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海
根據公共建筑暖通空調節能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暖通與建筑專業應加強協作,并對節能規范中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進行闡述。
引言
我國“十二五”期間新建民用建筑要執行節能百分之五十的設計標準。能設計中建筑、暖通、電氣等各專業之間缺乏配合,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在設計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現行國家與地方節能設計規范中存在的、值得繼續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此一并提出,供設計者和相關規范制定者參考。
暖通與建筑專業在節能設計中的協作關系
建筑設計的各個專業中,建筑、暖通和電氣專業與節能設計的關系最直接、最緊密,其次是給水排水和結構專業,而其中相互關系最密切的顯然是建筑與暖通專業。就建筑設計院及設計人員而言,應建立良好的操作流程和程序化的文件模式,解決好上、下游的無縫銜接,才能有效地在設計文件中正確體現節能設計的內容,以利于最終實現建筑節能的目標。
在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工作中,建筑與暖通專業之間最容易、最常見發生的銜接差錯,就是反映在各自計算文件中的各項圍護結構傳熱系數(K值)不相同。主要原因是:一開始就需要輸入圍護結構的各項參數,而此時建筑專業往往還未最終確定各種圍護結構的材料選用,暖通空調計算書只能按當時初定的圍護結構參數輸入數據,而圍護結構材料的選用一般要到建筑專業作“節能計算報告”作調整后才能最終確定。
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檢查每項工程“空調(采暖)負荷計算書”中的圍護結構各項K值,核對建筑設計所采用的實際圍護結構材料情況,以確?!翱照{(采暖)負荷計算書”與建筑的“節能計算報告”所使用的K值吻合一致。如在施工圖設計的最后階段,發現建筑專業的圍護結構材料有改變,就要相應修改“空調(采暖)負荷計算書”中圍護結構各項K值的設定值,重新計算并打印該計算書的修訂版。
節能規范中一些問題的探討
相關節能規范是設計的依據,但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也遇到或發現了一些應用節能規范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在此一并列出,以供設計人員和規范制定者參考。
1.熱回收裝置效率問題
設計過程中,參照《標準》5.3.14條規定選用相關熱回收設備時可發現,目前市場上,眾多品牌產品的技術參數中,顯熱回收效率普遍大于60%,滿足規范要求,而全熱回收的參數,冬季效率基本勉強滿足60%的要求,而夏季的全熱回收效率則普遍不滿足規范要求。如果嚴格執行此條規定,設計中則會發生無滿足規范要求的設備可供選擇的現象,即使有,也是個別品牌,另外不能排除這些廠商根據規范篡改技術參數的可能。
對于此問題,建議規范制定者與國內熱回收裝置的主要生產廠商加強技術聯動,制定更為合理的技術指標,且全熱回收效率和顯熱回收效率宜分別設定。從專業角度分析計算,并綜合市場上眾多品牌產品的技術參數,可以發現60%的指標,對顯熱回收效率而言偏低,而對全熱回收效率而言則偏高。
2.變制冷劑流量多聯空調機組的能效比問題
對于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變制冷劑流量多聯空調機組的制冷性能參數(COP值或EER值)則并未規定。實際設計中只能參照風冷冷卻渦旋式冷水機組或風冷式單元式機組(不接風管)的2.6W/W值,進行設備選型。而市場產品中,無論是變頻機還是數碼渦旋機,其制冷性能系數均明顯高于2.6,以2.6W/W作為變制冷劑流量多聯空調機組的制冷性能參數的限定值并不準確。
建議單獨對變制冷劑流量多聯空調機組的COP值或EER值進行規定,以利于設計中的明確選型。
3. 以計算負荷為依據的設備選型問題
《標準》5.1.1條規定,對施工圖階段冷、熱負荷的計算方法進行了規定,但是如何根據計算出的冷、熱負荷值,進行相關的設備選型,則無任何提及。
建議應給出以計算負荷為依據的設備選型的限定,例如:如何根據計算所得的冷、熱負荷總值,選配冷、熱源主機,最終選用的主機總制冷、制熱量和計算數據的關系應進行上、下限的設定,特別是上限限定;冷負荷的逐項逐時計算值和制冷主機的臺數選型配置宜有相關的建議;另外對于室內空調機組,全空氣系統的空調機組如何根據負荷計算值選型,半集中式系統的新風機組和室內機組(如風機盤管機組等)如何根據計算負荷值進行選型等,均宜有所建議。只有給出了以計算負荷為依據的空調系統設備選型的建議,施工圖階段冷、熱負荷的計算才有針對性的意義,否則算負荷與選設備互不相干,則計算已無意義了。
4.其他問題
規范中主要針對空氣調節系統進行相關設定,對于如何有效利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進行建筑物的冷卻則無任何條文,建議應增加充分利用通風進行建筑物節能設計的相關規定。
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近幾年的節能設計工作,節能設計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形成了較好的節能工作局面,但是,節能設計作為建筑節能工作中的先行者和重要的一環,在總結經驗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需不斷完善,這樣才能做得更好,考慮得更深遠一些。
(作者單位:江蘇眾信工程投資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