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梅
在現如今的城市景觀設計中,除了少部分的自然景觀環境外,大部分的環境都是按照人類的意圖進行塑造。景觀小品是景觀環境中的重要設計元素,同時它們之間是相符相成的關系。在現代的城市景觀設計中,景觀小品和景觀環境應該如何共生卻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問題。本文主要以景觀小品的雕塑為主進行闡述觀點。
前言
園林景觀的構成要素包括園路地形、園林植物、城市景觀的建筑和園林小品,它們共同影響著園林景觀建設的設計成果,甚至影響一個城市形象的好壞。
“共生性”指一種物體和另外一種物體相互依賴的存在關系。在現代的城市發展環境中,人們生活的質量越來越高,生活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趨向于景觀化環境。雕塑在景觀小品中作為景觀環境畫龍點睛的重要設計元素,它們的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卻是息息相關,它是一個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體現,在現今社會更是體現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載體。由于雕塑景觀小品設計一直無系統的規定,因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量的城市景觀雕塑的作品屬于低劣或平庸之作,不僅不能美化城市環境,卻能影響到一個城市的環境的品質。
1.桂林景觀雕塑與城市景觀環境分析
桂林作為一個山水城市,城市社區和公園的景觀環境中有各種各樣的景觀雕塑。一個好的景觀雕塑蘊含的文脈信息和寓意,可以提升城市景觀的文化品味,甚至會成為地標性形象標志,如:國內的廣州“羊城五羊”、深圳“拓牛者”、國外的丹麥哥本哈根“美人魚”雕塑、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而那些丑陋劣質、粗糙毫無內涵的雕塑則會大煞風景,破壞景觀環境的美感淪為建筑垃圾。
景觀雕塑作為公共空間中的一個產物,它的表現有時候僅僅成了一種權力表達,風格、造型、色彩多部分是靠部分人喜惡而定。桂林市中隱路的廣源國際社區的《扶老》雕塑、象山公園的人物燈雕……這些都是給公眾引來熱議的雕塑。以上的景觀雕塑在創造和選擇放置環境時,沒有考慮到公眾的審美包容度,觸碰和挑戰公眾的審美底線,沒有考慮到景觀雕塑和其所處的環境是相輔相成的。
2.實現景觀小品與景觀環境的共生性
景觀小品是城市景觀建設中的重要景觀元素之一,或以使用或以裝飾的形式存在于各類園林形式中,以其獨特的風格展示著園林風采和城市形象,園林景觀小品設計水平的高低,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味。實現景觀小品和景觀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1)公共性。桂林的城市主要以山水聞名,在山水城市的城市公園和公共空間的景觀建設中,保證公園景觀小品和周邊的山水景觀環境的設施和諧一致。在景觀雕塑的設計和決策中,加強群眾的參與性,保證和桂林城市建設的步伐一致,注重其的在公眾視野下的意志表達的藝術方式,需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2)藝術性。桂林要打造一個國際旅游城市,除了自然天成的山水藝術,在人為的景觀上也需要與之相襯。我們可以從景觀雕塑的選擇題材和形式上進行創新和突破,作為景觀環境中畫龍點睛的元素,尤其是文化品味的藝術載體,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和教化功能。設計師在景觀雕塑作品創作中不能濫竽充數、按部就班,需要對桂林城市的時代動脈、地方文化的精神和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合在一起,鑄就有靈魂的藝術作品。
(3)地域性。在桂林城市中,每一個景觀小品不是孤立的作品,特別是景觀雕塑,它的設計更應該符合桂林地域性景觀環境,在傳承桂林山水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具有隔時空的印記坐標。創作地域性的景觀藝術,就要求設計者對城市文化進行研究,可以從桂林當地的歷史文化、地域人情等提取桂北文化元素符號,取其文化精髓進行藝術創作,也只有具備本土的文化特征,才能夠傳承當地的人文精神。
(4)啟迪性。景觀雕塑是蘊含著作者當時的思想活動,在空間中,給人們無限的瞎想,給人們的思想和精神給予無限想象。在環境中不知不覺就會給人傳遞一種積極的精神,具有啟迪和教化的作用。
結語
自古以來,桂林山水都堪稱是“甲天下”,現在正在向世界旅游城市發展,桂林的商業圈、旅游、娛樂、游樂等設施都進一步發展,形成城市新的中心地標。因此,在城市景觀設計的細微設計中更是要慎重體現,城市的景觀需要地域文化的文脈來延續,延續和傳承就需要載體,景觀小品有點綴裝飾的作用,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相互依長。
(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