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色構建漢中幸福家園
漢中是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限制開發區域、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守護秦巴山區生態環境,維護漢中生態發展優勢,既是國家層面給漢中的清晰定位,也是省委、省政府對漢中的基本要求,為此,漢中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確定的“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的區域發展戰略,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目標,堅守“生態立市、循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工程”,深入推進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防治,持續開展漢江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努力建設循環發展生態宜居城市。


漢中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氣候宜人宜居,山清水秀、風光秀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溫潤,年平均氣溫14℃。
漢中自然保護區
截至目前,漢中境內建有自然保護區11處,總面積達22.8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8.37%,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處,分別是佛坪、長青、朱鹮、青木川、桑園、米倉山、觀音山、略陽珍稀水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17.18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31%;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分別是漢江濕地、摩天嶺、寶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5.61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06%,到2016年,林地占比達71%,森林覆蓋率59.11%,林業用地、森林覆蓋率均居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三倍。2016年,新申請陜西省大巴山(鎮巴)原始木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保護區面積達1.9萬公頃。
自然資源富集
漢中有“生物資源寶庫”、“天然物種基因庫”之稱,糧食生產一年兩熟,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單產是全國最高產區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種,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名錄的珍稀植物有72種,藥用植物就有1600多種,盛產各種名貴藥材,其中天麻、杜仲、棗皮(山茱萸)、西洋參產量居全國前列;野生動物534種,其中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等42種;探明儲量的礦產62種,鐵、錳等18種礦儲量居全國前列。
水資源豐富
漢中境內有漢江和嘉陵江兩大水系,大小河流567條,其中漢江流經漢中境內270公里,流域面積1.96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99.8億立方米。全市水能資源蘊藏量260萬千瓦,可開發量87萬千瓦,占陜西全省三分之一,人均水資源量4000立方米,高于全國和全省人均水平。

現代化的移民社區
2014年以來,漢中市全面落實“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措施,全力整治大氣污染。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拆改燃煤鍋爐677臺,清理關停市中心城區煤炭銷售企業及場所65家,年用煤消減量約118萬噸。在“控車”、“治源”措施上出實招。
堅持“綜合利用、粉碎還田、集中堆放、杜絕火點、責任追究”二十字方針,采取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相結合、全面禁止與重點防控相結合、行政推動與技術服務相結合、宣傳引導與考核問責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全區域、全時段、全面禁燒,形成市、縣、鎮、村四級聯防聯控機制,全年禁燒率達95%以上。在“增綠”上拓空間,采取規劃擴綠、道路增綠、依法治綠、科學護綠等有效措施,對30多條主要干道進行高標準、高質量、高規格綠化改造,逐步形成了“點成景,線成蔭,片成林”的林蔭系統和綠化景觀。截至2015年底,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4%,綠地率達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9平方米,綠化總量和綠化水平整體提升,城市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同時,全市建成11個縣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實現市縣(區)同步監測、數據同步發布。2015年,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 8 2天,優良率77.3%,超額完成省考任務21天,空氣優良天數全省排名第四,其中優級天數達83天,位居全省第一。今年,截至9月底,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級天數達到221天,比去年同期增加9天,全省排名第三位。

漢中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和“引漢濟渭”工程水源地,為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多年來,始終把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作為全市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45億元,實施各類治理項目579個,建設污染處理設施412臺(套),淘汰關停重污染企業和生產線1 6 3家(條),全市建成11個縣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90%、99%。新建鎮、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34個、垃圾處理設施48個。工業廢水排放標準全面提升,生活污染有效治理,重污染產能逐步淘汰,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漢江出境斷面水質化學需氧量11毫克/升,氨氮0.266毫克/升,優于地表水二類水質標準,主要支流褒河、湑水河、冷水河各監測斷面均符合Ⅱ類標準,水質為優;嘉陵江出境斷面水質優于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全市14個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確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送西安”。

2015年、2016年,漢中市印發了《關于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決定》和《漢中市重點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2016-2018年)》,以交通旅游環境風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風景線打造為重點,大辦實施“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全域開展農村環境大整治,扮靚“真美漢中”城市品牌,促進人、自然和環境協調發展,實現“村新、景美、業盛、人和”幸福家園的目標。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生態縣3個,國家級生態鎮村4個、省級生態鎮村95個、市級生態鎮村285個;累計投入環境綜合整治資金4.7億元,對109個鎮587個村進行了綜合整治,受益人口達120萬,探索總結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循環產業模式和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分類整治模式在全省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