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剛
愛國主義
——黑龍江全面振興的精神引領
李德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中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縱觀歷史,中華民族多災多難,但苦難興邦,我們不僅挺過來了,而且愈挫彌堅,這是因為愛國主義精神的支撐;展望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需要愛國主義精神的凝神聚力作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仔細品味內中的精神,立足黑龍江的實際,我們需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與全省的發展統一起來,發揮精神的引領和動力作用,推動黑龍江更好更快發展。
愛國主義,簡單說來,就是個人或組織熱愛自己祖國的積極態度和觀點。它要求我們在認識上要了解自己的祖國,我們國家有著遼闊的陸上疆土和海洋國土,一寸也不多,一寸也不能少,這是我們祖祖輩輩生存、繁衍的場所,也是我們奮發圖強、有所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舞臺,我們要努力保護好、建設好;我們國家有著勤勞勇敢的人民,他們相互交往、相互學習,形成了統一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我們在繼往開來過程中提供不竭的經驗和參考;它要求我們在情感上要依靠、依戀自己的祖國,支持祖國的發展;它也要求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不畏各種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付出自己的努力。
愛國主義具有突出的時代價值。它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不僅是國家政令統一的標志,更是近代以來全國人民的美好夙愿;多民族雜居、聚居的國情以及近代以來帝國主義的挑撥和以往國內民族政策存在的問題使得民族之間長期有著程度不同的隔閡,需要我們付出加倍的努力,推進民族團結。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時,愛國主義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歷史上曾經無比榮光,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讓世界側目。但是,近代以來,中國在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卻滯后了,國力貧弱,遭受西方國家的歧視、欺凌。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探索發展的新路子,實行了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發展依然不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的夢想,它需要我們各族人民在愛國主義的引領下,憋足一口氣,提升精氣神,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另外,愛國主義也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每個人的人生價值的實現,都需要祖國這個大平臺,并且每個人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挫折。作為一種精神,愛國主義能夠給篤信它的每個人以巨大的現實力量,促使其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由此可見,愛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動力。當近代許多國人在國外因為國家的貧弱而不好意思聲明自己是中國人之時,吉鴻昌同志卻大膽喊出“我是中國人”,其折射出的對國家民族的自豪和愛國主義情懷讓我們深受鼓舞;當旅居國外的許多華人華僑在面臨困難而孤立無援時,祖國和人民的聲援和支持除了讓他們產生了克服困難、擺脫困境的勇氣之外,也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祖國的大家庭。中華民族同根同源,愛國主義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需要我們時刻銘記,永遠傳承。
愛國主義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要通過明確的特定目標和內容體現出來。它不僅要求我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努力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且還要求我們同心協力,實現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富足。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備受帝國主義的欺凌和壓榨,大量仁人志士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奮起,要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但是,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失敗了,“戊戌六君子”的血白白流淌;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也失敗了,空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余恨。十月革命的炮響之后,中國無產階級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并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成功,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可見,愛國主義有巨大號召力,但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沒有中國共產黨堅定的領導,僅有愛國主義情懷和為國家出力的愿望,在強鄰環伺的世界上,國家是難以獨立的,更不用說國家強大和人民富足,為此,必須將愛國與愛黨密切聯系起來,愛黨與愛國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
人民跟隨中國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共同抵御外侮,最終實現革命成功,其目的就是求得獨立和當家作主的機會,以及經濟生活上的富足。但是,新中國是建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的,國家面臨著發展的迫切需要。如何選擇發展道路?封建地主的盤剝和資本家的壓榨,人民對此記憶猶新,再也不想走以前的老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保障人民的平等自由,對此,在國民經濟恢復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毅然選擇了社會主義,并不斷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了綜合國力的質的跨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提高。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的實踐反復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密切聯系在一起。任何有著愛國主義情懷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國強盛,而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實現了國家的強盛。愛國,當然也要愛社會主義。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
愛國,也要愛家。自古以來,國與家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國就沒有家,但沒有一個個具體的家,國將變得毫無活力?!拔业募以跂|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滿山遍野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不知唱出了多少家鄉人的心聲。富有愛國主義情懷的黑龍江人,不僅要愛黨、愛社會主義,也要將熱愛祖國與熱愛家鄉黑龍江結合起來。黑龍江有遼闊的土地曠野、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千里冰封的地域特色。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也贊嘆指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但是,守著這么優厚的先天條件,我們的發展卻一度處于全國后列,這讓政府著急,黑龍江人也著急。愛國主義的行動性要求我們立足龍江,將愛國情懷落實在全省的建設與發展上面,落實在具體的崗位工作上面,充分挖掘本省的特點和優勢,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促發展,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庶。
愛國,就要用實際行動推動國家及社會的發展,沒有足夠的發展,固步自封、安于現狀,最終不僅將置國家于貧弱,也將使“愛國”限于空洞;要發展,就需要調動國人的積極性,而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極容易使得這種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與國家發展歷來就是相伴而行的。而國家發展從來都是具體的,是一個個區域、一個個指標發展的綜合。黑龍江人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要通過愛家鄉,推動家鄉發展展現出來。黑龍江要發展,就需要立足本省,充分挖掘本省的資源和優勢,調動全體黑龍江人的發展熱情,這是推動黑龍江發展的基礎。但是,閉門造車確定是不行的,黑龍江有許多發展優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弱勢和不足,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等都不可能完全具備。為此,我們需要面向四方,積極推動交流與合作,博取眾家之長,取長補短。
推動交流合作,首先要面向國內。當前國內各省市發展并不平衡,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塘三角地帶,以及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發展較好,黑龍江省的發展已經顯得滯后。為此,我們要奮起直追,既要“走出去”,積極向發展較好地區學習,推動與它們的合作,又要“引進來”,引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尤其注意引進人才,要以利益吸引人才,以情感留住人才,更要注意用好人才,給他們必要的政策、平臺、崗位,為他們搭建施展作為的有利空間。
推動交流合作,還要面向國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有長達3000公里的水陸邊界,處于中國沿江沿邊對外開放格局的最前沿,對俄貿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中俄地緣政治關系的持續升溫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開發遠東戰略的推行,黑龍江的對俄貿易地位更加凸顯。從1990年開始,由哈爾濱舉辦的“中國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逐漸形成了以俄羅斯為主、面向東北亞、輻射全世界、服務全中國的特色,先后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客參與洽談,既讓哈爾濱蜚聲海外,也有力地提升了黑龍江的對外交流水平。2014年,黑龍江省委積極響應中共中央“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提出了“龍江絲路帶”的設想。隨著中俄韓“哈綏符釜”陸海聯運常態化和哈歐國際貨運班列的雙向貫通,“龍江絲路帶”成了一條互利共贏的新的開放帶和生產要素集聚的產業帶,黑龍江的發展有了更大的空間。在雙向共贏的對外交流過程中,愛國主義要求我們既要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也要注意充分尊重別的國家和民族的特點、傳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我們要積極倡導求同存異、交流互鑒,促進不同國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每個人心中的愛國主義情感都不是先天的,它要靠后天的習得和錘煉才能逐漸形成。因此,要推動龍江發展,就需要調動全省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就需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精神落在龍江發展過程中豐富多彩的實踐上面,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到民眾內心深處。
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豐富教育內容。黑龍江有著悠久的歷史、廣闊的省域,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黑龍江曾經多次遭受外族入侵或殖民,留下了諸如731部隊遺址、虎頭要塞等重要物證,這都是當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素材。通過這些素材,揭示歷史真相,讓更多的龍江人了解家鄉,了解曾經的苦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知道和平不能依靠施舍,只有緊緊依靠政府,依靠人民,依靠共產黨,齊心協力,一心一意謀發展,增強“大家”的力量,才能有“小家”的安居樂業。歷史是教材,現實也是教材。黑龍江省在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北大荒”向“北大倉”的成功轉變、大慶石油的噴涌、哈爾濱地鐵的通車、完達山乳業的聞名,生態農業的品牌,等等,向世人一一訴說著我們取得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盡管來之不易,但足以讓全體黑龍江人精神振奮,提升其作為黑龍江人的自豪感,激發他們愛國、愛家情懷。并且,未來的規劃藍圖也可以作為愛國主義素材。目前,黑龍江各地紛紛籌建城市規劃館,在城鎮化的背景下,這些規劃館的免費開放,可以讓更多的民眾深入了解地方未來發展方向,既增進了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又增強了民眾對政府的認同,效果明顯。
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還要注意載體的多樣化。愛國主義精神需要教育、宣傳、引導,需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這就需要選擇必要的、合適的載體。報紙、期刊、板報等形式,我們依然要好好利用。除此之外,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增強宣傳的廣泛性、及時性。當前,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手機群體逐步形成,微信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微博、QQ、飛信等。根據事實、受眾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載體形式,宣傳愛國主義精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無論是豐富教育內容,還是創新教育平臺,都表明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短暫的突擊性的活動,而是我們要認真堅持的長期的事業,要從娃娃抓起,不僅要進課堂、進教材,更為關鍵的是進到每個龍江人的頭腦,促其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有一些年輕人沒有明確的生活理想,恣意追求享樂,究其原因,是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缺失或內化不足。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提升教育效果,讓每位龍江人明白他們為什么能夠有著幸福和平的生活,以及他們與國家的密切關系,不僅有助于端正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他們本身可能就會因此成為一張黑龍江形象的名片。
總之,當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和黑龍江“龍江絲路帶”構想的實施,以及黑龍江省在全面改革開放格局中的有利位置,為黑龍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因此,在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認識差距,抓住機遇,以更加銳意進取的精神,找路子,想對策,其中極為重要的就是將黑龍江發展與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結合起來,發揮精神的引領作用,積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結合起來,在愛國主義的指導下處理域內民族關系,促進對外交流,并以其調動全體黑龍江人的熱情,腳踏實地,努力推動黑龍江發展邁向新臺階。
(作者系哈爾濱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胡蕊huru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