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
構建制造業新體系推動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
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發展基礎和重要支柱,更是經濟新常態下龍江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明確指出: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產業層次向中高端邁進,重塑產業競爭新優勢。這是省委站在增強全省制造業競爭力、著眼破解體制性結構性資源性矛盾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貫徹落實這一決策部署,對于我省“十三五”時期優化工業結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按照《建議》“構建產業新體系”部署,圍繞推動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力打造以高端裝備制造、資源精深加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要支持的產業新格局。一是積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緊緊抓住國家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重大機遇,結合我省實際,“十三五”時期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對接《中國制造2025》中10大重點領域的23個細分行業,依托龍江裝備制造業技術基礎的優勢和條件,推動電力裝備、航空航天設備、軌道交通設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汽車、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領域的17個細分行業加快發展。特別是重點發展機器人、燃氣輪機、飛機和航空發動機等高端裝備制造業,促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帶動產業層次加快向中高端邁進,重新煥發“龍江制造”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二是加快發展資源精深加工。充分挖掘我省的資源稟賦優勢,圍繞高品質乳制品、畜產品加工、高品質食品制造、石化煤化、石墨及鉬礦資源加工等龍江有資源優勢和國內總需求有增長空間的領域發力,發展資源精深加工。“十三五”時期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高端乳制品、畜產品和食品制造,爭取在大慶和煤城布局石化、煤化精細化工重大項目,圍繞高端石墨和鉬產業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一體化發展,用好境外木材資源加快發展林木精深加工。通過延長產業鏈條,吃干榨凈“原字號”,推動我省資源領域的制造業實現提質增效、全產業鏈發展。三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培育有技術和成果儲備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使我省在全國未來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十三五”時期將重點支持研發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高新技術成果,重點抓好高新技術產品研發,實現終極目標前的技術溢出及重大工程的目標,實現和重點軍工產品型號研制過程中一些相關技術的溢出,關注衛星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動力鋰離子電池、空間探測技術外溢等成長性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使之成為未來我省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按照《建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困擾我省工業發展癥結和短板,在創新驅動、“互聯網+工業”和品牌質量提升等關鍵環節上力求新突破。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議》指出,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創新發展新動力。這是破解我省結構性、資源性矛盾的動力所在。“十三五”時期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依托省內大學院所,推進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爭取跨入國家級行列;梳理能夠迅速形成產業規模、具有重大牽動力的科技成果,完善激勵機制,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和效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強化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推動軍民領域協同創新,加強與軍工集團戰略合作,支持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應用和科研生產能力的開放共享,不斷培育發展新動力、厚植發展新優勢。二是實施“互聯網+工業”行動計劃。《建議》指出,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工業轉動力、轉方式,促進工業提質增效、升級擴量。這是破解我省結構性、資源性矛盾的根本措施。“十三五”時期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引導企業運用“互聯網+工業”,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生產性服務等環節有機結合,對原有的生產方式、管理模式進行變革,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工業各領域的深度應用,在具備條件的企業啟動建設智能工廠、數字車間試點,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以“互聯網+工業”為帶動,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促進工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集成創新與協同發展。三是加強質量品牌能力建設。《建議》指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進一步提高“黑龍江制造”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這是塑造我省制造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時期將針對重點行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工藝、裝備的推廣應用;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能力建設,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推行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推進制造業品牌建設;支持有品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和產品“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擴大出口規模,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提升龍江制造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構建制造業新體系,推動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必須按照《建議》提出的“提高貫徹落實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強化上下聯動,推進部門協作,形成工作合力,營造推動制造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圍繞“構建制造業新體系”加大保障支持力度。構建制造業新體系,保障支持是基礎條件。突出規劃引領,科學編制全省制造業“十三五”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統籌做好制造業發展與相關產業發展規劃銜接,為制造業轉型發展提供指導和遵循。突出政策支持,對近兩年國家和省出臺的有關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梳理分類;推動國家支持“互聯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走出去”、促進大數據發展和金融信貸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實,使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突出服務保障,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和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先進制造業投資基金,爭取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和專項在我省落地。加強融資服務,改進政府資金對制造業發展的支持方式;設立黑龍江省工業投資基金,結合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方式,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兩化融合發展;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為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提供擔保支持;引導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突出重點領域,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業、資源精深加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提升龍江制造市場競爭力奠定基礎。二是圍繞“構建制造業新體系”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構建制造業新體系,各類企業是擔當主體。發揮國家和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導激勵作用,主動對接國家設立的600億元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利用政府與市場的雙重力量推動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推進中小企業進入縣域專業化園區,圍繞大企業、大集團協作配套,發展“吃配”產品。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提升信息、投融資、創新創業、人才培訓、管理咨詢、市場開拓等服務功能和水平。加快培育國家級和省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在線開放各類孵化園,為創業初期企業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服務。引導中小微企業注重營銷,把握市場需求,運用“互聯網+”營銷方式,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公司治理和資本市場整合資源能力。三是圍繞“構建制造業新體系”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制造業新體系,人才隊伍是重要支撐。把人才作為構建制造業新體系的根本保障,加快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產業人才隊伍。注重激勵用好人才,通過給待遇、給平臺,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引導向制造業集聚,留住用好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素質技能人才。加大力度引進人才,落實好我省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激勵人才創新創業政策,引進制造業領域的高端緊缺實用人才,形成一批從事智能技術和裝備研發的創新團隊。加強規劃培養人才,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特別是適應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加大以信息技術、制造技術為重點的跨界人才培養力度,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