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科顧委宏觀經濟組
?
著力提升我省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貢獻率
黑龍江省科顧委宏觀經濟組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成為推動產業發展升級的主導力量。當前,我省正在深入實施“五大規劃”發展戰略,準確測定科技進步對產業發展的貢獻能力,有助于從總體上把握我省科技水平和科技進步潛力,有助于加快我省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進而使產業發展盡快走上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的集約型發展道路。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打造產學研發展平臺,有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拉動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有待加強,但一些深層次、體制性、機制性問題仍需下大氣力認真解決。
一是創新體系不夠健全,企業尚未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目前,我省科技研發力量主要集中于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一些大中型企業雖然具備了一定技術進步的物質基礎,但其更注重外延擴張,創新意識不濃,研發投入不足。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科技創新的動力和能力,科技研發活動投入嚴重不足,技術進步緩慢,未能形成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妨礙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同時,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孵化器、科技金融機構等還較為缺乏,制約了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薄弱,工業科技貢獻率低。我省長期以能源、裝備制造等重工業為主,受傳統產業模式影響,科技創新的基礎相對薄弱,與發達地區相比,多數行業和企業技術水平落后,設備能耗大、成本高、質量差,粗放型增長模式比較嚴重,甚至還有大量淘汰機械,亟需用先進科技進行更新改造。據統計數據顯示,我省第二產業的科技貢獻率低于一、三產業,支撐工業的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精密儀器、石油化工、工程機械、汽車制造等傳統產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技術有待突破,能夠支撐未來支柱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儲備不足。
三是體制機制不靈活,科技資源難以共享。各類科技信息共享平臺、產業技術聯盟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不足,以平臺服務地方、企業的自主創新力度有待提高;以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產業技術聯盟等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有待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與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共性和重大技術尚未融合,造成重復開發、資源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的共享。科技人才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全省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高校及大中型科研院所,其科技活動人員數量約占科研人員總數的70%以上,而企業科研人員占比不足30%,尤其是掌握核心技術、有重大科技成果、能帶領創新型團隊的高層次科技領軍型人才所占比例不高。
四是科技成果轉化不足,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貢獻率低。由于缺少成熟的資本體系、市場環境及管理體系,即使處于穩定應用階段的成果也不能實現商品化、產業化。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往往注重技術指標,追求立項比例、研發成果評審通過率,對科技成果的轉化關注度不高,缺乏明確的市場導向。同時,由于缺乏資金支持,許多成果僅僅停留在論文或實驗室階段,而企業往往不愿承擔技術成果的中試風險,因此,大批科研成果無法轉化為產品或產業優勢,阻礙了科技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按照創新驅動的發展要求,立足我省實際,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企業研發和科研成果轉化力度,積極解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不足的問題,加快構建具有龍江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產業經濟快速發展。
一要構建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投融資環境。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信用擔保、貸款貼息、資本金投入、種子基金和參股經營等多種方式為補充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有效化解產業技術創新的資金瓶頸。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科技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加大對基礎性研究、技術性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資金投入,逐步建立起比較穩定的專項資金渠道。實施多種形式的政府采購政策,支持本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活動,盡快把我省的高新技術產品列入政府采購范圍,通過政府采購擴大我省高新技術企業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從而實現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要優化高新技術產業金融環境,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開展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服務機構建設或服務項目創新試點,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有效增強對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金融支持,全方位推進企業科技創新。要積極引導和推動社會資本進入科技研發領域,形成多層次、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的科技創新投融資結構。要深化金融改革,推進金融創新,推動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激發經濟新常態下的互聯網金融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實現我省“互聯網+金融”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要積極推動區域特色產業和技術創新基地建設。制定區域科技發展規劃,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圍繞“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哈長城市群、大齊綏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核心區域,引導和建立有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形成有競爭力的區域性支柱產業。要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實現國家和地方聯動,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具有區域特色競爭能力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要積極推進區域內外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引導和組織跨地區的重大科研開發和產業化工程項目。要積極整合高校優勢學科和技術優勢資源,聯合具備實力的骨干企業或企業集團,構建集項目、人才、基地、產業于一體,開發、中試、產品、商品無縫鏈接的戰略合作平臺,進一步深化校企雙方在創新人才培養、關鍵技術研發、基地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合作。要以建設科技服務平臺為突破口,重點加快科技信息網絡、科技成果推廣體系、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科技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的建設,集成各方面科技資源,建立健全共享機制,形成社會化、網絡化的區域科技綜合服務平臺體系。
三要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體系。當前,我省產學研機制、體制還不完善,必須加強產學研合作力度。要積極開展應用型科研機構向企業化體制轉型改革,加大高等院校與企業合作,加快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化生產速度。要鼓勵和支持企業在高校設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機構,圍繞行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共同組建科技成果中試基地。要加快產學研中介機構建設,充分發揮我省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建設具有專業素質的中介服務隊伍,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要建立產學研工作機構,發揮政府職能作用,省里成立專門的產學研協調機構,協調企業、政府和科研院校的工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及時解決重大項目問題,提高產學研結合效率。政府采用稅收優惠、增加科研經費、建立產學研工作基金等多種措施,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合作與聯合。
四要大力引進和培育技術創新人才。要加大本省人才培養力度,大力實施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鼓勵本省高校設置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相關的專業,引進相關領域知名專家擔任教授,設置合理課程,盡快形成全新的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培養體系。要制定吸引高層次人才的相關政策,加強國際交流,鼓勵人才引進,依托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吸引聚集一批海外高水平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大力支持國外知名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帶項目、帶技術來我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在崗位待遇、科研經費支持等多個方面給予更多優惠,爭取吸引大批高端人才來我省創業發展。重點引進沿海產業園區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軟件、先進裝備制造、重大科技先導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以及重大創新項目、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研發平臺建設。要積極創造鼓勵創新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建立功能齊全、高效、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努力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課題組負責人劉世佳,課題組成員徐晶、劉云龍、王靜波)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