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英
?
新疆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實踐教學探析
□楊俊英
【摘要】實踐教學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必要環節,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本身的內在要求,本文重點探析如何優化本課程課實踐教學的基本思路、途徑和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原理課;實踐教學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新教思政[2014]8號)文件精神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增開哲學課程,安排在第二學期,課時數為32學時,目前暫行使用本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實踐課教學,是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面前的根本任務。
1.校內實踐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實踐教學要注重校內實踐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通過校內主題實踐教育、青年志愿活動、研讀原著原文、撰寫調研報告等,既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又培養學生理論素養;通過校外寒暑假參與企業實踐、文化科技下鄉、企業頂崗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五個認同”意識,即: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從而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為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合格人才。
2.就地取材,借助平臺,多樣設計
從教育部規定的教學學時總量出發,把總學時分割為課堂講授、社會實踐兩部分,大體為2∶1,即課堂講授學時為32學時,實踐教學學時為16學時。從課程內容和現實問題的實際出發,科學設計實踐教學的具體項目,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學生本身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實踐教學形式,提出不同的實踐要求,發揮學生社團的主體作用,從新疆高職院校現有能夠進行實踐教學的實際條件出發,設計出可運用、可操作、可評價的實踐教學內容,堅持實踐經濟原則,就地取材,達到實踐教學目的。
實踐教學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必然延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使高職學生自覺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不斷提升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能力,把個人成長融入中國夢實現歷程,不斷增強服務社會的本領。具體實踐方案如表1(P51)。
1.課內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
課內實踐課教學圍繞教學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展開討論、辯論、演講、撰寫論文等方式隨課堂教學完成。實踐教學僅僅靠課內實踐遠遠不能滿足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暑期結合“三下鄉”社會實踐,主要圍繞家鄉改革前后的變化,結合唯物史觀的有關原理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正確性;如何看待“三農”問題;如何堅持科學發展觀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家鄉環境情況的調查(存在的問題、形成的原因、解決的辦法);“科技興國”與“科教興新”戰略在家鄉的落實情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本情況(公民道德建設、文化教育、衛生健康狀況等)。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及外部條件,由學生自己選題,撰寫調研報告,通過學生自評、社區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作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評比的重要依據。

表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實踐教學方案
2.加強立體化教學網絡,教學資源庫平臺建設
大力開發立體化教學網絡、教學資源庫平臺建設,如微課程建設,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隨時下載觀看,課堂上沒有搞清楚的原理,通過微課學習,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增強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能力。例如網上案例研討,由教師在網上提供一個具體的案例,展示案情,并組織引導學生討論,在分析和研究所展示案情的過程中,獲得啟迪,漸漸歸納并領悟出適合個人特點的有效思維路線和思維邏輯,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3.借助校園文化建設平臺,整合實踐教學方式
借助校園文化建設平臺,整合學院組織部、思政部、宣傳部、學工部、團委、學生會、社團、班團組織等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將實踐課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校內延伸到校外。利用職業生涯規劃課、就業指導課、創業創新課、人文素質課實踐教學,結合高職學生活動特點,通過設計個人職業生涯計劃、社團活動、社區建設、家鄉變化調研等活動撰寫個人思想匯報、制定宿舍文化建設方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內校外現有資源,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基本不再需要另安排時間和活動經費,既增強了實踐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1.傳統評價方式的弊端
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教學評價方式沒有注重過程考核,也沒有把學生實踐教學成績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就是每個專題教學結束后,要求學生撰寫一篇小論文,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40%,其中考勤占10%,平時小論文成績占30%,導致學生比較注重撰寫結業論文,因為結業論文的成績占到總評成績的60%。學生一般會通過基于課本教學內容查閱資料的方式完成論文,這樣的評價方式容易導致學生不注重社會實踐,不愿意通過實踐總結理論知識,更談不上運用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不利于學生理論素養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2.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實踐教學課改過程中,通過實驗,我們把學生成績評價內容和方式做了調整。平時成績占60%,其中實踐教學成績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占平時成績總評的30%,這部分成績主要由平時的討論課、演講課、“抵制宗教向學校滲透”手抄報比賽、文明宿舍建設方案評比、假期社會調查報告等成績構成,考勤占10%,其他理論作業占20%;期末結業論文占40%,結業論文評優標準要求,論文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尤其聯系學生自身學習、工作、思想實際,對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學習,有哪些收獲,運用理論解決了哪些實際問題,提高了哪些思想認識等方面加以闡述。同時將學生實踐教學的表現和獎助學金評選掛鉤,思政課教師將實踐教學成績提供給班主任,學生處在制訂評選標準時,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作為評選依據之一,通過正式文件下發至二級學院,從高位推動,加大力度,班主任老師在具體工作中可操作、可監測,從而調動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當中,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組織保障
按照實踐教學大綱要求,任課教師根據八個專題設計的教學內容,組織班委和團支部將本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實踐小組,推選一名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負責本組的實踐活動,帶領本組設計活動方案,實施活動過程,總結活動效果,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對每個學生做出客觀公正評價,確保實踐教學活動扎實有序開展。
2.經費保障
實踐教學經費按每位學生20元預算,由學院統一撥款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專款專用。學院要制訂《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經費管理辦法》,思政課任課教師、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組成班級活動經費領導小組,思政部黨總支書記、紀檢委員、部長和教學秘書組成經費審查、核銷領導小組,將實踐教學經費用足用好,提供有力保障。
3.人員保障
實踐課教學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思政部牽頭,學院組織部、宣傳部、團委、學工部、社團積極配合,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拓寬實踐教學路徑,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和學管人員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總之,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實踐教學,是增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途徑,通過實踐教學試驗證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無窮魅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永艷,雒新艷,熊中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踐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吉林教育,2010,(7):28-29.
[2]瞿敬平.高校思政課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的再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18):254-255.
(編輯:秦俊嫄)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5-005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教學改革立項課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實踐課教學改革探析”(批準號:新輕院字〔2015〕64號)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楊俊英,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氣技術分院黨總支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