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帥?靳鳳
平面構成課程,是現代應用設計的基礎,從德國的包豪斯學院首次開設構成課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了。該課程的教學從視覺基本元素點、線、面入手,講解各種形式美的法則及各種規律性構成,能提高思維想象能力,啟迪設計靈感,對將來真正的運用到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實踐中,具有奠基作用。
本課程在訓練中吸納具體形象到抽象形式里,將體歸入平面基礎訓練,使點、線、面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體系。從訓練形式美感入手,研究形式在情感表現上的特點,逐步導入設計主題,平面構成是設計之舟起航的碼頭,要想遠航,具備熟練駕馭視覺語言的素質與能力,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大量訓練才能得到提高。
平面構成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傳統的平面構成設計,在表現設計原理時往往主要以繪畫的形式來呈現視覺效果。在這種繪畫的表現效果呈現過程中,除了正確的表現設計原理之外還必須要干凈、均勻用色,這樣才能呈現出美觀的作業狀態。當然,認真作業的態度無可厚非,但是學生在創作初期階段都會比較熱情和感性,但是到了描繪階段的嚴格要求有時會消磨學生的熱情和感性而更多的去注意了乏味的均勻涂抹和勾線整理。因此,本人認為描繪只是平面構成設計的表現技法之一,而不應該是唯一。在能夠正確的表現設計原理的同時,表現技法的形式除了描繪之外還可以有更多形式的可能,而這種可能性可以根據設計創意去呈現出更多不同的視覺效果。
在平面構成的設計創意表現時,除了傳統的描繪涂畫以外,在教學試驗的過程中我和我的學生還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去表現平面構成的設計原理:
雕刻拼貼
雕刻拼貼主要是用紙張進行雕刻和拼貼,這種材質常見而且易于操作。以這種技法去表現平構中的重復、特異、近似等構成形式時,得到的效果可以給人更豐富的視覺體驗。如特異構成,就可以通過雕刻拼貼的方法輕松的得到特異的效果,或位置特異或材質特異,尤其在材質特異表現效果中輕松且明顯。
鏤空透疊
鏤空透疊和雕刻拼貼從實踐制作過程中有相似之處,但是不同在于創意的表現效果的呈現狀態不同。在構成原理設計中鏤空之處可以透疊其不同的色彩或圖形,甚至是不同的載體和材質,呈現的視覺效果更是千差萬別。比如表現近似形就可以嘗試在鏡面這種載體上去用紙雕刻出骨骼形式后拼貼在鏡面上,然后鏤空處露出的鏡面所反射的物象均為近似形狀態,而且這種近似形會隨著作業的移動而改變近似形的效果,得到的視覺效果非常有趣。
利用肌理
肌理本身也是平面構成設計的設計原理之一,但是往往將肌理作業歸為一類專門的構成設計。在這里我同學生們一起研究將各種肌理效果應用于其他構成原理中去表現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如放射構成或漸變構成,都可以用壓印、熏燒、剮蹭、堆積等效果去表現,視覺效果非常豐富。
節奏色彩
通常在平面構成設計中是以單色去繪制表現構成原理,單色的黑色在紙面上也可以通過線條的粗細位置去表現黑白灰和空間感。 在骨骼確定后,可以結合創意嘗試加入一些色彩來突出主題的內容和視覺效果。有時不同的顏色搭配出的視覺效果不同,色彩的豐富也可以帶動視覺效果的節奏感。
平立轉換
平立轉換也是非常有趣的嘗試,在這里主要是用平面的展開圖去做各種設計原理技法的嘗試,在特型的載體空間中完成平構設計后再將其折疊成立體的造型,當然這個立體的造型就不宜過于復雜,這樣才不會喧賓奪主。這種平立轉換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視覺效果,甚至能夠得到一定的視覺驚喜。平立轉換的設計目的不僅在于嘗試和研究新的平構原理的不同視覺表現狀態,還在于使學生提前了解立體結構和平面設計的關聯因素,使學生對將來的立體造型設計課程如:包裝設計、書籍設計都有一個概念性的嘗試和認識。
在這些技法的嘗試和研究探索中,主要是用平面的繪制方法去表現立體的空間效果和用立體的素材去表現平面的設計原理的研究。在教學效果體現上也得到了較好的反應,學生們不再感到平構是一門平淡枯燥的設計基礎課了,他們愿意更為主動的去嘗試和研究不同的視覺效果。
雖然在平面構成設計原理中的肌理設計也會考慮到以鏤空、拼貼、熏燒、剮蹭等手法去表現肌理的視覺效果,但是在這里研究的是用合理的新技法去表現重復、近似、特異、空間、對比、放射等平面構成設計原理的研究。如果創意和視覺表現效果成立的話除了新技法以外甚至可以結合新材料、新載體的應用??傊?,平面構成設計課程可以有更多的表現技法和載體、材質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平面構成設計課中領悟到關于設計的更多的啟發和探索。
平面構成是設計的基礎,設計的表現形式和載體多種多樣,在研究設計的形式和載體時可以考慮平面構成的設計原理來進行構圖組成的樣式選擇,也可以反過來在研究平構原理時也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地應用在不同載體上的平構形式。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而且還可以把學生對平構刻板的學習方式立體化、多樣化。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平構這門設計基礎課的學習興趣,開拓與眾不同的設計思路和形式。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