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宇宏
加強農村基層黨建改革創新為實現農區現代化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譚宇宏
綏化是農業大市,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奪取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全市各級組織部門和縣鄉黨委緊緊圍繞脫貧奔小康、奮力推進農區現代化建組織、聚人才、強保障,做到精心謀劃、超前運作、積極探索、擔當作為,強勢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爭一流、當排頭。
支部強不強,關鍵在“頭羊”。我們始終堅持把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放在首位,不斷建立健全選育管退機制,增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活力,激發其干事創業熱情。一是不拘一格“選”。實施“能人強鄉興村”戰略,采取挖掘能人參選、跨村任職、機關下派等方式拓寬選任渠道,著力選拔政治素質好的能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并通過選派第一書記、聘請榮譽村長和發展顧問等形式,增強村級班子力量。肇東市昌五鎮黨委積極鼓勵引導本地成功企業家福成集團董事長王福成,帶領村民規模種植白菜4000畝,戶均增收2600元,使金安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白菜生產專業村。目前,全市村黨組織書記中各類有影響力的致富帶頭人達到807名,占總數的60.59%,整體戰斗力凝聚力顯著增強。二是面向未來“育”。著眼推進市委農區現代化戰略,大力實施素質升級工程,利用黨干校、農民夜校、遠程教育網絡等平臺,2015年以來,先后選調729名村黨組織書記到山東省濰坊市、陜西省延安市等地進行農業產業化專題培訓和黨性黨風教育,并與國家開放大學綏化分校聯合舉辦了214名農村黨員干部參加的農村經濟管理大專(本科)班。同時,建立了村級后備人才庫,全市共培養村級后備干部4176名,村均3名,儲備了數量足、素質高、反響好的后續力量。三是強化措施“管”。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財,健全完善了村級“一事一議”、經濟責任審計和重大事項報告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確了村黨組織書記職責清單,規范權力運行。望奎縣火箭鎮正蘭三村立下“鐵規矩”,堅持重大事項全部實行“一事一議”民主決策,年均議成率達90%以上,有效防止了“一言堂”。實施目標責任制管理,組織全市160個鄉鎮黨委分別與所屬村黨組織書記簽訂了任期和年度《目標責任狀》,嚴格對標考核。加強日常履職監督,全面推行黨務村務公開,建立完善了談話提醒、重大事項報告、村民代表質詢等監督機制,有效提高了對村黨組織書記的監管水平。四是創新機制“退”。圍繞建設充滿活力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研究建立了最高任期、末位淘汰、未履行承諾辭職、到齡離任四項退出機制,及時調整不勝任的,暢通村黨組織書記下的渠道。2015年以來,全市共有45名村黨組織書記因工作不力、違法違紀和身體健康等原因被調整下來,有效提升了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先進性和整體戰斗力。
綏化市有兩個國標貧困縣、4個省標貧困縣,308個貧困村、35.6萬貧困人口,占全省脫貧任務的21.3%,特別是村級經濟基礎薄弱、債務沉重,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任務十分艱巨。圍繞全市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中心任務,我們提出實施以富集體、富群眾為主要內容的“雙富”工程,利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雙富”目標。一是探索實現路徑。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干部優勢,積極探索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用好涉農惠農政策、抓好招商引資、強化“三資”管理、挖掘域外能人、發展特色產業、提供社會化有償服務、建立專項發展資金、推動區域戰略合作10條富集體富群眾實現路徑來增加收入。北林區永安鎮永興村集體出資控股25%,由村黨支部書記牽頭創建大成福農工商貿易有限公司,主要銷售本村4個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2015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村集體獲利140萬元。截至2015年末,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0543元增長到11175.6元,各類典型輻射引帶貧困村68個、貧困人口10萬人。二是實施典型帶動。以全省實施“雙百”示范工程為牽動,深入開展以“打造黨建示范帶、發展特色致富門路”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創建活動,打造黨建示范帶48條、發展特色致富門路2160個,有效拓展了“雙富”渠道。積極探索推行“支部+電商”黨建富民模式,全市已有255個村黨組織與淘寶、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牽頭創建電商合作點488個,其中由鄉村黨員干部領辦創辦的電商站點達到94個。大力開展“雙富”典型巡回宣講活動,精選出“百名好支書”張旭旺等“雙富”典型82個。三是創新工作載體。把貧困村、貧困戶摘掉貧困“帽子”作為實施“雙富”工程著力點,在全市組織開展了“百局聯村、千名干部駐屯、萬名黨員包戶”活動,組織市縣實力部門與建檔立卡貧困村、后進村結成幫扶共建對子,大力組建技術推廣、信息中介、產業服務等類型黨員干部助民服務隊,直接服務貧困戶等農民群眾25萬戶。全面推行“黨支部+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工作模式,全市共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1057個,建立黨組織932個,參與黨員干部1.3萬多名,輻射帶動13萬戶。在此基礎上,采取產業引領、金融扶助、政策兜底等方式,加大對貧困黨員和群眾的幫扶救助,僅2015年就使3000多名貧困黨員實現穩定脫貧。
著眼建設服務型鄉鎮政府和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大力開展擴權強鄉改革、農村社區化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一是深入推進擴權強鄉改革。堅持有利于鄉鎮長遠發展、有利于服務農民群眾、有利于鞏固基層政權的原則,在慶安縣民樂鎮、綏棱縣上集鎮、青岡縣禎祥鎮進行了擴權強鄉改革試點。主要采取委托、授權、派駐等形式,圍繞改革人事管理權、增強財政自主權、擴大執法監督權、賦予行政審批權,列出權力下放清單,明晰政策界限,搞好權力對接,確保各項權力放得下、接得住、運行好。二是探索農村社區管理模式。堅持“村社合一、村社并行”原則,依托整鄉鎮推進、整村推進的試點鄉村,以青岡縣禎祥鎮、綏棱縣上集鎮、安達市臥里屯鄉、慶安縣慶安鎮為重點,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機制,加強基礎硬件建設,完善綜合配套服務功能,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服務模式,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三是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把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為“硬任務”,深入安排部署,明確組建要求,全市現已規范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1336個,占村總數100%。在全面完成組建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責權限,健全完善監督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誤工補貼,建立科學管用的常態化運行機制,確保村務監督委員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北林區綏勝鎮勝利二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在審核黨員“七一”活動購買紀念品相關費用時,認為此項支出不合理予以否決,僅2015年北林區村集體減少支出達300余萬元。
健全完善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切實解決活動場所標準不高、工作經費短缺和基層干部待遇偏低問題。一是建陣地。采取財政投入、舊址置換、閑置村小學維修、開發商預留等辦法,加強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設。2015年全市共投入資金近5000萬元,新建改建村和社區組織活動場所129個。依托鄉村組織活動場所,全市建成鄉村便民服務中心(站點)1371個,覆蓋面達到92%。青岡縣建立縣級人民辦事中心、鄉鎮辦事大廳、村辦事服務站、村民小組為民服務隊,使農民群眾小事代辦、一般性審批和矛盾調解等“六個不出村”做法,被中央電視臺報道。二是增經費。根據省委《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辦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落實好省委為每個村增撥2萬元運轉經費工作的同時,督促全市10個縣(市、區)在財政緊張情況下,將每名黨員200元基層黨建工作經費、每個村3萬元運轉補充經費等黨建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2015年撥付總額達8058.75萬元,占應撥總額100%。2016年,市委還為每個村增撥5000元取暖費。三是給待遇。積極推行職務上掛、辦理養老保險、納入事業編制等激勵措施,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年平均補貼達到2.1萬元、上掛鄉鎮副職115人、辦理養老保險909人。安達市創新村黨組織書記激勵保障機制,通過不變身份、不變崗位的方式,使40名村黨組織書記享受到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待遇。
(作者系中共綏化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趙嘉賓 zhaojia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