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秦瑤
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快節奏下生活的城市居民更加喜愛在自然環境中放松身心,郊野公園也隨之興盛起來。郊野公園活動多與自然有關,如散步、遠足、騎自行車、露營等。如何讓郊野公園設計為我們更好的服務,是一值得研究的問題。
郊野公園是指位于城市邊緣地帶,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觀,具有游憩功能的大眾型公園。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受到一些西方國家郊野公園成功案例的影響下,我國部分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紛紛開始規劃和建設郊野公園。
1.北京郊野公園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對郊野公園的研究與建設還處于初步階段。2007年初,北京市按照城市總體規劃開始啟動“郊野公園環”的建設,預期將建成60處約4000公頃的公園,實現每隔3公里一處,實現郊野公園環繞京城。并通過利用北京郊區豐富的自然山、水、森林等資源,形成一個“綠色包圍圈”,將北京城區包裹在其中,形成天然的綠色屏障。因此近幾年來,在北京郊野公園如雨后春筍般的大量被建成。
北京市郊野公園,其地理位置多環繞于北京城區外部,其自然風景旅游資源較豐富,具備不少高山、峽谷、森林、湖泊等。其特性更適合北京本地市民,為市民提供享受自然風光,假期游玩或短期度假等場所。以當地及周邊城市居民為主要服務人群。
2.北京郊野公園設計要點
(1)公園要以滿足游客的游覽需求為基本
設計最根本的原則是以實用性為核心,所以設計作品就必然具備一定的使用功能。由于公園這一類是服務于廣大群眾的公共場所,所以更應該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北京市郊野公園的游客主要由當地居民和本市市民所組成,所以滿足此類人群的游覽需求是至關重要的。郊野公園游客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公園附近地區的中老年居民,他們多以公園為組織活動的場所,進行日常健身活動與交友。另一類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本市市民到郊野公園“一日游”或者短期度假。
對于距離郊野公園較遠的市區游客,此類人群選擇自駕游形式的居多。所以郊野公園在主干道路上設置清晰的景區提示標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規范且明顯的提示標志,能有效的引導自駕游游客找到郊野公園的具體位置。公園入口處往往會給游客留下游玩視覺感受的第一印象。所以公園入口位置不能設置在隱蔽的小路上,不然本身就沒有明顯的標示指引,會使第一次來的游客不容易找到入口。大門應設置在主干道路附近,交通方便,通達度高。并且為居民進行漫步、健身、遠足、燒烤,以至家庭旅行及露營等活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滿足游客的需求十分重要。
(2)建設主題性郊野公園
北京郊區本身具備豐富的自然風景資源。北京郊區自然保護區有20個之多,截止到今天建有的森林生態類、地質遺址類和實體類公園就有20多個。高山湖泊眾多,怎樣能得到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充分利用,怎么將這些自然資源優勢盡可能發揮出來,這成為郊野公園設計的一大重點問題。
北京郊區分布的自然旅游景點間的直線距離較近,具有一定的組團性,并且大部分都是以自然景觀山水為主的景點。所以旅游景點為依托的郊野公園,更應該造就出其獨有的特色。做到避免周邊景點重復,資源雷同,能發揮出各個景自身最佳的特色和優勢,給游客一種新鮮感。
增加公園的景觀特色,做到為游客營造一個主題性特色的公園空間,讓“一日游”游客在一天的時間內充分感受到主題性下的視覺沖擊,從而增強其休閑娛樂的感官體驗,讓游客盡性而歸,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要做到,讓公園中不光具備與市區內普通街心公園的體育健身設施類似的休閑設施,更要體現出郊野公園親近自然的特性。要真正的體會游客的游覽需求,并且滿足游客的多種需求。讓公園不再千篇一律,沒有特色。
(3)提高郊野公園游覽率,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而季節性對于北京郊野公園客流量影響較大。北京市民郊野游玩多傾向于,春季踏青,夏季納涼。而到了秋冬季節,公園客流量就有明顯的下降。怎么在秋冬季發展特色游覽項目,使郊野公園四季客流量穩定,對郊野公園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公園景觀設計的植物選擇上,應多選用北方冬季觀賞嫉值較高的常綠及彩色植物,來增加公園秋冬季節的觀賞性。比如常綠針葉樹種,白皮松、雪松、云杉等。由于北京的常綠闊葉樹種較少,可選用一些引進樹種。如:小葉女貞、臘梅、石楠等。彩色樹種有,山杏、梧桐、紅樺等。
在公園規劃時,應該更多關注到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與工作需求,更好的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是目前北京郊區旅游的主要特點。如何整合這種郊區居民私人建立的家庭式“農家樂”等形式的景區周邊吃住行服務資源,使之讓當地居民和游客得到雙贏,是景區面臨的很大問題。
結語
郊野公園服務于中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城市的景觀風貌。所以郊野公園設計既要具備郊野特色,又要與當地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相結合,同時又要考慮到城市整體發展政策、生態系統保護、物種多樣性等問題。隨著北京市政府將郊野公園規劃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之中,加強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同時應該對郊野公園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細化責任分配。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對郊野公園審批、建設、管理提供清晰有效的法律依據。并且對游客加強環保宣傳教育,依靠社會各界力量,引入企業和周邊居民參與管理的機制。郊野公園符合“山水城市”理念、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建設,在我國已初露頭角,今后必然成為公園建設類型中一大趨勢,擁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單位: 河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