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艷
?
高職院校道橋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與分析
□賈海艷
【摘要】通過對某職院2014屆道路橋梁工程專業畢業生工作情況及其所在企業進行跟蹤調查,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收集了畢業生對本專業建設的建議,了解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總體評價,分析了用人單位對本專業學生培養、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提出本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建議,以進一步提高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道橋專業;跟蹤調查;分析
高職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其人才培養模式直接關系到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只有人才培養規格和用人單位需求無縫對接,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才能為企業所用,為市場所需。道路橋梁專業主要面向公路、市政道路以及橋梁、隧道建設行業。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有交通、鐵路和市政行業的道橋設計、施工與管理等單位,從事道路路線、橋梁和隧道的設計、施工與管理等崗位。
通過深入本行業、企業,與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和技術總監、一線技術骨干一起座談,與行業專家深度交談,向本專業畢業生發放問卷和組織座談會等方式來進行調查,主要收集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及對畢業生評價,聽取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培養本專業人才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畢業生調查中,主要面向該職院道路橋梁工程專業2014屆畢業生,畢業生人數為121人,本次調研發放了跟蹤調查問卷121份,在規定時間內收回116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9%;向企業發放了45份問卷,收回4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8%。
1.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分析
(1)畢業生的崗位薪酬情況。調查發現,本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工作崗位有施工員、測量員、資料員、試驗員、質檢員、監理員等,實習期間平均月工資在2000以內的占52.8%,2000~3000元的占37.7%,3000~4000元的占8.5%,4000以上的占0.9%(如圖1所示)。不同地區、不同工作崗位的薪酬待遇存在較大差別。從地區上看,沿海等發達城市薪酬較高;從工作崗位看,施工員、測量員薪酬較高。另外,結合學生畢業后更換工作單位的次數來看,工作相對穩定的畢業生收入較高。
圖1畢業生畢業實習崗位薪酬分析圖
(2)畢業生就業崗位情況分析。在被調查的155名畢業生中發現,畢業生就業對口工作131人,專業就業對口率84.5%,專業相關崗位(如監理員、預算員等)工作16人,相近對口率10.3%,這也反映了本專業的教學定位是符合行業發展需要的。非本專業就業人數8人,占5.2%,這也說明少數畢業生對專業的認可不足,今后應該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教育,培養學生對專業認可度,在學生實習就業過程中加強就業引導,使其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學專業特長服務于社會。就業崗位分布情況分析如圖2、圖3所示。
圖2專業就業對口分析圖
圖3專業對口就業崗位分析圖
2.畢業生專業認知情況分析
(1)畢業生對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的重要性評價。畢業生在工作中認為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中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勞、溝通協調和專業技能。畢業生認為最不重要的是英語水平(如表1所示)。本專業畢業生一般都在工地項目上,并且很多時候都是在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山區,所以一般英語都用不上,應該將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結合起來,根據專業特點強化職場英語。
表1畢業生對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的重要性評價分析表
(2)畢業生對本專業課程設置分析。畢業生對本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中認為最重要的是“道勘與測量放線”和“工程圖識讀”(如表2所示),因為這兩門課程在道路、橋梁、隧道等工程都要用到測量技能和識圖技能。認為最不重要的是“力學與結構”和“土力學與橋涵水文”,這兩門屬于專業基礎課,對于專業基礎課與工程實際聯系起來的難度要比一般專業課程要難,所以對于這種課程內容的選取方面更要深思。
表2畢業生對本專業的課程重要性評價分析表
據調查統計,本專業畢業生根據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用到專業知識情況,認為校內應加強“工程圖識讀”和“道勘與測量放線”及施工主干課程的實踐技能方面的教學環節。
1.企業對職業基本能力調查分析
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質量從團隊合作能力、敬業精神、心理素質、職業道德、人文素質、社會活動能力、學習能力、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總體評價。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總體素質評價較高,畢業生在工作后表現了較強的綜合素質、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畢業生具有較扎實的專業技能,受到單位的普遍好評。同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團隊合作、交際、創新能力等方面表現還不是很滿意,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加強對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
2.企業對專業能力調查分析
在道橋專業能力方面,我們進行了10項專業能力的調查,調查顯示企業認為該專業學生最應具備的前6個專業能力(如圖4所示)。在與企業領導交流中,大部分企業反映到學校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誠實守信、敬業愛崗的精神和高度負責、遵紀守法的意識。要求學生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時,也要具備敬業愛崗的良好職業道德、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圖4企業對畢業生專業能力分析圖
1.大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道橋專業是一個需要吃苦耐勞精神的行業,也是一個要經得起考驗的行業,還要耐得住寂寞,修路、橋、隧道,除了市政工程,其他很多工程也都是在荒山野嶺的深山里,條件稍差的工地甚至連信號都沒有,電話網絡都可能不通,這樣的工作環境對于90后的學生確實是個考驗。另外,很大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后,也不愿意從基層做起,總認為自己是大學生,應在辦公室,不能放下架子,端正態度,眼高手低,缺少吃苦耐勞精神,故在就業之路上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因此吃苦耐勞精神在人生之旅上顯得尤其重要。
2.建立專業導師制度,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規劃不僅僅是就業指導教師的事情,每個老師都應該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在課堂中適時地進行學生職業發展的教育,多給學生講講目前企業的行情,讓學生對將來的工作有清醒的了解。建立專業導師制度,全面啟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
3.合理設置課程,注重實踐教學環節
針對畢業生的反饋,“大學英語”“計算機基本操作”“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內容應進行探究性的調整,將“大學英語”改為“職場英語”,“計算機基本操作”與“道橋CAD”課程合并,“道路勘測與測量放線”和“道路工程圖識讀”等課程要加強,并且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其他施工課程要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多聯系企業,盡量使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進入企業能下得去、用得上、上得來。
4.深度發展校企合作努力建立實習就業基地
調研中我們發現,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學校與很多企業的合作止步在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上,并沒有和用人單位建立起日常的聯系機制,導致用人單位需要員工時找不到學校,學校需要為學生推薦實習單位時,聯系不到企業的情況時有發生。通過基地建設來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邀請成功人士來學院做報告,講述他們成功經驗、心得體會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度量標準等,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聯系與合作,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來豐富教育內容,有利于創新教育培養模式與方法。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道橋專業職業崗位調查分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25-30.
[2]高職院校道橋專業頂崗實習狀況調查與分析[J].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9):1-5.
[3]基于道橋專業高職學生畢業實習的探討[J].職業論壇,2010,(5):56-57.
(編輯:秦俊嫄)
作者簡介:賈海艷,碩士,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道路橋梁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5-0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