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陽
工匠精神當發揚光大
付春陽
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于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工匠精神,首先讓人想到鐵匠、木匠、瓦匠、畫匠......他們當中許多人在反復磨礪中,掌握了一手絕技,甚至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他們認證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個道理。他們雖從事的行業不同但都有著共同的精神——工匠精神。現代企業中,更是不乏技術先進,手藝高超的從業者,是他們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將一項項科研成果,一張張精密圖紙,變成實實在在高品質產品。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產品的精益求精和持久永恒。
我們所熟悉的很多著名的國企起初不過是舉步維艱的小企業,后來因為擁有了身懷絕技的老師傅、老工匠,有了他們身上藴含的那種特殊的工匠精神,在師徒之間口口相傳,代代相因,成為彌足珍貴的傳統,成為企業興盛的秘密所在。哈爾濱鍋爐廠人齊贊就是這樣一家三代人傳承著工匠精神。齊贊從爺爺到父親都是這個廠的電焊工。而今齊贊所在的班組車間是攻克技術難關的重要團隊。該廠的工序就是將一根根金屬管材焊接組合成鍋爐設備的核心要件,而這些要件在鍋爐運行中不僅要經歷火與水的漫長洗禮,還要經歷超高強和高壓的考驗,任何一處焊接點出現絲毫漏點,就會影響整個鍋爐的正常運行。作為電廠配套設備的核心,鍋爐就像人的心臟一樣,齊贊的焊接合格率100%,為電廠打造出強勁的“鋼鐵之心”,因此,他多次受到國家和省市的表彰,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所在的班組獲國務院中央企業紅旗班組榮譽稱號。當年,正是如齊贊這樣的一代代工人階級以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托起東北工業的興盛和發展,使東北工業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全國工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此可見,工匠精神是過去東北企業興盛的秘密所在,更是今天振興的力量源泉。首先,工匠精神拒絕粗制濫造,追求每個細節的完美。其次,工匠精神拒絕對資源的依賴,追求產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東北資源豐富固然是優勢,但也使我們形成了對資源型粗加工產業發展路徑的依賴,我們的產品以“原”字號和“初”字號居多。向精深加工拓展,比如近年來在石油、木材、大米等特殊資源精深加工方面,龍江已初見成效。第三,工匠精神拒絕急功近利,追求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東北振興發展任務繁巨,加、減、乘、除轉型創新,也非短期就能奏效,龍江五大規劃方略既定,就要扎實穩步推進。第四,工匠精神拒絕好大喜功,追求水滴石穿的堅韌實干。東北歷史上形成的產業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東北人不事細作,不屑小利的地域性格。比如在南方街頭比比皆是,一塊錢一次的擦鞋攤,在哈幾乎見不到,因為東北人很少有人愿意從事薄利營生。正是這種貪大厭小的眼高手低的心態,將很多家門口的商機都拱手讓給外來溫州人、福建人。
其實黑龍江工業基礎雄厚,是我國著名的工業大省之一,龍江制造代表著國家工業化水平,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具備培養工匠精神的土壤。哈飛、三大動力,大慶油田,阿城繼電器廠離開了技藝純熟的技術工人的支撐,哪個企業會獲得今天的輝煌?在一些發達國家,企業平均壽命可達100多年,匠人精神是它們的長壽秘訣,而我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0多年。所以,而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充滿競爭、要出精品、要創品牌,必須將工匠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