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清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開放型的教學活動,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本文目的在于探討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分析,提煉,反思,從創新的角度去探究和體驗。以活動的形式打通了校園的圍墻,使學校、家庭、社會連成了一體,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問題 創新能力 反思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24-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和不斷深入,綜合實踐課程如同一顆新星走進我們的視野,它既是其他學科的綜合體,又與其他學科課程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以學生為本,注重實踐,回歸生活,并在生活中豐富學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能力。
1.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活動指導的前提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往往來自于學生自身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領域中自帶的各種感興趣的現象和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或生活經歷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開展活動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應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深入分析學生找不到可研究問題的原因,并及時給與針對性的指導。
1.1 聯系生活實際,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主要是缺乏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發現,探索問題和求知的欲望。
1.2 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發現問題。
當學生為找不到可研究的問題而困惑時,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達到解惑和鎖定意向課題,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可講述一個案例或新聞、描述一個現象、或提供一個畫面,并讓學生在聽或看的同時帶著問題思考并回答。
2.強調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把握好“扶”與“幫”的關系
2.1 教師擔任指導者的角色
在教師的指導下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前提條件,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實踐,教師的引導與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正確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實踐與教師有效指導的關系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首要的基本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多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2.2 強調活動的自主性,并非隨意性。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收集信息,自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廣泛性和活動空間、活動形式的開放性使教師更難以指導。在實施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扶與放的關系,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原則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往前走;自己去創造;自己去探討。
3.調查和訪談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容忽視
問卷調查和訪談是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既可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又可以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收集信息的能力。
3.1 掌握訪談技巧
訪談時,要做到語言禮貌,態度和藹,使被調查者樂于接受并積極配合。穿戴應干凈整潔,還應隨時記錄。不但要做好禮節性的自我介紹,還要簡要介紹采訪的目的,使對方了解訪談的意圖,明白活動的重要性。
3.2 科學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
活動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調查問卷設計知識講座。訪談前,有必要引導學生認真討論調查的目的,明確訪談的內容,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列出的提綱提出建議,加以完善。
4.指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自主發展
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對新問題的解決總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而反思則在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自我反思。
5.在實踐活動中應不失良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研究的靈魂。現在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時代的飛速發展需要我們創新教育和對教育的不斷創新,創新教育和教育創新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要求學生應該在某個領域里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5.1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獨立學習的最大空間
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通過學生自己不斷進行探究和體驗而形成的,“滿堂問”“滿堂灌”這樣的教學狀況根本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素質。
5.2創設創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的能力源于對問題的解決,學生形成自己創新的能力一定無法離開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圍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形成的一種氛圍。
5.3注意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創新性思維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體,教師不能簡單得把創造性思維等同于發散思維或者是其他思維。不把學生的思維局限,而是努力促使他們去探索。
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是對教師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的新挑戰。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現有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把學生引入社會生活與實踐中。并關注學生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記錄,幫助,引導,使學生的活動切實指向實際問題,并指導學生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真正走向實踐與探索。