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莉?邵璐
禪宗美學思想主張內在的精神美,是一種生命美學,一種體驗美學。現代社會,人們內心對于生活和生命的真實越來越渴望。返璞歸真的禪意生活,能夠幫助人們擁有一顆清凈、自由的心。禪宗美學的樸素、自然、空靈為現代首飾設計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智慧。文章在首飾設計中嘗試體現簡素、和諧、清淡達觀的設計形式和理念。
禪宗美學
禪宗是我國本土佛學,修禪和靜悟為其主要方式,是徹見心性的大智慧。禪宗美學崇尚空明清淡的境界和脫俗去雜的凈土禪悅。人本主義為其特點之一。它的悟、定、慧、清靜、解脫和自由等都關乎人格以及自心的觀照,執著而關注深層內在。其二,自然主義。禪宗自然觀的美學品格崇尚并尊重自然規律,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心靈淡然沉靜,從中便得快樂與祥和,特別在當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情況下,禪學精神恰好能夠舒緩人們這種緊繃和煩躁感。我們的設計正在越來越陷入自身怪圈,禪宗蘊含著拯救現代危機的智慧,關乎到整個現代設計的起點和歸宿。禪宗美學理念主張通過自悟達到精神的超脫,不執著于事物的紛繁外相,直面還原本質,追求純粹、空寂、簡練的狀態,是融入我們生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態度,它的空觀論所衍化出的閑寂、幽靜的美學意象,讓人心無雜念,這是在當今社會中,對未來設計精神的探求,是當代設計道德和設計倫理的回歸。
禪意首飾設計
將“禪學”融入到設計中,禪意設計的元素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當禪這種凈化心靈的思想與設計藝術相結合,自由與精神上的純凈,能創造出富有靈性的設計作品從而備受關注,眾多設計產品開始試圖強化“禪”所講究的冷靜、清心感的簡約風格去撫慰人們的心靈。首飾設計也不例外。在人類生活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珠寶首飾也越來越被人們視為展示個性氣質、陶冶藝術性情、提高生活質量的藝術形式。它包含著審美的形式、社會感情和文化意識,不僅從色彩、形態、肌理、材料等方面給人以美的愉悅,從文化、理念、象征、歷史等方面也能滿足人們更深層次的精神需要。
(1)禪宗樸素美學觀化首飾設計為簡素的造型。禪宗倡導的是一種“空寂”的境界,樸素的美學主張,花瓣網中有款名三生石的吊墜,以簡單的三角椎體和自然形態的石頭,體現禪的簡素與幽寂。從感觀上給人簡約的效果,獲得物質最本質的元素。禪宗在于體現形態設計上的意境美,禪宗的樸素通過環境的空寂、幽玄,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因為色彩具有傳遞特殊文化心理和視覺心理等信息的功能,讓人在視知覺上感受形態賦予的美感,所以色彩也是禪意首飾表達上的一個方面,在色彩方面,禪宗以往一般以“黑、白、青、赤”四色為主,所采用的顏色大都是色調單純的,如白、灰白、乳白及接近黑色、深咖啡色等具有協調性的計基調,或者加入大自然的顏色如紅、綠、藍等。設計要削減到本質,但不要剝離它的韻,要保持干凈純潔,但不要剝奪生命力。如在西安半坡國際藝術中心有一些專門做手工的藝人,其中的木質吊墜形態簡潔,多為幾何形,色彩深淺不一,時尚感極強。而禪宗所要表達的就是那種禪寂簡單質樸的美感,其功能和舒適性被弱化和忽略了,它往往體現的是一種氛圍和意境,上升到藝術品的領域。
(2)禪宗自然美學觀使首飾設計有生態和諧的設計內涵。禪宗自然觀重視內心體驗,追求個體覺悟境界,把自然現象與內心統一起來,這種注重心靈的自然觀是禪宗區別其它自然觀的重要特色。禪宗用眷戀的眼光看待短暫的美好,天然之態更接近生命本身,以在藝術表現上能用未加工的天然材料進行創作,或者表現其自然形態及自然元素方面的藝術創作。在首飾設計上,我們以禪宗的自然觀出發,結合首飾藝術創作特點,進行首飾設計。有件胸前掛飾設計作品是由西安美術學院2015屆畢業生創作而成,起伏有致的長方形對角放置,上面是葉子自然的干枯形狀。它的獨特之處是木質飾品天然紋理的獨一無二性,如設計師自己說的,他的作品自己只做了一半的設計,而另一半的設計則是由木材質本身天然肌理所完成的。
(3)禪宗空靈美學觀融首飾設計于清淡達觀的境界中。禪宗認為,世間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虛幻的,“空”即“無”,一種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幽玄之境。禪宗的空寂玄幽之美,是一種精神性的智慧之美,從有中體會最大的無,從無中體會最大的有。萬事萬物在得失成敗中輪回,以清新淡然的心態看待一切,才能達到圓滿之境,從逝去的現象中去感受世界的真實,以積極的心態接受事物的不完美與短暫性,明了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有緣起,隨著時間的推移,萬物的枯榮便均可達觀地欣賞得到,表現出一種處事的淡泊。如Isomer設計的玉蟬菩提葉項鏈,金屬制的葉子自然舒展的形狀,加上青玉蟬附于其上。它的顏色和質地如未經雕琢一般的自然淳樸,感受歲月給人帶來的痕跡禪意,和達觀的生活態度。
小結
中國禪宗文化對中國人審美心理和藝術思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給禪意首飾藝術創作帶來了豐富的靈感和啟示。禪宗文化為首飾藝術提供更為豐富的表達方式和特有的意境美感。首飾設計僅有技術性的知識還遠遠不夠,必須要使技巧升華,使設計成為發自于內心的行為,要精通禪宗文化之精髓,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才能創造出符合現代需求、給人以心理安慰、精神引導的首飾設計作品。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作者簡介:楊莉莉,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研究生; 邵璐,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