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油畫作為西方主體的繪畫形式,至今已經發展了六百多年。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油畫得到迅速發展,出現了不同的藝術流派,每個流派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在油畫繪畫史上留下了很多璀璨的瑰寶。根據西方不同時期的油畫作品的總體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出西方油畫主要從線性風格向涂繪風格的演變,包括文藝復興時期油畫、巴洛克風格油畫、洛可可風格油畫、印象派風格油畫、西方現代主義油畫。其中就包含著維米爾和哈莫休伊的油畫作品,無論是哪一種風格的作品,對于后人的影響都是無法估計的。
在中國以水墨國畫最為出名,而西方則以油畫聞名于世界。西方油畫是西方繪畫主要的表達形式。維米爾和哈莫休伊分別是不同時期的油畫家,他們的作品風格也各有不同,通過對西方繪畫不同時期特點的了解和探討,對于后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西方油畫從文藝復興時期,注重事物輪廓的描述,突出真實感;到西方現代主義風格油畫,則完全放棄物質實在,只做純粹的視覺外在享受。因此,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是受社會環境和時代變遷的影響,從而產生對于世界的不同看法,并且以繪畫形式表現出來。本文主要是對維米爾和哈莫休伊的油畫藝術創作風格進行研究與分析。
藝術手法的不同,寫實和寫意
維米爾和哈莫休伊兩者分別生于不同的時代,居住在不同的國家,維米爾是從文藝復興時期走向巴洛克時代的畫家,而哈莫休伊是處于印象派變化時期的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就導致他們擁有不同的藝術手法。
維米爾生于十七世紀的荷蘭,當時的風格注重寫實的描繪,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對于寫實的要求就很高,但是到了巴洛克時代并不滿足于簡單的寫實,他們為了更好的表達事物的美感,對油畫進行了光線的再處理,從而增加油畫的視覺沖擊,并且在顏色應用上也遠遠超越了文藝復興時期。
哈莫休伊出生于十九世紀,正處于印象派變化無常的階段,通過哈莫休伊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對于寫實和印象派都沒有產生太大的共鳴。當時,隨著照相機技術的逐漸發展,寫實的創作風格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有一些畫家因為照相機的出現逐漸遠離了自身對于畫畫的追求。哈莫休伊嚴格來講并不是一個印象派的畫家,但卻深受印象派的影響。哈莫休伊不再追求西方古典的傳統法則,轉而逐漸向東方藝術靠近,并采取用黑白老照片中的色彩效果對事物進行描繪。
光線運用的不同,客觀的真實和主觀的虛假
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色彩比點、線、圖更能表現創作者的心情,也更容易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力,并且在油畫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創作者最主要的應用方式。色調是藝術作品的基礎,很容易渲染觀賞者的心情。維米爾的作品的光線大都很簡單,主要是客觀真實存在的,而哈莫休伊的作品注重通過繪畫傳遞思想,不僅表達主觀的思想,更將主觀的思想逐漸的表現出來。因此,也可以說哈莫休伊作品中主觀虛假的東西很多,尤其是對光線的描繪。
藝術風格的不同,熱情奔放和冷峻嚴謹
維米爾和哈莫休伊身處在不同的兩個時代和國家,并且兩個人經歷的也不相同,在生活中具有顯著地差異。維米爾的生活是困窮的,但是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向上的。哈莫休伊的思想就較為消極一些,對于人物的繪畫上表現出冷漠、嚴峻的感覺。
維米爾生活在十七世紀,那時的荷蘭剛剛建立獨立的政權,并且依據海上交易逐漸發展自身的經濟,而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國家的發展,在十七世紀末期的荷蘭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強國。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荷蘭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地提升。荷蘭人擁有信仰,他們的生活簡單,工作勤奮,生活相當樸實,具備簡單、祥和的生活狀態。維米爾生活的小鎮是一個富饒的地方,雖然他的生活并不十分富足,但是在當時的生活環境中畫家很滿足,因此,他對于當時的幸福生活進行了充分的展現,如《倒牛奶的少女》等都是畫家對于美好生活的描繪,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期望和滿足。
哈莫休伊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具有相同的方式,注重表現女人的靜美,與維米爾感情濃厚的女性表達,哈莫休伊表達的女性形象是嚴謹、安靜的,并且哈莫休伊的作品大都是自己的妻子。哈莫休伊的大部分作品看上去都很冷漠,大都是女性的背影,看不到女性的眼神和五官,他注重將人物做成靜止不動的物品,不注重寫實的描繪。
結束語
綜上所述,因受到不同時期的文化和社會階層的影響,西方油畫依據客觀事物的塑形來探索世界,達到固定、逼真的效果,到藝術家眼睛所觀察的事物純視覺化了的世界。維米爾和哈莫休伊相差了兩個世紀,但是兩者的油畫風格有相通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維米爾是十七世紀的人物,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而哈莫休伊是處于十九世紀的畫家,崇拜他的人稱之為光的詩人,說他的作品連寂靜都充滿詩意;不欣賞者則把他最出名的代表作也批得一無是處。無論是他們哪一種風格,在油畫藝術創作的演變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更為后世的我們留下了風格各異、美輪美奐的油畫藝術珍品。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
作者簡介:周 星(1980-),籍貫:河北,博士,工作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