已形成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重點研究在該環境中生長5年及以上的植物。 雨后14d采集樣品,每種植被選擇5 株,在每株4個方向上隨機采葉,小葉闊葉樹及灌木采葉30 片,闊葉樹采葉20 片,草本植物根據其葉片大小采集100~1500 cm2,采集后將樣本及時保存于干凈的塑料袋內。
2.2.2植物單位葉面積滯塵量測定方法
用稱重法進行植物葉片滯塵量的分析測定。 在實驗室將采回的樣品及時在燒杯中用蒸餾水進行沖洗,靜置24 h 后過濾,濾出灰塵,烘干,將其稱重.沉積物的重量近似為葉片滯塵量[2]。本研究主要選用的是闊葉類樹種,葉片烘干后用葉面積儀測定葉面積,為了減少誤差,每片葉片的葉面積均測量3 次,然后算出平均值,作為闊葉的葉面積。粉塵量與葉面積之比就是單位葉面積滯塵能力,即滯塵量(g/m2)。
植被在單位綠化面積內滯塵能力的大小是衡量植被滯塵能力的重要指標,用綠化植物單位綠化面積滯塵量表示。具體指植物垂直投影范圍內每平 m的葉片滯塵量。其計算首先要確定植物垂直投影范圍內每平 m的葉片面積數(綠化植物的葉面積指數),然后用植物單位葉面積滯塵量乘以葉面積指數即為綠化植物單位綠化面積滯塵量。
2.2.3植物綜合滯塵能力分析方法
為了使獲取的數據準確、科學,所有數據在計算機上均采用EXCEL 軟件分析處理,然后用數學的方法進行綜合評價分析。本課題在研究新鄉市綠化植物的指標分類及評價體系基礎上,選取與研究滯塵效果比較密切的7 個指標進行分類。這些指標是植物的高度(X1),單位綠化面積滯塵量(X2)、植物葉面積指數(X 3)、葉面特性(X 4,X5,X6)和植物生長期(X7)等。這7個指標中單位葉面積滯塵量(X2)和植物葉面積指數(X3)可直接使用上文測得的具體數量,而其余5個指標均為定性指標,分析前需將其分級進行數量化,數量化標準如表2[3]。

表1 測試的主要園林植物
注:喬木、灌木選擇樹齡5 年以上的植株;地被植物與草坪植物選擇生長2~3年的壯年植物。

表2 綠化植物定性指標數量化標準

3研究結果
根據標準化評價和綜合指數Y 的計算結果(表3),選取的34中植物中綜合滯塵能力最好的常綠喬木類有廣玉蘭;落葉喬木類有懸鈴木、紫葉李;常綠灌木類有石楠、枸骨;落葉灌木類有榆葉梅。綜合滯塵能力良好的常綠喬木類有棕櫚、女貞、枇杷;落葉喬木類有國槐;常綠灌木類有夾竹桃、海桐、大葉黃楊;落葉灌木類貼梗海棠。綜合滯塵能力一般的落葉喬木類的白蠟和垂柳;常綠灌木類的月季;落葉灌木類的金葉女貞、紫薇、迎春花和日本晚櫻。綜合滯塵能力較差的落葉喬木類的合歡、銀杏、烏桕和欒樹;落葉灌木類的雞爪槭、龍爪槐和紫荊;草坪植物草地早熟禾、狗牙根、馬尼拉結縷草和紅花酢漿草。

表3 新鄉市主要綠化植物環境效應數量化分析結果
4小結
由表3明顯看出,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及草本植物的單位綠化面積滯塵量均有明顯差異,經過對比測算常綠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草坪植物>落葉喬木。其中最高的是廣玉蘭,單位綠化面積滯塵量達到了115.542 g/m2,最低的是合歡,僅為0.451 g/m2。由此可見綠化植物滯塵能力大小受好多因素影響,如植被本身的濕潤性、葉片表面特性、樹冠總葉面積、標本采集位置、樹冠形狀及生長周期等均有密切關系。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數常綠喬木和常綠灌木(小喬木)的綜合指數較高,表明其綜合滯塵能力較高,是城市綠化美化的首選植物;落葉喬木和落葉灌木(小喬木)由于其生長期短,降低了它們的綜合指數,綜合滯塵能力一般;草坪植物的滯塵綜合能力最差。由此可見,新鄉市乃至和新鄉市區一樣氣候條件的城市在進行城市綠化時,要盡量采用綜合滯塵能力強的常綠喬木,尤其是在污染源附近,更要注意多種植常綠喬木。
從單位葉面積及單位綠化面積滯塵量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計算,確定了部分城市綠化植物綠化植物的綜合滯塵能力,分析因素較為單一,離全面反映植物在阻擋、截留與吸塵方面的差異還有一定距離。但如何對于成片的綠地或防護林帶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而達到最為理想的滯塵能力,還需以后進一步的研究[5~6]。
參考文獻:
[1] 柴一新,祝寧,韓煥金.城市綠化樹種的滯塵效應一以哈爾濱市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02,13(9):1121~1126.
[2] 陳芳,周志翔,郭爾祥,等.城市工業區園林綠地滯塵效應的研究—以武漢鋼鐵公司廠區綠地為例[J].生態學雜志,2006,25(1):34~38.
[3] 陳自新,蘇雪痕,劉少宗,等.北京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2)[J].中國園林,1998(2):51~54.
[4] 王蕾,高尚玉,劉連友,等.北京市11 種園林植物滯留大氣顆粒物能力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6,17(4):597~601.
[5] 張新獻,古潤澤,陳自新.北京城市居住區綠地的滯塵效益[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19(4):12~17.
[6] 王蓉麗,方英姿,馬玲.金華市主要城市園林植物綜合滯塵能力的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09(3):574~576.
有關卡特蘭花斑病的防治法
癥狀:植株根莖處變褐腐爛,病部可見蛛絲狀菌絲。植株葉片萎蔫。
病原物:RhizoctoniasolaniKuhn.屬真菌半知菌亞門,無孢目,絲核菌屬,立枯絲核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土壤或病殘組織上生存,靠菌絲生長蔓延為害。
發病條件:在未經消毒的園土中培育幼苗容易發病。土壤高濕有利于病害的發展。
防治方法:1.苗床藥土處理,每平方米苗床用多菌靈5 g與25 kg細土拌成藥土,播種時做墊土和覆土。
2.發病初期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
3.根腐病、株腐病混合發生時,可用72.2%普力克800倍液加50%福美雙800倍液噴淋。
——摘自湖北林業網
Study on the Dust-retention Ability of Main Garden Plants in Xinxiang City
Guo Hui, Zhang Jiayang
(School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Universit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conducts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dust-retention ability of the garden plant (13 species of arbors, 17 species of shrubs and small arbors, 4 species of lawn plants) in Xinxia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rom strong to weak, the comprehensive dust-retention ability of different garden plants follows the sequence of evergreen arbor, evergreen shrub, deciduous shrub, deciduous arbor and lawn plan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Key words:city garden plant; comprehensive dust-retention ability; Xinxiang City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1-0118-03
作者簡介:郭暉(1982—),男,寧夏彭陽人,講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栽植與造景方面的工作。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編號:152102310213);河南省新鄉市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編號:ZG14035)
收稿日期: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