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做強優勢 補齊短板全力打造黑龍江牧業強縣
王大勇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傳統牧業縣份,畜牧業資源優勢比較突出。縣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針對黑龍江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持續推動以奶牛為主的多元牧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黑龍江牧業強縣。
堅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重點,持續推動奶業健康發展。一是明確方向,規模發展。適應奶業發展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政策思路,實施標準化規模奶牛場建設,推動傳統分散飼養向規模集約經營轉變。通過政府補貼、貸款貼息、招商引資、群眾自籌等方式,累計投入資金10億元,建成300頭以上規模奶牛場102個。二是扶壯“龍頭”,打牢基礎。自伊利乳業集團入駐自治縣以來,我們始終把與伊利合作作為地企共建的重中之重,全力優化服務環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目前,伊利乳業累計上繳稅金10.3億元,累計兌付群眾奶資近50億元。三是引優淘劣,優化種群。面對奶業持續震蕩形勢,不再單純追求奶牛數量增長,而是將重點放在提高奶牛群體質量上,加快引優淘劣步伐。累計引進優質進口澳牛3000頭,使用優質凍精繁育,保障基礎后備母牛群體優良。四是科學管理,提高品質。以提高奶源品質、保障奶源安全為著力點,引入美國、荷蘭等國家先進牧場管理系統,推廣應用DHI、TMR等先進技術,不斷提升奶牛飼喂精細化水平。
借助全省“兩牛一豬”項目,深挖多元牧業發展潛力,走出一條乳肉魚并行發展的新路子。一是基地示范引領。堅持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制定出臺了《多元牧業發展五年規劃》,鼓勵群眾利用閑置牛舍育肥牛羊,利用大水面、大草原養殖特色禽類,減少奶業下滑帶來的影響,保持農民收入穩定增長。二是水產業釋放潛力。加強頂層設計,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整合現有水產品品牌,全力做活水產業,力爭用5年時間將水產業打造成又一支柱產業。三是企業牽動發展。引進培育合隆羽絨、隆瑞食品等龍頭企業6家,涉及屠宰、加工等多個領域,形成較為成熟的畜產品產業鏈條,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四是創新促進營銷。堅持內銷外銷“兩條腿”走路,對內建立牛羊肉分銷“前店后場”模式;對外注重樹立品牌,打造“伯特蘇”系列奶品、紅利牛肉干等綠特色品牌,年銷售額達到6億元;開拓浙江、河北等狐貉皮張市場,鵝鴨羽絨遠銷歐美、日本等地。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服務保障,促進畜牧業穩步轉型。一是完善政策提供保障。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支持奶牛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給予企業、業戶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極大調動了牧場業主、奶農、鵝鴨養殖戶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二是地企共商發展產業。與伊利公司建立重大問題協商機制,研究解決奶源基地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特別是在鮮奶價格確定上,由縣政府與企業協商,共同確定鮮奶價格,保障奶農利益,穩定產業基石。三是創新融資注入活力。與大慶農業擔保公司合作,注入資金1000萬元,撬動10倍銀行貸款,循環使用;在全省率先推出活體奶牛抵押、牧場聯保抵押貸款,有效解決牧場建設資金短缺難題。四是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政府購買公益性畜牧業服務投入預算,與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合作推進胡吉吐莫智慧小鎮試點,把牧場、草原全部納入監控范圍,由專家制定標準化操作規程,提供常規疫病防治等技術指導;累計招聘大學本科以上畜牧專業人才72人,為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引入北京中鼎牧業有限公司,對部分經營不善牧場進行租賃管理,由專業團隊參與牧場經營,實現了扭虧為盈。
(作者系中共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張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