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力
全力推進墾區改革發展
王兆力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和歷史擔當,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全會明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這是全會的重大成果,充分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深刻回答了管黨治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的行動綱領。
(一)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體現了治國理政方略的漸次展開和深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這一偉大事業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我國發展新特征確定的治國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戰略抉擇。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分別專題研究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黨中央在黨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的執政方略,全面從嚴治黨是重要保障。黨的領導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核心和保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當中,起決定和保障作用的就是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是黨中央著眼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的整體設計,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漸次展開和深度推進。
(二)全會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符合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這是我們黨在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們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是黨心民心所向,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迫切需要。
(三)全會審議通過的《準則》《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安排。全會審議通過了《準則》和《條例》正是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大安排。兩個文件以《黨章》為根本依據,繼承了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發揚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并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分析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直面當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聚焦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實現了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是墾區上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要全面準確地做好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持續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首先,要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領會。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基礎是學習,墾區上下必須全面、準確、深入、系統地理解全會精神,結合目前正在進行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好全會精神,領會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要堅持原原本本學、反反復復學,力求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用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學習過程中,各級領導要作表率、帶頭學,一級抓一級,層層壓實和傳導責任,確保學習實效。
其次,要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墾區上下要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刻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義,深刻把握加強黨內監督的基本要求,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強化自我監督,增強履職能力,做到黨中央的提倡堅決響應、黨中央的決定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墾區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環境。
當前,我們要以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契機,聚焦墾區改革發展,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要大力推進農墾改革、現代農業建設、深化國企改革等工作,促進墾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加快推進農墾改革。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轉變農墾管理方式為重點,破除農墾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弊端,增強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重點推進實施好農墾綏化、哈爾濱管理局綜合改革試點任務。
(二)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兩次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黑龍江農墾的具體要求,制定并出臺《關于黑龍江墾區形成農業領域航母的意見》。以構建“三個體系”(產業、生產和經營體系)為重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種植業結構、農業結構和品質結構,著力發展安全、優質、綠色(有機)農業,扎實推進重點水利工程、高標準(生態)農田、農業技術裝備、糧食倉儲加工等項目建設,加強“互聯網+農業”體系建設。
(三)繼續深化國企改革。繼續堅持“一企一策”推進合資合作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管理層和員工持股;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和具備條件企業與資本市場合作融資上市四項改革措施。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堅持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著力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強化管理,做強做優做大綠色、健康、高端食品加工業,提高墾區產業化經營水平。
(四)抓好產業項目建設。必須突出發展拉動力強、鏈條長、效益突出的重點產業項目。要加大招商引資與合資合作力度,將產業項目建設與完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結合起來,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確保已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在建項目按時竣工,已投產項目達產達效。要抓好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完善提升園區功能,優化墾區發展環境。
(五)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寬職工增收渠道。加大對邊境農(牧)場、貧困農(牧)場的支持力度,實施分類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繼續抓好教育、衛生服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全民健身等惠民工程。
(作者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