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王 群 陳麗芳 葉 寧
?
ERP管理系統的工業化普及現狀與應用
□福建王群陳麗芳葉寧
自ERP技術的廣泛發展和企業應用以來,將財務、庫存、銷售和生產等經營管理流程進行集成和提升,通過平臺管理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大型巨型企業在不斷擴展經營范圍和進行跨國運營行為,這些大型跨國企業的運營管理都極為復雜和具有著不同行業的背景特點,不同的運作模式和區域經濟方式使得這些企業對集成化的管理平臺有著迫切的需求,通過ERP管理系統的集成化管理能力和大數據即時分析功能,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加快了全球經營的步伐。
ERP的科學定義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計算機技術進步,更多計算機功能被開發和應用在企業管理上,通過大量的數據存儲和信息處理,企業可以將計算機技術在管理過程進行應用。在1965年,針對當時的生產供應滯后于市場需求和生產交貨不能即時跟進等系列問題,APICS(美國生產與庫存管理協會)提出MRP即物料供求管理策略,實現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產、供、銷”核心流程的集成化管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全球采購需求推動著全球經濟發展,以電子計算機和網絡為基礎的新時期ERP管理系統真正開始出現。現代的ERP管理系統包含了市場銷售、內部資源、后勤運輸、倉儲物流、生產信息與維修等等更加廣泛的管理功能。
中國制造企業實施的ERP系統缺乏供應鏈管理功能,大多數只關注于企業內部管理,不具備供應鏈上下游協調能力,“牛鞭效應”依然存在。ERP管理系統仍基于資金流和資源控制的以財務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在成本控制和信息共享方面有較好的作用,但從工業化生產的特殊性特別是特異化復雜工序和技術要求的滿足方面,現有系統仍有較多不足,使得ERP系統在工業化生產上不能普及。
1.ERP管理系統與工業生產的設計出發點不同。作為現有工業企業的生產管理電子化趨勢,ERP管理系統已從簡單的財務流程流程管理深入到生產流程管理中去,但以財務系統為基礎和成本數量等指標為控制出發點的ERP管理系統,現有的ERP管理系統在設計過程中仍保留較多財務信息內容,或可以說是被財務數據所限制,而未能深入到各類型工業生產中。根據2010年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數調研報告,目前財務管理部門應用信息系統比例較高,達到89.5%,但是采購管理部門、營銷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等,比例相對較低,而研發部門、生產部門、質量部門、戰略部門等管理部門,應用信息化系統的比例更低。因此,較多的工業企業在應用ERP管理系統的同時,仍可以發現較多與本行業企業生產流程所不相適應,且過多產生人工輔助工作或與生產技術銜接不緊密,因而導致較多ERP管理系統在實際的工業生產管理過程中,只有財務和統計人中較偏好應用,而大多生產技術管理人員則是較為排斥,往往把ERP管理系統縮小為財務統計的應用工具,極大地阻礙了ERP管理系統在工業化生產中的廣泛運用。
2.ERP管理系統與工業內部的人力資源配套存在困難。在現代電子技術和管理理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網絡技術和信息處理理念被廣泛應用于ERP系統的研發和應用過程中,無論簡單的財務管理軟件,還是SAP與用友等大型企業綜合資源管理平臺,都在不斷地以新型電腦技術和新操作方式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著改變,集成了各種中央處理器、工作站和各支持功能的電腦,現代的ERP管理系統對網絡技術和信息工具的操作功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ERP的集成性與實施過程中各業務部門之間協調困難的矛盾,ERP的先進性與企業人員素質不高的矛盾,計劃的精確性與基礎數據差的矛盾,企業需求與系統工作重心偏差的矛盾,高投入與慢收益的矛盾等等,在ERP 實施過程中不斷涌現,嚴重打擊著企業管理者與實施人員的信心。
3.ERP管理系統未真正符合工業化的基礎條件。就現有的專業化工業應用ERP管理系統來看,大型企業一般通過專業ERP軟件公司進行設計和配置施工,這類型的ERP管理系統也充分參考了行業ERP軟件的技術特征,具有明顯的軟件設計同質性甚至雷同特點。企業應認識到ERP系統的實施不僅僅是一項IT工程,更是一個管理改造工程,是對企業傳統管理模式、業務流程、作業方式和作業習慣進行系統整合,以企業管理系統的再思考和不斷完善為主線,是IT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有機融合,ERP不是一個簡單的軟件應用問題,而是代表著先進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思想。隨著ERP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具備工業化生產特征的ERP管理系統正在不斷深入各行業中,但從現有的ERP管理系統以財務為核心的管理方式來看,大多行業類型的ERP管理系統還是把管理的重點集中在財務信息的收集和控制上,通過以會計部門為主的管理信息匯集,簡單地分發管理目標和依據生產數據進行管理的方式還較為普遍,這種管理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符合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特點和流程要求,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管理只是單純地擴展財務數據的收集和匯總渠道,而不能有效地輔助生產經營的實際進度,也表明這些ERP管理系統對工業行業在技術角度缺乏應有的理解和配合。
1.設計更加符合工業應用和技術的ERP管理系統。現有的ERP管理系統主要以財務視角和資源流轉為出發點,與工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流程的結合程度低。要有針對性地改變這種情況,應徹底轉變ERP設計的指導思想,改變現有的IT技術人員為主,財務思想配套的設計方式;從工業生產技術出發,以工業專業技術人員為設計主體,在IT人員幫助下設計系統框架,以技術生產流程為ERP管理的走向和規則設定方式開展生產的ERP設計。以具體工業生產流程作為分析對象,鑄造與冶金行業所對應的ERP管理系統,在設計時應有針對性地從模具設計的生產流程初始點,在系統上落實設計的時間、配套生產數量、計數方式和產品檢驗措施等生產細節,從生產技術角度進行軟件開發,有效避免ERP管理系統與生產實際脫節的問題;在實際生產過程的模擬設計中,應突出實際生產的流程跟蹤方式,改變簡單的ERP管理系統單純的原料數量和產量跟蹤,對生產方式中的原料配比、設備配套、輔助材料比例和人力控制等因素進行具體化設計,以在實際ERP控制過程中體現生產流程控制和進行具體環節監控。
2.提高ERP管理系統的工業人力資源適應性。要想通過改變管理模式和增加電子設備的方式進行ERP管理系統的配置,就應適當減少系統安裝階段的數據輸入和管理運行階段的相關信息收集工作量。在ERP管理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執行ERP操作的自動化能力,提高ERP管理系統運行的自動化數據收集能力,針對特定行業生產中所涉及的各類型設備進行自動化數據接口設計,如在鑄造和冶金行業中,直接在生產相關的砂處理設備、電爐設備和機加工設備等主要設備上安裝工程數據和多媒體數據采集器,直接取得設備運行數據并導入ERP管理系統中,基于現有工業設備的科技水平,這方面的儀器設備較容易取得,所需要的就是與ERP管理系統的數據融合和對接能力的完善。
3.加強ERP管理系統與工業基礎條件的匹配程度。在ERP管理系統的引入過程中,在行業軟件系統的導入時,必然對服務器和計算機等硬件系統提出配套要求,同樣由于成本等相關考慮因素,一般工業企業引入與生產關聯度不大的計算機硬件時,在價格、可靠性、操作便利和維護性的考慮下,常常使得硬件匹配的過高或過低,而導致后續使用過程中的維護困難和整體系統操作不便等問題,而對一套每日使用的ERP管理系統而言,要經常性維護和更換硬件,則容易破壞系統正常數據采集和整體功能的正常發揮,而使得在信息化完善過程更加困難和充滿挑戰。因此,在工業化的ERP管理系統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對工業化產業的具體信息化準備進行了解,針對企業的內部人力資源、信息技術儲備、硬件設施要求條件進行細化分析,根據行業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的具體需求完善ERP管理系統的配套設計,不僅要完善系統的軟件部分便利性應用設計,更要注重實際使用和運行過程中的實際硬件環境適應性,以及硬件在對于工業生產企業的可靠性和維護簡易性,從配套設施的角度針對工業企業進行個性化完善與設計。
信息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了ERP管理系統的發展,從簡單的財務管理系統到企業資源管理,發展至今的ERP管理系統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綜合應用平臺,但在適應一般商業流通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下,ERP管理系統在工業產業領域的應用則并不成功,特別是在特異化生產行業中。這類型的行業一方面有著對ERP管理系統較為迫切的成本管理和流程管理直接需求,但另一方面,這類型行業的生產技術較為復雜,行業特點與IT技術區隔較大,要在短時間改變現有ERP管理系統的單純財務流和資源流的管理方式。因此,在整體系統設計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工業化生產技術吸收,加大專業生產技術人員的設計參與和實際應用驗證,從ERP管理系統的設計階段就真正符合工業化復雜生產的需求,這就是ERP管理系統成功的基礎。成功的ERP管理系統應在設計階段就高度重視系統配送的軟硬件配套措施,爭取在設計階段就為系統的成功操作和運行提供全面的保障。[福建省大學生創新項目,編號:國家大學生創新項目01311311012]

(作者單位:三明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