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成
魯迅的作品多發人深省,這得益于其對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的深入研究,其創造性應用的很多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更是開中國表現主義之先河,可以說魯迅是我國近代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藉此,也就產生了以魯迅為典型的中西方表現主義對比研究的現實需求,本文立足于表現主義美術的發展實際,例數魯迅在表現主義美術領域與西方大家的思想碰撞。
前言
魯迅是我國新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影響了幾代中國人,對中國文學歷史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以往對魯迅先生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其作品本身,實際上魯迅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美酷嗜者。可以說西方表現主義美術對魯迅的思想以及創作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這是一種思想上的碰撞、精神上的交流。
魯迅“美術酷嗜者”的身份
魯迅不僅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身份是多重的,“美術酷嗜者”就是其身份之一。魯迅的一生與美術有著不解之緣,其所參與的美術活動有很多,具體有以下幾種:首先是收藏,魯迅一生中收藏了很多美術作品,作品范圍也非常廣,包括中國書法、繪畫、日本浮世繪以及西方現代美術作品等;其次是出版,其出版以及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出版的畫集有很多,內容非常豐富;第三是美術展,魯迅參加過很多美術展,自己也舉辦過美術展;第四是翻譯,他翻譯了很多國外的美術論著,比較經典的就是《近代美術史潮論》;第五是評論,魯迅作品中以短片小說、散文為主,掩蓋了其在美術藝術評論方面的獨到見解;第六是繪畫,魯迅真正動筆繪畫時是在送給哥哥的扇面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被保存下來。同時他也為很多書籍繪制封面和插畫;最后是書法和篆刻,他的手稿書法以及撰寫的碑銘等得到業內人士高度評。
魯迅與西方表現主義美術的思想碰撞
1.魯迅與梵高、蒙克
用獨戰眾數來概括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再確切不過,魯迅之所以對中國文學史、革命史產生重要影響,我們都知道魯迅這種獨立式思想與西方現代精神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思想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西方表現主義美術。其中有兩位偉大的美術家對魯迅這種獨戰眾數思想的形成有很大關系,一是梵高,二是蒙克。魯迅并非專職美術家,并沒有對這兩位畫家作品做出過多評論,但是其對兩位畫家作品的欣賞是不爭的事實。1921年至1931年之間,魯迅開始關注他們的作品,并表現出極度的欣賞,當時魯迅并不是廣為人知的“魯迅”,可以說他在這些經典繪畫作品中找到了精神知音,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
2.魯迅與羅丹
羅丹被譽為現代雕塑之父,很多人對羅丹的作品進行研究以后認為其屬于印象主義者,但是關于印象主義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很多學者認為其作品蘊含著表現主義,如經典作品《地獄之門》。后來又有很多學者論證羅丹為表現主義,筆者贊同這種觀點,將羅丹視為西方表現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之一。魯迅于1925年開始接觸羅丹,在翻譯《近代美術史潮論》時介紹了羅丹,雖然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魯迅并沒有對羅丹作品進行直接評論,但是在很多論述中卻多次提及,他認為羅丹的臉上有“苦斗”的痕跡,認為他的作品“美丑泯絕、使人顫栗”,從這些評論中就可以感受到羅丹及其作品對魯迅的影響。可以說魯迅的文學作品中和羅丹的雕塑作品中存在著某種共通的東西,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聯系:就是對“人與世界關系”的一種探索和思考。羅丹的很多作品中都表現了其對人“存在”的一種思考,描述了人沉淪在世的一種狀態。不得不說這與羅丹雕塑作品內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總結
從本文分析中我們看出魯迅是一名地道的美術酷嗜者,他的作品、思想與美術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中,魯迅獨戰眾數的精神就與梵高、蒙克兩位西方現代表現主義美術先驅者及其作品有很大關系,而對“人在世界中”這一問題的思考則與羅丹及其雕塑作品有著共同之處。總而言之,西方現代表現主義美術對魯迅思想以及作品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