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08-01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上課前進行的一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準備。選擇合適的備課方式和策略,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個人備課是教師自己鉆研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活動;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鉆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活動。個人備課局限于個人對教材的認知,跟個人的專業素養高低相關;而集體備課靠的是大家的智慧,通過個人備課、開展討論之后達成的一種共識,是一種省時高效的備課方式。
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了把教師從繁瑣的教案書寫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把教學計劃內化于心,我校于1998年秋期開始了單元集體備課。具體做法是以教研組為單位,把整冊教材按單元分給每個組員,各組員分別執筆擬定一個單元的教學計劃,然后把《計劃》分發給其他組員,通過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共同研討(下一周的單元責任人為中心發言人),做好批注,形成自己的教學計劃的一種做法。一開始,這種做法深受教師的喜愛,大家都覺得免去了每天幾頁的教案抄寫,運用集體的智慧鉆研教材,可以節約更多的時間來批改作業、書寫反思,有利于改進教學,提高質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一是教師擬定的各單元教學計劃質量不高,參考價值不大;二是有的老師沒有獨立鉆研教材,上課時不熟悉本課的內容;三是集體備課研討時大家無話可說,效率低下。這些現象長期下去,勢必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從細節入手,精細化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單元教學指南。
是教師獨立鉆研教材后,確定出的單元的主題、主任務、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拓展活動等。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教材第八單元,主題是:走進偉人毛澤東。主任務是走進毛澤東,感受一代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掌握生字新詞,并能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利用小組課前收集有關主席的相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小組學,從而走進為人,了解為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定為感受一代文人的豪情和博大胸懷,增添學生對主席的無比懷念與敬仰之情。通過單元教學要訓練學生的主要習慣是收集資料的習慣、朗讀習慣以及批注感悟等習慣;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抓重點詞句與聯系資料走進人物內心相結合;圍繞本單元教學,我們要開展的拓展活動是“毛澤東詩詞朗誦會”、“一代偉人毛澤東手抄報展示”等。單元教學指南的制定,從備課的關鍵環節詳細地為教師備好單元教學計劃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備課的質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教材解讀。
就是學校組織教師對假期制定的教學指南進行的交流活動。交流的形式分為組內交流、學科組交流兩種。開學初,每個教師要在組內進行交流,共同研討,評定等級。讓大家對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各單元的主題,教學目標,習慣訓練、學法訓練、實踐活動有了整體的把握。
三、研前查。
就是在集體備課研討前,對教師掌握教材的情況進行的檢查。主要了解教師對本單元教學指南內容的掌握情況,通常采用問卷的形式進行。通過研前查,教師們更加熟悉了教學內容,研究時大家有話可說,討論激烈,提高了研究的質量。
四、研中查。
也叫蹲組教研活動。各組集體備課時間,安排行政干部到各組共同研討,同時也對各組研究的準備,研究的氛圍,組員發言的質量進行考核。極大提高了研討的質量。
五、研后查。
在集體備課研討后,檢查教師研討的效果。主要包括單元中各課時的主要任務、教學策略、教學步驟及作業設計等情況。
六、教材批注。
教材批注的內容包括主任務、教學的簡單流程、關鍵詞句的旁批、搜集的資料、符合本班實際的教學作業補充等。批注要求簡單明了,放在頁眉(頁腳)等明顯的地方,便于上課時查閱。干部聽課時,重點檢查教材批注。
通過以上細節的管理,老師們對教材研究得更深了,對知識的重難點把握更準確了,達成目標的方法更多了,學生實踐活動更豐富了,最終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簡介:
戴向東(1969.10-),男,重慶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小學高級教師,現任長壽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指導教師參加市區論文和優質課大賽,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