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闖?曹水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取向發生著明顯的變化,為使環境藝術設計能夠盡可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近年來設計師不斷加大對社會人審美取向和價值的研究力度,本文通過對環藝設計的審美因素的系統分析,對從環藝設計的審美現狀、審美取向和價值兩方面對其展開研究,為更了解現代人的環藝設計審美作出努力。
前言
環藝設計即區域范圍內的具體樣子規劃,其主要包括室內、公共場所、展示等方面的設計,可見環藝設計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為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環藝設計不僅考慮區域范圍功能的實現,而且更加注重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環藝設計的審美因素分析
由于社會人個體之間生存環境、受教育水平、生活的年代等多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其個體具有顯著的獨立性,對事物的感知,對美的感受等意識形態方面難以形成統一的衡量標準,所以在對環藝設計審美因素展開研究的時需要針對其主要影響因素展開研究,首先其會受到設計師個體美感的影響,所謂美感即社會人針對審美對象發生的感知過程,隨著時代的變化、設計師個人素養、生活方式、個人精力等方面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其審美能力、價值取向等方面會在不同階段發生差異,所以即使同位設計師的環藝設計,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表現出不同的美感,例如同位設計師在為幼兒園活動室進行設計時再考慮到兒童的視覺、聽覺、觸覺的基礎上,體現出色彩活潑、明亮的感覺;在為蒙古族家庭設計時要在美感上有意識的添加民族因素,體現出家庭的安逸和諧氛圍和民族的圖騰崇拜。其次,受設計師美學能力與個人的欲望影響,隨著美學與建筑設計、工業設計、現代科技等多方面聯系日益緊密,設計師的美學能力差異逐漸突出,具有不同美學能力的設計師的審美存在明顯的差異,另外,環藝設計作為設計師意識形態的具體體現,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師的精神層次,會無形中表達出設計師的情感、欲望等,所以會受其直接影響。
環藝設計的審美取向與價值
1.環藝設計的審美現狀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變遷,審美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縱觀我國不同時代的建筑設計,可以發現每個時代都有其設計的特點,但也存在其缺陷,例如北京故宮,其不論是平面布局還是立體效果,都能夠給人雄偉、堂皇、莊嚴、和諧的感知,是中國古建筑設計上的瑰寶,顯示著五百年前設計師的審美取向和價值,現代建筑設計師可以通過對其進行深入探索分析,繼承中國傳統建筑的特色,提升設計水平,如鳥巢、水立方等。但現代設計中也存在部分建筑在審美取向與價值上模糊不清,與周圍建筑組成極不協調,并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由于美是抽象的,其缺少具體的形態或規律,所以美的創造對設計師的審美素養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近年來設計師受各方面的影響,在審美取向和價值方面受到一定的束縛,這并不利于環藝創新和設計的發展。
2.環藝設計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一體化的不斷落實,人們的審美取向受到不同文化、價值取向的沖擊,特別是西方文化的流入,使部分社會個體開始片面的將美等同于奢華,使審美取向和價值發生了嚴重的偏離,設計師如果不能明確現代環藝設計的設美取向和價值,將難以設計出高水平的作品,例如某客戶曾要求我將兩套單元3+2結構設計出顏色較淺且具有立體感的墻面,并以金色彎曲線條和花式的歐式宮廷風格,門洞進行柱飾加拱券,但設計空間的高距只有2.5米,門洞只有兩米高,而國外此種設計風格的空間凈高要在4至5米,盲目的設計此種風格,非但不能創造出空間與人之間的親和關系,體現出設計美感,反而使設計的情感模糊,難以體現出設計價值,可見環藝設計要結合具體的規劃空間以及情感的表達等多方面進行。在環藝設計的過程中環藝設計師必須認識到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性,環藝設計作為個人感知、欲望、美感等多方面的表達,其追求設計與客戶需求的高度結合,在實際情況滿足的情況下盡可能達到設計師與客戶的設計取向統一,例如進行室內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要與客戶結合裝修風格、色彩搭配、樣式結構等方面進行交流,并結合客戶的身份、職業、愛好、性格等進行相應的設計優化,在此過程中應有意識的避免盲目照搬西化模式、應結合設計取向將民族元素、流行元素、空間層次等有機結合,彰顯現代社會人的生活品味,使其既可以滿足客戶日常生活對室內功能的需要,又能夠滿足精神方面的審美需求。例如在為蒙古家庭進行室內設計時,客戶要求設計方面既要以現代簡潔為主,又要體現出其民族特色,所以在設計中以淺木本色為裝修的主要顏色,樣式以西式現代為主,但在玄關位置有意將蒙古的古老詩歌以“正”的組合結構進行銅板腐蝕,安置于鞋柜之上,既體現家主人“以正鎮邪”、生活美好的愿望,又彰顯的民族特色。
結論
環藝設計審美取向和價值的研究是現代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的彰顯,其建立在社會人在不同社會時期審美趨勢和能力會發生變化的基礎上,肯定環藝設計自身具有多層次、多風格,通過有針對性的環藝設計,能夠滿足社會人在精神、文化、功能等多方面的需求。
(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作者簡介:王 闖(1993-),男,籍貫:遼寧省綏中縣,在讀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學位,藝術學士學位,研究方向:理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