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麗
經過科學、理性、符合兒童成長的生活空間可以讓兒童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獲得啟發與學習,在自我幼兒感知、認知事物越來越引起教育者與家長的重視,是否符合當下兒童成長規律的兒童生活空間成為判定的兒童生活空間設計的標準與參考。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三字經》里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于此。詞語解釋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孩子。幼兒教育和父母們對兒童教育重視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兒童受教育的環境,這就是兒童生活空間設計。
歐洲和日本的兒童生活空間設計為例,他們是教育遠景指導兒童生活空間設計。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歐洲和日本的兒童生活空間設計一般都是采用簡單的原木家具,極少的運用具象卡通圖形,往往以簡單幾何形為主;而在材質的選擇上更傾向于能讓兒童觸摸并感知的自然材料。國外幼兒園的室內環境,有著足夠寬闊的空間,沒有模式化的裝飾,但確有著自我的特點,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通過一種顏色和形式語言而與兒童產生共鳴,當孩子們隨處走動的時候,他們完全可以從表面上讀懂他們所處的環境。尤其對于不識字的幼兒,也就意味著,生活環境已成為孩子們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習過程還只是一個平穩、簡單自然的過程,即從視覺、觸覺和嗅覺等去感知周圍環境的過程。
國內兒童生活空間設計對于具象卡通圖形的一味追求,缺乏想象力創造;國內兒童生活空間設計色彩使用面積大、色彩混亂,缺乏對兒童心理學的分析,同時也缺少平面語言的思考;平面語言單一,僅僅通過色彩和圖形,對于平面語言中的點、線、形態、紋理、面積、空間、光線、抽象等這些平面語言根本不會在國內兒童生活空間設計有所運用。
對空間形態的平面化分析,要從最基本的點、線、面元素來解讀。如同保羅.克利所講的一樣,空間的設計,最初以點的移動產生。點移動形成線,線形成面。雖然以最基本的幾何形態出現,但它們充滿了在新的構成組合上的可能性,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組合能力;同樣也給兒童生活空間設計上不僅僅局限于二維平面表達上,還衍生到三維空間上的表達。
形態,由形和態組成。從兒童生活空間設計角度來看,“形”體現的是空間的輪廓和樣式,而“態”是由兒童所反映,是精神層面的文化內涵和意境。幾何形態作為文化的一部分進行傳承,它具有活潑、秩序、理性的特質;幾何形態在空間是信息的載體。人的需求決定了空間設計形態,因此兒童生活空間設計與兒童的生理、心理密切相關。在形態與兒童的生理方面,一切設計的最終目標都是為兒童服務,所以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空間設計及表達時充分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物質和精神功能。在空間形態設計中,要合理、科學地運用人機工程學,恰當地運用幾何形態設計中的語義。解決空間形態設計與兒童成長生活的各種要求相適應,同時還要研究兒童的生活、交流、學習方式,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生理及心理對行為方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紋理,是指材料的質地、肌理,也是平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表達空間形態的另一種風格。兒童生活空間設計中,材料的質感、紋理表達,通過直接裸露材質的本身是一種形式,我們可以在日本及北歐幼兒園設計中經常看到這樣成功的作品。讓兒童設身處地的感受木材帶來的質感與溫度,從生理上的視覺、觸覺、嗅覺感官以及心理上的對木材質感的樸素、溫暖的感受,讓兒童通過質感表現來理解整個空間表達的視覺效果及心理感受。所以,對于材料紋理的設計運用,不僅僅是美化兒童生活空間的作用,還關系到兒童對材料、紋理的識別度和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兒童早期的學習過程通過對周圍環境事物就可以了解,通過感官體驗,對外界物體的各種觸摸、感受都會引起兒童不同程度的反應,進而影響兒童心理的發展。觸覺體驗會引導兒童對環境產生趨利避害的反應,這也大大增加了兒童生活空間的可讀性、體驗性及探索性。
空間是一種領域,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就每一個具體的環境而言,空間是一種以物質界面或構件圍合而成的三維領域,空間設計是整個室內設計的核心。而在這里提到的空間則重點討論兒童生活空間。兒童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由不同的階段組成。根據兒童這些時期的不同特點及行為方式,以及生活、學習環境的不同,對生活空間的營造與設計都有著不同的要求與規劃。以3-6歲的兒童處于先童年時期的幼兒為例,處在這個階段的兒童的心理認知還基本以具體的形象性為主要特征,對周圍事物進行學習和認知的過程中,脫離不開對事物的接觸,憑借對事物的觀察、觸摸甚至嗅覺、聽覺來全面感知。根據兒童不同的情況去設計兒童的生活空間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空間設計的時候時刻以兒童現階段心理生理特征、性別、地域不同為基準,去營造一個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變化的空間。
“光線是建筑的靈魂。”室內空間所有物象都是通過光線反射作用才可以看見的。在兒童生活空間里,人造光線和自然光線的設計都是需要精心考慮的,自然光線是兒童生活空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兒童的健康成長除了恰當的飲食營養及健康的心理素質之外,自然光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照亮室內空間環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能消除兒童心理的一些恐懼、封閉的因素,還能殺菌環保,給室內帶來溫暖;在兒童身體發育的時候,自然光線的照射,還能有利于兒童骨骼健康發育,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多變的自然光線及其投影形成的效果,自然光線隨著時間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自然光影變化,使得空間環境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更具有靈動性,也更符合成長時期兒童多變的性格,對發現探索自然的變化,培養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結語
基于使用平面語言表達的創作手段與空間環境的元素結合可以形成更加豐富多彩的空間,讓空間環境表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兒童生活空間設計遵循以兒童為對象的設計前提,以符合兒童成長需要的空間形式展現給人們,以平面語言表達的視覺感受形式,是對空間環境設計的延展、完善和再創造;讓空間環境以多層次、多變化出現,促進了平面語言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讓兒童生活空間環境設計更加關注于創造一個有人情味、成長性、教育性、體驗性、個性化的空間環境。
(作者單位: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此論文用于四川省教育廳一般課題“兒童生活空間平面語言研究“16SB0037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