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轟
?
關于構建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體系的探索
□張轟
【摘要】目前,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存在著單向性、靜態性、片面性、終結性等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這些問題,福州市在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的改革過程中,積極構建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的評價體系,不斷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中職德育;學業;評價
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的改革是德育學科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增強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悅師悅生”的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的改革工作,其中有不少創新也有一些不足。那么如何結合福州市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有效的中職學生德育學科的學業評價考核體系,就成為擺在我們福州中職德育教師面前的一道急需解決的難題。
傳統的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存在的問題和瓶頸在于評價呈現單向性、靜態性、片面性和終結性,具體表現在評價缺乏完整和規范的科學體系:評價理念單一,單純重視結果,忽視學生生命個體的長成性和變化性;評價主體單一,重教輕生,只有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評價內容單一,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忽視學生學習情感態度、習慣、價值的生成;評價手段單一,只單純強調以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些問題和弊端,極大地制約了德育學科教學任務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因此,新一輪的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體系的改革,應以2014年新修訂的中職德育大綱為指導,堅持貼近社會、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目標,構建一個具有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的中職學生學業評價考核體系。
1.誰來評
“誰來評”就是解決學生學業評價的主體問題。傳統的評價體系只有教師這個單一的評價主體,學生的學業學習情況全部由教師說了算。這種教師“唱獨角戲”式的評價,不僅無法客觀地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而且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習慣性地認為“反正老師說誰好就是誰好,與我無關”,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人的情感與認知是密不可分的,在學習過程中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受到尊重,這樣可以促進其認知過程的發展。因此,本輪的中職學生學業評價考核體系的改革,就是要下放評價的“話語權”,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構建多元的評價主體,即: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
學生自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民主性和評價過程中的平等性,讓學生感受到“我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也有話語權了”!這將極大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對德育課堂教學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能夠清晰感覺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能夠體會到這種進步所帶來的自豪、自信、自尊,這將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生互評,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看待人和事的哲學思維,提升學生待人處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不僅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和不足,而且能以別人為“鏡子”,看到自己的優缺點,這樣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通過生生互評,還能夠提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但是,我們能夠把評價完全交給學生嗎?顯然不能。因為中職學生的心智和思維的發展水平畢竟有限,難免在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中會出現評價不到位、高估自己、低估別人、互相指責等現象,這時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經過教師的評價、點撥和引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走向正確的軌道。只有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比較客觀、全面地反映每一個學生的學業水平。
所以,只有構建多元的評價主體,才能夠實現以評價促動機,以動機促興趣,以興趣促樂學,以樂學促發展的終極目標。
2.評什么
“評什么”就是要解決評價內容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明確學生的學業水平包括哪些內容。筆者認為,中職學生德育學科的學業水平應該包括:認知水平、情感態度、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職業素養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共有九種,包括語言智能、節奏智能、數理智能、空間智能、動覺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存在智能。每個人都擁有上述九種基本智能,只是程度上有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資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是人才,只是每個學生的“才”體現得不一樣。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比較客觀、全面地評價每個學生的“才”呢?傳統的學生學業評價考核只有單一的終結性評價,也就是到期末靠一張試卷來評定學生的學業水平。但是傳統的期末考試只能單一地反映出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的智能,無法反映學生在語言智能、交流智能、空間智能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中職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工業品,而是一個個有著豐富情感、會思考、會學習、會發展、會進步的鮮活生命體。傳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只是反映學生在某一時點上的學業水平,而無法反映學生在某一段時間內學業水平的發展情況。因此,本輪的學生學業評價考核體系的改革,我們不僅要考查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變化情況,還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實踐的能力,更要考查學生在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職業素養和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提升情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包括知識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應用性評價。具體評價內容如下圖1所示:
3.怎么評
“怎么評”就是要解決評價方式的問題。以下分別從知識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實踐性評價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圖1
(1)知識性評價。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對中職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考核,那不是又和普教一樣了嗎?不就失去職教的特色了嗎?筆者認為,考核中職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很有必要的,沒有知識的積淀,哪來的情感態度的升華?哪來的對知識的應用?筆者認為,問題的實質并不在于是否要考核書本知識,而在于如何去考,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去考。是純粹的死記硬背式的名詞解釋、定義默寫呢,還是寓知識于情景,在再現的生活化情景中讓學生去思考去理解去應用呢?
本輪的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改革,我們大膽拋棄以往單純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死記硬背的做法,摒棄“背多分”的現象,代之以生活化、情景化的案例分析題為主,實行開卷筆試,并且允許學生使用手機等工具上網查找相關知識,實行“開放的考核內容、開放的考核方式、開放的考核答案”。每道案例分析題都能按照相應章節的教學內容設計為“知識探究、情感體驗、感悟分享”三個部分,層層遞進,以實現德育內化的最終目標。如下面的例題:
情景一:“我等了近一個小時才坐上37路公交車,三四輛37路公交車到站都不停,好不容易上車了,司機在開車過程中還打電話,不顧乘客的安全。”鄭小姐說,17日下午2:30左右,她在東南造船廠公交車站等37路公交車,只要有37路進站,她都伸手示意要上車,“但公交車司機都視而不見,到站不停直接開走”,她等了三四輛37路公交車都被拒載了。好不容易坐上一輛公交車,卻發現司機開車不專心,途中還打電話。“我對司機說,開車怎么還打電話呢?”公交車司機竟然回答說,“開車就不能打電話嗎?”
情景二:紅山渠車站地處全國聞名的“三十里風口”,一年當中,8級以上大風近300天,12級以上大風司空見慣。艱苦的環境,使來這里工作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王建貞留了下來,一干就是10年。王建貞把車站當成自己的家來建設和守護,對工作高度負責。她針對風區臨時停留車輛實施防溜這一關鍵環節,集思廣益補充完善了相關的規章制度,被烏魯木齊鐵路局采納并推廣。10年中,紅山渠車站沒有發生過一起違章違紀事件,成為艱苦地區的一面旗幟,無可爭議地捧回了全路火車頭獎杯。
(1)知識探究。
①職業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份,具有()、廣泛性、實用性、時代性等特點。
A.行業性B.創新性C.功利性D.唯一性
②以下關于職業道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
B.職業道德可以規范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并激勵從業人員做好本職工作。
C.職業道德有助于塑造企業和行業形象,提高企業和行業的信譽。
D.追求企業效益、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是各行各業都要遵守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
(2)情感體驗。
①情景一中公交司機的拒載行為違背了職業道德中的關于辦事公道的規定。()
②情景二中王建貞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對工作高度負責,表現出的是一種愛崗敬業的精神。()
(3)感悟應用。行有行規,業有業德。根據你所學專業相對應的職業的道德規范,尋找差距,制訂措施。

表1

表2德育學科過程性評價表
(2)過程性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過程性評價。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確保評價的開放性,要有利于學生的自查自省;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引導,要提供給學生一定的評價指標,讓學生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評價自己和評價別人,避免自評過高、互評茫然、相互爭執。同時,在教師評價過程中,一方面應以鼓勵為主,多給予肯定和贊賞,多從正面加以引導;另一方面,教師評價的重點不能僅僅局限于答案的正確于否,而是要多關注學生在尋求解決問題、重新建構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職業素養和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的進步情況。最后在過程性評價的操作中,要注意操作的有效性。一節課也就是短短的45分鐘,不可能做到時時評價、處處評價。因此,我們教師一方面應特別注意過程性評價的時間點,在恰當的環節開展評價;另一方面應注意評價操作的簡便和實效。
過程性評價表如表2所示(P103)。
(3)綜合應用評價。在學生完成德育學科每一門課程的全部學習或者是階段性學習后,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為單位,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完成一份實踐性的作業,將教學目標中的“應用目標”從卷面引申到實際生活中,考核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性作業的設定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在完成“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的學習后,可以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為自己設計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為自己走上社會以后的職業發展明確方向;在完成“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的學習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著“遵守職業道德、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展示職業禮儀風采”等主題,設計一份電子小報或者是開展一次演講活動等,以此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在完成“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課程的學習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走上社會開展市場調查和企業調查,撰寫一份調查報告或者是設計一份自己的消費計劃,提高辨析社會現象和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在完成“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的學習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進行哲學小故事演講或者是結合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撰寫一篇哲學小論文,以此提高學生應用哲學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開展應用性評價的時候,應特別注意遵循“三貼近”的原則。一方面,問題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能過分追求“高大上”;另一方面,選擇問題的難度要讓學生通過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不能超過他們現有的學習能力。
教育是一個融社會、學校、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等眾多因素為一體的系統工程,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也應該是一個師生同參與、家校齊配合、社會及用人單位共努力的立體的、全方位的過程。但是,引入家長評價和用人單位評價后,整個評價體系是否會過于復雜而導致可操作性不強呢?是否會增加老師們額外的工作負擔,導致老師們的消極抵制而無法有效實施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和實踐。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的改革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繼續攻關,但是我們相信在廣大中職德育教師的努力下,中職學生德育學科學業評價考核的改革一定能闖出一條陽光大道。
參考文獻:
[1]向穎.學生發展性評價的價值取向與實踐路徑——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為例[J].現代教學,2015,(6):60-63.
[2]彭薇.多元評價“鏡化”思想政治課堂——基于“合理消費和消費結構”的案例分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3):44-49.
[3]胡秀錦,李棟學.職業教育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編輯:王春蘭)
信息速遞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5-0101-04
作者簡介:張轟,中專講師,福州市職業教育實訓中心德育學科教研員。研究方向:長期從事中職學校德育學科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