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進
“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孫浩進
黑龍江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冷靜應對,奮發有為,改革創新,實施“五大規劃”發展戰略、十大重點產業建設和“龍江絲路帶”建設,深入挖掘經濟增長潛力,實現經濟平穩發展和民生持續改善。“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應當是:
第一,加快形成經濟新結構。黑龍江省應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依靠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突出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努力培育“互聯網+”、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推動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形成經濟發展的“混合動力”。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啟動交通、水利、城市地下管網等大項目;優化投資結構,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投資增速和投資率,追求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邊際貢獻率的最大化;完善項目考核辦法,遏制“投資水分”現象,推動項目真正落地投產達效。同時,應發揮黑龍江省特有優勢,加快發展旅游、養老、健康等產業和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利用好老工業基地振興方面的政策,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尤其要加大企業技改力度,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步伐,大力推進“互聯網+”,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針對短板加大研發投入水平,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帶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第二,深化改革創建新機制。黑龍江省各級政府需要下大力氣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向縱深推進,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同時,應按照“國企改革要深化、民營經濟要發展、簡政放權要徹底、市場活力要增強”的要求,繼續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堅決破除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營商環境。推進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依法行政。深化市場化改革,釋放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和監管規則,完善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和金融市場體系,形成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
第三,加快發展現代新農業。黑龍江省應依托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為目標,發揮墾區引領作用,著力在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開展改革試驗,著力破解制約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促進黑土資源永續利用、水資源科學開發和高效利用,努力把“兩大平原”建成國家商品糧基地核心區、綠色食品生產樣板區、高效生態農業先行區和統籌城鄉發展先導區,為全國糧食主產區實現“四化同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黑龍江省應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快發展規模效益型的現代化大農業。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爭取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上實現新突破。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振興發展新引擎;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把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讓農民群眾平等分享現代化成果,爭取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第四,深化擴大對外新合作。黑龍江省應以貫徹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加快“龍江絲路帶”建設為契機,加強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沿邊經濟帶,完善邊境口岸等開放合作平臺,創新合作模式,提升開放水平,應發揮骨干企業多的優勢,推進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促進黑龍江裝備在走向世界中實現轉型升級,帶動更多配套和就業。努力把黑龍江省打造成我國對俄全面合作的最大立體交通物流樞紐、最重要商貿流通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最大科技創新合作基地與人文交流合作平臺,為全國其他地區對俄合作提供示范,進一步深化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帶動對外開放。
第五,扎實推進民生新工程。應兜住底線民生,把扶貧開發、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織密織牢民生安全網的“網底”;應保障基本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滿足群眾基本需求;應高度關注熱點民生,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應堅持關注長遠民生,逐步建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制度體系,保障群眾正當權益,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當前尤其要重視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分類推進采煤沉陷區、煤城棚戶區、國有工礦棚戶區和其它地區棚戶區改造。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北老工業基地承接產生轉移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