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點攻難點 打好發展組合拳努力探索工業振興新路子
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我省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黑龍江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板,關鍵要圍繞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打好發展組合拳,發揮政策措施綜合效應,朝著既定目標扎扎實實向前走??倳浀闹匾v話,既飽含著對黑龍江省“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殷切希望,也對黑龍江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工作的方向指引、根本遵循、行動指南和強大動力。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認真落實省委把工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決策部署,抓重點、攻難點,圍繞黑龍江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后發競爭“三大優勢”和結構性、資源性、體制性“三大短板”,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打好發展組合拳,不斷研究探索推動工業振興的新路子。
總書記強調,要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向優勢產業和產品延伸升級要發展,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關鍵要揚黑龍江“自然資源和發展基礎優勢”之長,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的“鋼筋鐵骨”,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一是揚“農業資源得天獨厚”之長,大力發展高端食品制造、高端乳制品、高端畜產品。順應國內外日益增長的高端食品消費需求,依托農業資源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通過產品研發、成果引進、技術改造升級,增加品種,提升品質;通過品牌整合、品牌營銷,提升龍江品牌的市場影響力;通過企業重組整合,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是揚“非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之長,大力發展石墨、鉬、銅等礦產精深加工產業。集中力量打造哈爾濱、雞西、鶴崗3個高端石墨產業集群。借全國石墨產業聯盟辦事機構設在黑龍江的有利條件,引導本地的開采、研發、生產加工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合作,力爭在石墨產業的部分領域取得重大發展,特別是在石墨烯制備和應用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大力推動鉬、銅等其他各類非能源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
三是揚“工業基礎雄厚”之長,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對接落實《中國制造2025》,圍繞我省有基礎和競爭優勢的17個細分行業,做優做強電力、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先進裝備制造業,提升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和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水平,支持實施重點技術裝備首臺套項目,支持我省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推進龍江裝備“裝備中國”、走向世界。加強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實施“互聯網+工業”行動計劃,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企業全生命周期綜合集成應用,促進制造業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升級,努力將黑龍江打造成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先行區。
四是揚“科教基礎實力較強”之長,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市場化激勵機制,暢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渠道,營造適宜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生態環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培育發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燃氣輪機、先進發動機、衛星應用、傳感器等有優勢、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打造以哈爾濱為代表的國內領先新興產業集群。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專項行動,促進設施、工藝和產品更新換代,通過技術升級推動龍江制造業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抓好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省老企業多,國企特別是央企比重大,發展最大障礙在體制。近10年來我省央企經濟總量占全省工業的比重,最高年份為75%,最低年份也占46%。但“十二五”期間,黑龍江央企的工業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低于全省15.5個百分點。補齊體制機制不活、國企發展動力不足的短板,關鍵要借國家推動國企改革的“東風”,在全力推動地方國企改革的同時,加大力度推進龍江央企的改革。
一是加強與央企的合作。加大與央企戰略合作的推進力度,推動央企在黑龍江直接投資、共建產業園區、布局重大項目。加快已有的合作項目建設進度,爭取一批新項目落地。通過增量的引入,盤活黑龍江央企存量,激發內生動力,形成發展的新動能。
二是積極推進央企下屬企業與地方和社會資本合作。抓好東北振興各項政策的落實,推動央企下屬企業與地方企業和社會資本的合資合作,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央企改制分離副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爭取把央企產業鏈條延伸和產品配套全部留在黑龍江,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三是推動軍工央企與地方民企的合作。抓住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發揮黑龍江“軍工大省”的優勢,統籌軍民兩方面資源,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路推進“軍轉民”“民參軍”,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共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總書記強調,非公有制經濟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補齊非公經濟短板,關鍵要營造良好環境,大力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一是創造良好的法治政策環境。清理廢止不適應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全面落實和完善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支持民營企業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加快推進簡政放權,規范權力運行,引導摒棄新官不理舊賬、隨意變規劃、變政策等不守信用行為,讓民營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二是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針對企業當前面臨的市場冰山、融資高山、轉型火山這“三座大山”,改進服務方式,豐富服務手段,健全服務體系,有針對性地實施非公經濟三年行動計劃、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特別是要加強民營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幫助企業改善經營、降低成本。
三是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跟蹤近年來一系列重大招商推介活動、各級領導出訪洽談和大型展會、合作對接會等生成的項目線索,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積極引進一批民營資本和戰略投資者。
四是營造企業家成長的氛圍和環境。按照總書記提出的“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新要求,主動為企業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營造尊重企業家、關愛企業家的深厚氛圍。強化培訓引導,增強企業家的市場意識和依法經營意識,引導其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
一是更加注重政策服務。在政策落實上,及時協調兌現國家和省各項支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裝備工業走出去等政策。在政策爭取上,及時跟蹤《中國制造2025》各專項規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對接國家“擴大有效投資、實施重大專項及重大標志性項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項目儲備,力爭有更多的項目落戶我省。
二是更加注重產需對接服務。發揮好工信部門的服務職能,針對當前工業企業發展存在的政策、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實施產需對接專項行動,重點圍繞大項目建設、龍頭企業配套、產業鏈上下游協作、生產要素供給、科技成果產業化、人才和用工等方面,牽線搭橋,推進需求對接,幫助企業把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好。
三是更加注重融資服務。抓住國家推動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政策機遇,落實好工業差別化信貸政策,切實為企業做好融資服務。組織好銀企對接、融資培訓等活動,引導企業用好轉貸金、助保金、風險補償金、擔保金等政府提供的融資服務。積極爭取國家600億規模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市場化運營我省101億規模的工業投資基金,鼓勵企業開展直接融資,組織專題輔導和培訓,引導企業在境內外主板上市或在新三板、上股交、哈股交掛牌直接融資。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