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鋒 修思禹 胡凌凱
A股上市公司在各個產業中的表現,反映的也是實體經濟的冷熱。
過去的2015年,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讓很多人都印象深刻;而中國經濟的不斷降速,也讓很多產業都“心存憂慮”。實體和資本市場的聯系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令人參悟不透的話題,而作為中國最優質公司群體,A股上市公司在各個產業中的表現,反映的也是實體經濟的冷熱。哪些產業2016年仍具備投資價值?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是什么?《英才》記者面對面采訪10位公司領袖,為產業經濟的發展給出了他們的思考。
彭建武|中航工業南方董事長
開放通用航空
全世界做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5個,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而產出風險卻不小。成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體現國家對航空發動機產業的高度重視,是國家的戰略體現。
通用航空產業潛力無限。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對穩增長,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低空空域要放開,像汽車需要公路一樣,扶持培育通用航空產業,規范飛行員的培訓。另外,通用航空機場建設要加快。中國目前僅有三四百個供通用飛行器起降的機場。美國有一萬多,將近兩萬個通用機場。一旦這個產業成行,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就業機會的拉動,會產生巨大的效應。
增強國防建設,要與提升國民經濟同步協調,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國防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當前是航空產業發展的機遇期。
劉慶峰|科大訊飛董事長
構建人工智能生態
未來5—10年,人工智能將會像水和空氣一樣,進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很多工作和知識習得也會被機器所替代。
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道路就像我們的一句口號“沿途下蛋”,雖然最終瞄準的是達到人類的智慧,但是它階段性的成果必須要能在市場上得到檢驗而且能形成自我造血,否則任何企業也扛不住。
科大訊飛以語言切入人工智能,但我們并不只做語音,也做后臺的認知計算、語言交互,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甚至涉及到知識的高效管理,以及推理和學習。
三大塊都在齊頭并進,下一步要搭建中國有特色人工智能的生態體系,彌補我們做不到的。向上提供給開發伙伴,向下通過AIUI(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提供給開發者和用戶。未來在源頭技術上,可能一大半是別人做的,在最終產業應用上可能99%都是別人做的,只有1%是我們自己的技術,比如說輸入法、靈犀語音助手,越來越多的還是合作伙伴做出來的。
安康|華蘭生物董事長
靠產品多元化掙錢
傳統工業形勢不太好,而華蘭生物所屬的生物醫療行業發展比較順利。
2016年是華蘭生物的轉折點。漿站在逐步恢復,血站采集量這幾年增長速度業內最快,預計2016年這種內延式發展的效果會體現出來。
今年幾個疫苗產品有望獲得臨床批準,疫苗對公司業績會有非常利好的影響。我們還做了一些單抗的代工,也有比較好的發展。
血液制品價格放開,但我們不靠漲價掙錢,而要靠產品的多元化,企業資本的綜合利用來提高競爭力。
這個行業的風險還是產品的質量安全,產品質量和安全稍加不慎就會出問題,如果一家企業出現問題,會危及整個行業。
我們不擅于做資本市場的運作,但是一個上市企業必須靠內生和外延并進。精確治療、干細胞等,正在找好的切入點。大健康行業也積極地在策劃項目,大健康概念比較大,我們希望圍繞生物制藥往前往外拓展。
劉寶生|風帆股份董事長
現階段企業要有耐心
當期商業社會摻進了很多其它的因素,工業形態、經濟形勢更加復雜。中國經濟應該說還是比較平穩,現在處于轉型的階段,要能承受這種痛苦的過程。
風帆股份的產品結構調整,走得比較早。2013年我們基本完成了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這幾年的市場空間也就特別大。嘗到了甜頭,所以創新轉型對企業尤為重要。
現階段企業要有耐心。轉型不是一蹴而就,改革需要相當長的過程。但我認為傳統的優勢產品,應該要注意保護和支持。在新興產業現在還沒有形成真正支撐的時候,誰去補充這個過渡階段?對傳統的優勢產業,還是要注意保護。新興產業不要一哄而上,要注意引導,不然新興產業也可能產能過剩,要有序健康地發展。
新能源、新的基礎建設、儲能都是目前公司推進中的領域,但我們也重視對傳統優勢的延續保持。
陳義龍|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董事長
生物能源才是未來
生物能源的重要性會越來越突出,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再不能發展傳統能源了。而發展新能源風電、太陽能也有缺陷,這兩種能源不穩定,只能做補充,建多了電網消耗不了。風能太陽能加起來不到生物能源的40%,生物能源是全覆蓋,風能太陽能只能生產電能。電能、熱能、燃氣、原油、冷源,只有生物質能源才能把這五種能源全覆蓋。
很多產業基金都在進入這個領域,我認為這場能源革命開始后,中國將會引領全球種植能源新時代。這是全新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相結合,一產業、二產業、三產業同時拉動。
謝子龍|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參與到二胎政策的紅利
醫藥流通產業不會像以前爆發式增長,這幾年面臨轉型壓力。藥品流通產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通過多元化來降低經營費用。
通過銷售非藥品商品,增強盈利能力,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非藥品銷售額在歐美日國家藥店銷售金額占比達到60%左右。我們國家恰恰相反,60%—80%的銷售額是藥品。這就導致整個行業經營質量下降,藥店的生存空間也會越來越窄。
國家已經放開了二孩政策,跟二孩相關聯的產業會爆發式增長。藥店行業應該參與到二孩政策的紅利中。國外藥店銷售母嬰產品幾乎是主渠道,歐美國家達到60%多。
李振江|神威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創新受限
中國對中藥產業不太重視,最主要的瓶頸和原因在于政策限制。醫院基本是西醫的理論,很多人從國外學西醫回來的,他們對中醫根本不了解。中醫發展不起來,這是最大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我稱作“不創新等死,創新找死”。花費巨額資金做大量臨床,最后能進到醫保嗎?能賣出去嗎?價格能收回成本嗎?
如果自己創新呢,投入什么時候見成果不知道,就不投入了。很多小企業不投入,賺一把就算一把,賺不了就偷工減料。這些都涉及到政策。
中醫藥扶貧大有可為。用中醫藥扶貧,將實現可持續增收,不會返貧。也符合老百姓的生存生活習慣。給社會提供了一個造血功能,而不是輸血。
劉文偉|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藥企應該洗牌
很多企業覺得在經濟環境低迷的壓力下難已生存,我倒覺得現在洗牌也不是壞事。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藥品銷售國家,但卻不是制藥強國,在世界制藥企業50強中,并沒有中國企業的名字。中國卻有5000家藥企,每個企業都能占一個山頭,包一塊地方,大企業山頭大一點,小企業山頭小一點,都能活著,但實際上,讓一些技術含量低的企業都能活著,是很危險的。特別是很多的藥被不恰當的使用,被老百姓吃到肚子里,會形成大問題。
過去對于企業來說,想拓展的事很多,但現在我認為要適當做一些收縮,把原有的市場保住,在產品升級上多做一些事情。原來我們基本只生產藥品,現在有意識在大健康方面布局。我們現在有一個中國藥酒文化傳承教育基地,也在陸續生產推出幾款正宗的藥酒,比如女士喝的紅杞酒,男士喝的瑪卡酒。
另外,有些表現不好,需要投入的市場,我們就直接放棄了,現在的情況下,不盲目投資,利潤表現就會更好。
林印孫|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全產業鏈價值
做農業,以前的門檻是只要規模化生產就能賺錢。現在只做規模不行了,還要有特色、創新和核心競爭力才能賺錢。所以正邦集團在向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全產業鏈的生產模式 挖掘整條產業鏈的附加值,打造價值鏈競爭力;二是管理上要打造自身特色,集中全國各地的行業精英,生產適應當地特色的產品,利用正邦的平臺,共同創業。
收購兼并是正邦集團拓展業務的主要方式,未來會有更多的并購項目。正邦集團也在和農業相關的物流和金融領域積極布局,努力打通一二三產業鏈,各產業協同發展,企業才能相得益彰。
沃偉東|上海匯銀集團董事長
未來企業差別會更大
對中國經濟,眾說紛紜,甚至有些危言聳聽。但從全局看,我覺得會是穩中有進。
匯銀因為調整比較早,所以發展形勢目前還不錯的,特別是投資的制藥行業處于比較好的穩定上升。但行業都有周期,一部分已經走出來的企業,就會相對輕松一點。處于轉型期中的會比較累。但我認為傳統行業也有機會,關鍵就是看市場,如果市場存在就肯定有需求。只不過,有的需求是在長大,有的需求是在萎縮,那這也倒逼企業在產品上下功夫,才能更有競爭力。
當然,還存在市場和效率問題,像一般比較困難的行業都是傳統制造業,或者資源類的企業,煤炭、有色金屬這一類。比較好的行業都集中在新興行業,比如說是新材料,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大消費,旅游服務等。在行業的分布中,企業差距會拉大,未來好的會更好,差的會更困難,但這也是調結構轉經濟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